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玉米产量的农艺技术措施研究

2021-12-08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农业农村局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中心边金月

河北农机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水分植株玉米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农业农村局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中心 边金月

引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得益于科技与经济的助力,我国各个行业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对于我国的农业领域来说,先进农艺技术、发展理念以及现代化设备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种植业的产量获得明显提升,进而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5%,但是在人口增加以及耕地面积减少的发展背景下,如何提高玉米产量成为人们极度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玉米产量,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应用农艺技术,提升玉米种植水平,从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玉米种植过程中多发病害分析

1.1 穗腐病

穗腐病作为玉米病害之一,一般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出现的时间点一般是在玉米结穗时,穗腐病的主要特点是玉米须呈现褐色表征,玉米粒和果穗颜色是非正常状态,玉米大小与正常玉米存在明显差异。

1.2 灌浆受阻

灌浆受阻主要是受到内部灌浆不充分的影响,使玉米籽粒出现表皮半透明、果穗形态较小的情况。引起内部灌浆不充分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新陈代谢失调等养分输送不足导致的,这也是当前我国玉米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缺行与秃尖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缺行、秃尖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形成缺行、秃尖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种植玉米的区域缺乏土壤肥力,或者玉米未进行充分的授粉,导致玉米的结实时间相对较长。其次,受到玉米种植区域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比如,干燥、多雨、温湿度不正常,极易导致玉米难以正常结实,影响玉米产量。

1.4 顶尖腐烂

如果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顶尖腐烂病害,将会成为玉米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顶尖腐烂病呈现的主要状态是在病害初期,叶片蜷曲,叶面出现黄色条状图案,植株相对矮小,里层出现重度糜烂现象;病害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玉米整株倒伏,并且不会结果,对玉米的健康生长产生极大的影响。出现顶尖腐烂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真菌以及细菌的混合侵染,如果再加之蓟马、瑞典蝇等害虫的侵害,造成的伤口更是为病原菌的侵入提供了一定的途径。同时,在多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极易在玉米大喇叭口内形成积水,从而为真菌或者细菌侵染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 提高玉米产量的农艺技术创新发展思路

2.1 首选高产、耐病、高质量的杂交玉米品种

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基础是选择高品质的玉米品种以及玉米种子,这是玉米生产的关键要素。因此,在进行玉米品种选择时,要综合掌握国内外玉米的生产情况,科学选择杂交玉米品种,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增强玉米抗病害的水平。与此同时,在同样的种植面积上,耐密的玉米品质能够实现更高的产出,因此,为了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和量产,对于玉米品种的选择,应该大力加强高产、抗病性强、耐密的杂交玉米品种的推广力度。

2.2 重视排涝防渍工作,进行科学合理施肥

相对于其他的农作物来说,玉米的植株具有更加高大的特点,玉米在种植生长期间需要足够量的水分和养分作为必备条件,基于此,必须科学合理把控对玉米的浇灌量,在浇灌量充足的基础上,又不能过度浇灌。合理的浇灌量能够为玉米的健康生长创设一定的条件,如果浇灌过度,水分过多,就会造成土壤中的氧气含量降低,玉米根系的生长活力受限,形成对水分吸收的阻碍,这时受到玉米叶片水分蒸腾作用的影响,尤其是在光照条件的催化作用下,加快叶片水分蒸腾速度,导致玉米生长代谢失衡,玉米出现生长早衰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要想最大化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排涝防渍工作在玉米植株的生长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排涝防渍工作,才能使玉米根系吸收的水分与叶片蒸腾消耗掉的水分形成正比。另外,除了对排涝防渍工作的充分重视,还需要加强对施肥管理工作的重视,首先,在玉米开花初期采用追施精肥或者是喷施磷肥等科学施肥手段,达到延长绿叶片、增加果穗的目的。其次,在玉米出苗期,采用施加硫酸钾肥或者草木灰的科学施肥手段,从根本上预防出现玉米早衰的状况。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掌握几个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就是在孕穗期、拔节期、灌浆期进行科学施肥,重点是要保障底肥充足。施肥过程时土壤肥沃的地块要采用前轻后重的办法施肥,而对于缺少肥力的地块则要采用前重后轻的方法进行施肥。同时,要结合玉米植株的生长状态,进行施肥方式的有效调节,实现玉米的量产和稳产。还要注重施肥工具的选择,避免选择大型施肥工具,造成肥料流失,从而不利于肥力的有效发挥。施肥过程中要进行深层施肥,最大化地发挥肥料的利用效率。

2.3 科学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辅助玉米种子发芽和出苗

要想提高玉米产量,就要在玉米种植时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比如,可以通过对地膜覆盖技术的有效利用。通过地膜对地面进行覆盖,首先,能够使地面温度不断上升,加快玉米种子发芽和出苗的速度,伴随着地面温度的逐渐升高,能够激发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快速分解,达到疏松土壤的目的,提升玉米植株的生长速度。其次,通过地膜对地面进行覆盖,能够实现防治土壤中水分挥发的目的,保障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最后,通过地膜覆盖,能够保证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促进玉米生长,尤其是针对晚熟的玉米品种,更加适合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因为晚熟玉米品种的植株生育期相对较长,在玉米生长进入授粉到灌浆这个时期,正值温度降低时,如果在这时进行地膜覆盖,能保障土壤温度不会下降,使玉米的发芽和出苗不受影响。

2.4 有效控制玉米种植密度,保障玉米植株透光通风

空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之所以形成空杆现象,一般是由于受到缺乏足够的矿物质、营养严重失衡的原因影响,在果穗分穗时对营养的供应不足;而如果玉米种植时植株密度过大,就会导致缺乏有效的光合作用;同时如果出现氮肥多、磷肥少、钾肥施用效果差等状况都会引起空杆现象的出现。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影响要素之一是玉米的种植密度,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植株的密度安排在玉米种植时是十分关键的。为了保障每行玉米都可以透光、通风,进行玉米种植时要做到不封行,可以促进玉米植株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进而帮助果实发育。与此同时,在对玉米植株进行施肥时,要秉承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注重合理控制氮肥、磷肥、钾肥的配比,并合理施加一定数量的有机肥。但是有一点需要引起格外注意,那就是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在出苗期可以加大磷肥的施肥量,以促进玉米植株根系的生长,使玉米植株更加粗壮,另外,要注重在果穗的分化期进行追加施肥,一旦发现出现病弱状况的植株,要及时进行拔除,以免影响正常植株的生长。

2.5 把控合理浇水量,防控病虫害发生,减少秃尖和空穗现象出现

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秃尖甚至空穗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种植玉米的地块中的土壤缺失磷等肥料,成为玉米植株在孕穗开花的期间糖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及细胞分裂的阻碍因素,进而在穗顶出现缩穗状况,缩穗会直接影响玉米植株的自然授粉,致使玉米植株出现秃顶或者空穗现象;如果种植玉米的地块中的土壤缺失钾等肥料,则会成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向玉米籽粒运输过程中的阻碍因素,致使玉米新籽粒的淀粉含量大大降低;另外,玉米植株如果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早期会导致植株缺乏营养成分的滋养,玉米植株如果受到多雨、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在开花期花粉受精困难,进而诱发玉米植株出现凸尖甚至空穗的情况。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玉米种植期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而最大化地避免秃尖和空穗问题的出现。其主要途径是如果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红蜘蛛、玉米穗虫、大小斑病等一系列病害时,要进行磷肥和钾肥的施加,另外,如果在玉米抽穗期气候比较干旱,要针对性采取浇水的措施,并且在玉米开花期间通过人工授粉的手段促进玉米产量的提升。

2.6 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大化避免出现倒伏现象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出现倒伏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玉米种植的密度控制不合理,如果密度过大,就会使空杆的植株数量增加,同时植株的茎秆纤细,出现倒伏;还有就是未进行施肥的科学管理,如果在玉米茎秆生长阶段未采用科学合理的肥水施加方案,同样会出现倒伏现象。针对这个情况,需要从下面几点做起:首先,在玉米植株扎根过程中,合理施加氮肥和磷钾肥,保障玉米植株间距,使玉米植株通风和透光性良好,保持玉米根系扎稳,茎秆粗壮,加强抗倒伏能力。其次,对于浇灌的水量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尤其是在玉米植株拔节期间,如果没有过度干旱,要尽量不进行浇灌,否则会造成第一节间进行过度生长,在后期易出现倒伏现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如何提高玉米产量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对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明确认知,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创新探究提高玉米产量的农艺技术措施,从根本上为我国玉米产量和质量提供高效保证,进而实现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分植株玉米
叶子会释出水分吗?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减盐不如减水分
玉米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最饱满的玉米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