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茶树病虫害防治 提升我国茶叶品质

2021-12-08

福建茶叶 2021年2期
关键词:茶农茶树农药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1 影响茶树病虫害多发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茶树病虫害的种类却有增多之势,危害性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繁杂的茶树病虫害主要包括茶白星病、绿盲蝽、茶轮斑病、长白蚧、蟋蟀、金龟子、大/小地老虎等等。因此,要想更有效地进行防治茶树病虫害,必须深入了解影响茶树病虫害多发的因素。

1.1 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政府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使得市场经济活力被充分激发,茶园不断扩张其种植规模。这导致种植单一化现象在茶园内部形成,便利了害虫对茶树的侵害。另外,茶园的自然资源禀赋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等,使得数量巨大的害虫繁殖。与此同时,大面积连片化、统一化种植的经营模式,非常容易导致流行病害在茶树当中大面积爆发和蔓延。最后,由于茶叶种植户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不断通过垦荒毁林等不当手段来扩大茶园面积,这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也被打破。尤为明显的是,害虫的天敌数量骤减,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恢复能力降低,最终造成病虫害泛滥成灾。

1.2 茶树栽种方式的变革

技术进步和经验积累使茶叶种植户能够不断更新和变革茶树栽培方式,茶树由过去的零散种植演变为密集种植,这为病虫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也使防治难度加大。同时,许多茶农盲目追求芽叶生长速度,在种植中过量施用氮肥,也造成了一些假眼小绿叶蝉、螨类、茶饼病、茶枯病等病害的爆发。此外,茶农为追求茶叶高产,大力引进茶树良种,但此类茶种养分含量高、芽叶肥壮,诱使趋嫩性、吸汁性病虫大量繁殖,成长为茶区主要害虫。

1.3 农药施用不当

人为因素在茶园出现病虫害的影响因素中也不可忽视。我国大部分茶农受教育年限低,专业知识不足,在农药施用上不专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农药施用过量。这造成茶园当中的病虫害的抗药性进一步增强,很多天敌却因此而亡,形成恶性循环。例如,常年过量喷洒农药对金龟子进行防治使得其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农药的用量和浓度进一步提高,茶园中的天敌被大量杀伤,最终金龟子的危害性提高,严重威胁茶树生长。

2 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茶树种植亟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茶叶品质需要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已成为大力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必然要求。

2.1 茶树种植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病虫害防治属于茶树种植关键环节,防治效果的好坏关系着茶叶产量高低与茶叶品质优劣。可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最近几年,茶园种植面积及茶叶深加工的规模在我国连续扩大,但病虫害对茶叶品质的损害也越来越深,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茶树的种植方式由于受各地自然条件影响而存在地域差异,致使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类型也不同,加大了茶叶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难度。此外,我国茶叶种植比较分散,许多偏远地区对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普及不以为意,导致防控技术水平落后,茶叶产量和品质大打折扣,茶叶产业进步被限制。所以,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并采取必要手段加以解决。

2.2 保证茶叶品质的必然要求

把好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关”十分关键,产品质量可以说是农业的“生命线”。只有茶叶品质优良上等,实现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才有可能。遗憾的是,我国茶叶生产加工状况不尽人意。这主要体现在:与茶叶产量逐年递增相悖,茶叶质量下降趋势显著,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因此,建设高水平茶叶种植基地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必须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推广,从而最大限度消除病虫害、农药残留等问题对茶树的困扰,使茶叶的品质得到改善和提高。

2.3 提高我国茶叶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经济的程度不断提高,茶叶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也随之提升。然而,在一些高端茶叶市场,我国茶叶的竞争力普遍较低。例如,我国每年会大量进口英国红茶和乌龙茶,这一方面是由于英国红茶产量高、价格低,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先进的生产技术造就了其高质量的红茶。而反观我国的红茶,在质量上远远不及英国红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国茶树不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使得农药残留较高,茶叶品质大幅下降。此外,由于我国茶叶的农药残留较高,不符合欧盟等经济体的要求,因此茶叶出口也屡屡受阻。

3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虽然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至关重要,但是其推广状况并不乐观,采用率仍然待提高。目前,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主要受到四方面因素影响:小规模茶叶种植户采纳意愿低;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重视度低;农产品质量全民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

3.1 小规模茶叶种植户采纳意愿低

目前,我国茶叶种植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大部分茶场的生产规模较小。同时,绝大多数的茶叶深加工方式依旧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茶叶生产规模小。这导致农户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经济效益低,采纳意愿较低,从而加大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难度。另外,家庭作坊式的茶叶生产模式的主导地位在未来长时期内无法被撼动,转型升级难度大,这与目前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要求不匹配,阻碍了绿色防控技术在未来的推广。

3.2 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重视度低

大多数的茶农对病虫害采取的是“以药剂防控为主、物理防控为辅”的综合防控模式,罕有使用绿色防控技术。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广大茶农的农业专业知识欠缺,思想较为保守封闭,对风险的规避程度极高,很多农户从未体会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对茶叶质量损害极大,因为这些药剂在被喷洒后会残留于叶片之上,使茶叶品质大幅降低。

3.3 农产品质量全民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全国各地也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号召,严格执行工作任务,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狠抓落实,确立起农产品质监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力求对农产品的质量做好源头防控。但在我国的茶树种植模式中,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式的茶农间隔距离远,农事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管理能力高低不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举报渠道不畅通,监督奖励机制不完善,因此即便发现临近茶农有涉嫌违规喷洒农药的行为,处于对邻里关系的维护,导致“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情况的发生。

3.4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

受乡镇机构改革、财政支持力度弱、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技术力量薄弱,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这往往致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不到位、不规范,这极大地降低了绿色防控技术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降低了茶农对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意愿。

4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对策

为不断提升我国茶叶质量,实现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在我国未来的茶叶种植中得到积极推广和普及,为我国茶叶质量实现提档升级奠定基础。

4.1 出台扶持政策,加强科技研发

各地政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农业向纵深发展,高度重视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严格控制农药用量,提高茶叶品质。其一,政府要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引进大型有资质的企业进入茶叶领域。其二,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申请财政及相关项目的财政补贴,明确绿色防控技术的补贴机制,降低茶农采用新技术的成本,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其三,加强科技投入,与优质企业和科研部门加强合作,强化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重点做好农药减量、替代性绿色农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培育绿色有机高品质茶叶品种。

4.2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茶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各地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严格标准,明确出现质量不合格违规生产的惩戒措施。同时,政府也应当发挥主导作用,要求农林主管单位敢于担当和负责,动员茶企、专业合作社、种茶大户、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贡献力量,采取多渠道、多路径,深入到田间地头,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和技术知识,提高茶农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意愿,从而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国被大范围认可和采纳。

猜你喜欢

茶农茶树农药
老党员“卖”茶忙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早春茶”开采
茶乡人家
武夷山茶农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