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小鲜”的乡村味道也能“固脱贫”
2021-12-08岳梦云
岳梦云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这是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提出的要求。
乡村振兴工作要广开思路,要善于寻找出路引领乡人致富,笔者以为可由政府主导搭台乡人合唱乡村味道。既然乡村味道是台大戏,就存在谁为主角的问题,笔者曾在某地为旅游部门阐述“临水借鸭”发展农家乐文化动议。现如今很多地界为保青山绿水,水系中均不让养活物了,但对于传承发扬文化是乐意的。从乡村味道的文化发展来说,如果该地曾盛行“食鸭文化”,水系曾产某种名鸭,从而以鸭为媒,大作著名鸭肴,可以发展区域经济。
利用乡村味道发展乡村经济是一种工作思路,对于一些低收入和经济欠发达的村落,特别是无产业支撑、资源匮乏村落,笔者认为,不妨引导乡人发展乡村味道。在限养和确保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政府职能部门可考虑出资完善基础设施,同时组织乡人学习各种实用技能。
在农户们掌握技能后,就要向大自然“要钱”了。笔者曾在各地调研、交流和演讲时反复倡议,乡村发展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资源,诸如我们身边的野菜、野鱼、河虾等甚至那些初春的嫩树芽都是大自然赐予的资源,也正是都市人们的最爱。因此一定要在坚持种养殖的同时,开展“吃的科普”工作,使年轻消费者会做、会吃,发自内心地喜爱农副产品(食材),这样乡村振兴工作方有活力,同时也促使乡村味道的炊烟可以延绵不断。
没有资源的乡村欲发展,也应该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组织村人适度采摘野菜和种植野菜,菜择洗干净后,包制成统一制式的饺子、馄饨、包子、纸皮菜团子、素丸子等出售。监管部门应协助他们通过各种食品检测,依靠村集体统一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壮大村集体收入,使村民均受益。形成一种以村为代表的联动机制,例如老年人组织起来搞树编作为包装,村妇们组织生产产品。如果产品能够结合传统节气与节令同步推出,那这些具有质朴乡村特色的食礼,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喜爱。(来源: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