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2021-12-08山东理工大学苏纯婷
山东理工大学 苏纯婷
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述分析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实践效果显著。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的一种结合模式。从概念上来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成果进行推广,以拓展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加速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创新信息传输渠道,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当前的高新生产技术,创造出更大的农业经济价值,从而加速农业的转型和发展,这也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在信息技术高速普及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模式得到了有效推行,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呈现出了许多弊病,政府部门要注重顶层设计,在宏观角度上,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创造更多的农业价值,保证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的产量。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许多领域的内容,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农业经济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融合,重点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壁垒,全面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
2 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经济的一个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农业的发展会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初衷。要想充分发挥出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作用,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农户在思想上要对信息技术产生认可,积极地应用网络获取外界信息,并且自主地拓展农产品销售信息。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许多农村居民都存在信息意识缺乏的问题,对信息化手段不认可,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处于被动状态,思想的守旧,给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这也是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2.2 信息基础设施缺乏完善性
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来说,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需要建立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从本质上来看,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本身就属于一种创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农业部门的管理者,要真正地认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抓住社会的整体发展形势,树立正确理念,积极地引入信息化手段,对原有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行改进,推行新型的管理模式。但是实际上,许多的农业部门管理者陷入了思想误区,认为之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就能满足企业当前的发展需求,创新意识不足,对企业的运行成本,以及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明显认知,不愿意花费额外的资金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信息化建设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信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陈旧,效率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2.3 技术人员不足
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各行业都在快速转型,农业结构也急需调整,主动融入高新技术,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从时间上来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间较短,相关的技术人员非常缺乏,信息化建设因此受到了直接影响,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在电子商务时代,农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对农业提出的基本要求。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来开展,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中,许多地区都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许多信息手段都无法有效开展,比如农产品的线上销售等,从而阻碍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增长。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在当前许多地区都存在,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强大阻力,相关部门必须要结合农业信息化发展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解决农业信息化历程中的主要问题。
3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3.1 树立信息化思想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想真正发挥出农业经济管理的关键性作用,利用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加速农业改革,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就必须要建立在正确认知的前提下,让农民对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产生认可,在这个基础上,该工作才能有效开展,这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管理部门要加强农业知识普及,在思想上对农业种植户进行熏陶,以知识灌输为重心,调整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让农民对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产生认可,不能一味地进行经济补贴,否则容易引发他们的惰性思维,阻碍农业发展模式的革新,这一点尤其关键。相关部门要加大教育力度,为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强化市场引导作用,进一步加速农业发展,在市场运行中,会孕育出各种规则,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宣传,在市场的引导作用下,农民自身的思想也会逐渐发生转变,所以,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相关部门要注重市场引导,利用市场规律,开拓农业发展新模式。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农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利用网络发布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让种植户形成利用网络的好习惯,在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树立信息化意识,加速经济管理模式创新。
3.2 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在健全建设体系的基础上,在我国当前的许多地区,农业生产模式都比较落后,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农业生产基本以人力为主,而且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种植成本较高,农户的收益较低,导致地方经济落后,无法达到平均发展水平,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信息手段,加速农业经济的增长,地方部门的相关人员就需要转变管理思想,在主观上对信息技术产生认可,真正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现状和信息化建设需求,不但对基础建设进行完善,购置足够的硬件设备,形成完整的信息化平台,而且要利用信息手段,开展资源共享,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的快速推行。另外,相关部门也要发挥出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作用,利用网络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这种方式,加速农业经济增长,达到预期的农业发展目标。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由于信息化系统的构建需要大量的资金费用,一些地区因此存在系统缺失的问题,这给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地方相关部门必须要树立信息化意识,设置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一个完善的平台,消除硬件设备因素对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产生的消极影响。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中,人才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管理部门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农业耕种和销售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足够的信息化素养,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手段突破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完善的人才队伍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讲,农业管理部门在人员任用方面,要对人员进行系统化的考核,增加考核难度,加入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确定农业部门的人员都具备足够的信息化意识,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地方相关部门当前的重点任务。另外,部门也要对现有的人员不断地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强化他们的信息素养,利用网络和信息平台,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真正发挥出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同时,利用健全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能,不断调整地方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发挥出土地资源的重要价值,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人才队伍的构建是当前地方农业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地方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人才与农业经济管理之间的联系,完善人才体系,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也是农村地区的重要行业,在农村经济体系中占比较大,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也是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传统的商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全面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广泛认知,作为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农业经济管理也必须要结合当前的商务变化形势,加速管理改革,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通过高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创造更多的农业经济,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