湖南省杜仲病虫害发生情况与防控
2021-12-08朱哲远满益龙马海昊刘哲铭周小毛
朱哲远,满益龙,刘 佳,周 勇,朱 航,马海昊,刘哲铭,周小毛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杜仲是杜仲科仅存的孑遗植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名贵物种,树皮、树叶等都可入药,也可作为食品、工业原料,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1]。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素有“杜仲之乡”称号,有我国最大的野生杜仲林基地,还创建了完整的杜仲产业加工和销售体系,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上表现出的巨大潜力。经过多年的培育,生产体系不断升级,从传统的大树栽培转变到果园化栽培,杜仲生长时间缩短,生产速率加快。但是,栽培品种的单一化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极大地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调查杜仲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综合防控措施,减轻连作障碍,对科学种植杜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湖南省杜仲种植现状
据调查,气候湿润、全年温差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有利于杜仲的生长[2]。张家界慈利县是湖南省杜仲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达1.113万hm2,其他县市州有零散种植。湖南地区的杜仲栽培主要有2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人工林培育,取用杜仲树皮作为重要原材料,树叶等部位也有取用,但数量不多;另一种模式主要是果园化培育,生产量大,生产周期短。研究表明,杜仲树叶部位的药用价值大于树皮等传统利用点,果园化栽培方式使杜仲的果、皮、叶、雄花等都可得到综合利用[3]。不同的栽培模式病虫害发生情况会有不同,调查发现,传统人工林栽培杜仲,病害发生程度远轻于果园化栽培,其主要危害为虫害。
2 杜仲栽培中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湖南省杜仲栽培中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立枯病、角斑病、褐斑病等。其中,角斑病、褐斑病多发生在高温天气,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导致杜仲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人工果园化栽培方式根茎部分的根腐病危害最为严重,常导致根部腐烂、根皮掉落、叶片出现干枯症状,严重时整株死亡。
2.1 根腐病
2.1.1 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杜仲根腐病为镰刀菌(Fusariumsp.)侵染杜仲根部导致的病害,在杜仲全生育期都可被感染。在种芽时期一般表现为种芽发黑腐烂;幼苗时期,镰刀菌侵染杜仲侧根,后至主根,感染后发黑腐烂,幼苗倒伏死亡;木质化后,土壤湿度过大、高温时期镰刀菌依然可以侵染杜仲根部,导致根部出现黑褐色病斑,植株枯死。整体表现腐生性严重,湖南省夏季高温时,发病最为严重,春季低温多雨季节也有发生[4]。
2.1.2 防治方法杜仲根腐病防治主要做好土壤消毒和药剂的使用。在种植杜仲之前,推荐使用石灰粉、硫酸亚铁撒施,充分消杀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及时补充腐熟的有机肥或者有益微生物菌剂,适当补充钾肥、磷肥等。如果选用种子育苗,可使用1%高锰酸钾浸种消毒或30%福·克悬浮种衣剂1∶(50~75)拌种消毒,移栽要选用无病种苗。后期生长中,杜仲若出现根腐病症状,可施用25%多菌灵800倍稀释液灌根。及时挖走死亡植株,并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2.2 立枯病
2.2.1 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杜仲立枯病主要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根部和茎部引起,嫁接苗发生最为严重,主要症状表现为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且后期凹陷,最终茎部腐烂,整株死亡,与根腐病的区别是不会出现倒伏症状。在春夏交替季节发生最为频繁,属于土传病害,病原菌可寄生在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通过农事操作传播[5]。
2.2.2 防治方法预防杜仲立枯病也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病残体,方法同根腐病一致,一般使用硫酸亚铁撒施苗床。种植过程中,应避免土壤出现板结等症状,深翻土壤,及时补充微生物菌剂或菌肥,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如果发病,使用15%噁霉灵水剂450倍液灌根,或者使用15%噁霉灵水剂1 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2.3 角斑病
2.3.1 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杜仲角斑病主要由球腔菌属(Guignardiasp.)侵染所致,危害杜仲叶片,整个生育期都容易高发。叶子染病后,叶片中部开始出现褐色多边形病斑,有黑灰色霉状物质出现,部分病斑上有散生颗粒状孢子,后期叶片整体黑化掉落。该病一般在夏初开始发病,盛夏季节发病最为严重[6]。
2.3.2 防治方法杜仲角斑病一般以预防为主,选用抗病能力强、长势较好的植株,加强水肥管理,施加有机肥或者微生物菌剂等。在4月发病前,可用生防菌剂或者1%波尔多液进行喷雾防治。
2.4 灰斑病
2.4.1 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杜仲灰斑病由细交链孢(Alternaria tenuis)引起,危害杜仲叶片和新梢部分。最开始在叶缘或者叶脉部分出现紫褐色、淡褐色圆形病斑,逐渐扩散成灰白色病斑块,且上面有黑色的霉状物。一般1月下旬开始发病,初夏梅雨季节迅速蔓延,发病最为严重[7]。
2.4.2 防治方法在杜仲发芽前用5度石硫合剂喷杀杜仲枝梢,主要消杀越冬病菌。发现感染灰斑病,立即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杀。
3 杜仲栽培中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在杜仲生长各时期各部位都有害虫为害。地下害虫主要取食杜仲根茎部分,如地老虎、金龟子等;刺蛾、杜仲梦尼夜蛾等取食杜仲叶片。天牛还会取食杜仲木质部,但危害概率较小。总体来说,刺蛾、地老虎危害最为严重。
3.1 刺 蛾
3.1.1 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刺蛾(Cindocampa flavescens)俗称“洋辣子”,类型包括黄刺蛾、青刺蛾和扁刺蛾。黄刺蛾成虫呈黄色,端部有褐色;幼虫背面有褐色斑块。青刺蛾成虫背面青色,腹部黄色,翅为青绿色;老熟幼虫背面的平行刺毛橙红色。扁刺蛾成虫为褐色,翅灰色,有1条褐色斜纹;幼虫扁状,青翠色。刺蛾对杜仲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危害,使叶片形成空洞或不规则缺口[8]。
3.1.2 防治方法以生物防治为主,在发生初期,使用诱杀灯诱捕,同时释放天敌赤眼蜂3 000头/hm2,也可以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灌根。发生较为严重时,使用25 g/L溴氰菊酯按10~20 mL/667m2剂量喷雾。
3.2 地老虎
3.2.1 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危害杜仲的地老虎为鳞翅目夜蛾科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以幼虫危害为主。幼虫全身暗褐色,腹部颜色略浅,长3~6 cm,主要取食杜仲嫩根部分,夜晚出来活动,一般咬断根茎带走取食[8]。
3.2.2 防治方法及时清理杂草,在杜仲育苗前或者移栽前,充分翻耕晒土,可以使用5%二嗪磷颗粒剂按2 000~3 000 g/667m2用量对土壤进行消毒。虫害发生后,可以使用20%除虫菊酯1∶2 000的比例伴土、伴草放置在杜仲周围,或者使用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进行土壤喷施。
3.3 金龟子
3.3.1 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一般是金龟子幼虫,即蛴螬危害杜仲,主要有3种: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华北大黑鳃金龟(H. obeit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arpulenta)。幼虫体型肥大,弯曲呈C字形,全身白色或黄白色,头部褐色,体壁多皱。蛴螬生活在地下,主要以腐殖质为食,啃食杜仲的嫩根和根皮,被咬的根系呈不规则缺刻状,并导致部分叶片萎焉。在春季15℃左右发生较为严重,夏季高温蛴螬会深入土壤深部,待秋季降温后再活动[9]。
3.3.2 防治方法加施有机肥时,必须要充分腐熟,避免蛴螬寄生,可使用50%阿维菌素对土壤进行消毒。发生虫害时,使用25%阿维菌素1 000倍液进行灌根,同时在土壤中施加绿僵菌。
3.4 天 牛
3.4.1 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天牛(Cerambycidae)幼虫淡黄色或白色,圆筒形,上颚强壮,可钻入树干内生活,在树内化蛹,吸食嫩枝叶和树组织液。成虫有极长的触角,身长1.5~5 cm不等,咀嚼式口器,圆筒形,同样取食杜仲各组织,对杜仲的树皮和树叶造成危害。天牛幼虫在树干越冬,导致杜仲营养不足,全生长期都可危害杜仲[10]。
3.4.2 防治方法在杜仲树干、根上部使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喷施,主要杀除天牛幼虫。同时,要及时释放天敌昆虫肿腿蜂,控制天牛的发生。
3.5 杜仲梦尼夜蛾
3.5.1 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杜仲梦尼夜蛾(Orthosia songiChenet Zhang)幼虫体色变化大,呈乳白色半透明状,取食后体色逐渐变为淡绿色,最后转变为黑色或灰褐色。成虫前翅和头胸部灰褐色,后翅浅黄色,有褐色肾状纹,腹部背面有黑斑。杜仲梦尼夜蛾为寡食性害虫,主要取食叶片和果实,取食后果实变黑、脱落。一般4月中旬开始,直达11月上旬才结束危害,危害期长[11]。
3.5.2 防治方法可以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250~3 000倍液进行喷施,也可以在树干上捆绑用药浸泡过的毒绳,阻止幼虫活动。
4 小结与讨论
杜仲病虫害防控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特别注重绿色防控手段,建立病虫害长期监测机制,预防同时,及时发现并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因不科学用药、用肥和过度管理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植株生长所需要的微生态环境失衡。
针对杜仲病害的发生,建议选育抗性高的优良品种,在杜仲生长的土壤环境中增加绿肥、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做好越冬病原菌的消杀,在未发生病害或消杀完地块,可采取微生物制剂喷施和灌根的手段,提高环境抗病性[12]。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适量化学农药以防止病害大面积蔓延。特别是根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多品种混栽,多物种轮作,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以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杜仲虫害的防治,对于地下害虫可用生防制剂及时处理土壤,例如使用阿维菌素灌根,也可使用绿僵菌等,在有效控制虫害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以减轻因害虫防治造成的环境破坏[13];对于叶片害虫,可采取悬挂诱虫灯、释放天敌昆虫等方式进行防治;对于侵食木质部等树干部位的害虫,可注射磷化铝进行消杀[14],危害严重时,还需按量施用化学农药,但需要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轮换使用,以避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尽量不要过量不科学使用,减少施药次数,增加生物防治的比例。
了解杜仲病虫害发生情况,建立杜仲种植病虫害精细化管理措施,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案,才有利于全省中药材体系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的综合发展。这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