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个关键词 把握龙江未来农业发展
2021-12-08肖大伟
■ 肖大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次考察东北,3年内两次考察黑龙江,亲自为龙江振兴发展把脉问诊、指路定向。在农业发展方面,更是给出了“压舱石”“大熊猫”“排头兵”三大关键词,指明了龙江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压舱石”:巩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粮食第一大省,“十三五”时期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稳居全国第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更加凸显,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更好地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在“十四五”规划中,黑龙江省把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区作为重点任务以保障粮食产量安全。“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力争耕地保有量稳定在2.39亿亩以上,筑牢粮食安全之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15亿亩以上,稳居全国第一位。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1.68亿亩以上,占全国10.8%。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00亿公斤,增强保安全能力。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50亿公斤以上,居国家绝对领先地位。建成“人”字形布局、绵延千公里,全国粮食安全产业带中面积最大、品种最全、产粮最多、品质最优的核心区。
同时,开展“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质量提升行动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一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种植结构优化工程,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和绿色发展先行区,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建设中华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在2020年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分别达到7661.5万亩和852.2万亩的基础上,到2025年,绿色及有机食品种植面积突破1亿亩,其中,有机食品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二是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实施“两牛一猪一禽”工程,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建设国家级高品质乳制品、肉制品加工基地。大力推进奶业振兴,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肉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达到75%以上。壮大生态渔业规模。三是打造高品质食品品牌。实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程。到2025年,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数量达到160个、全国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0个、全国知名企业品牌160个。
二、“大熊猫”: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以生动形象的比喻,精准抓住了中国人端牢中国碗、中国碗里主要装中国粮的基础和关键,深刻揭示了加强耕地尤其是黑土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为新形势下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为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在“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规划了6项举措:一是扩大黑土地保护面积。落实国家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坚持生态优先、用养结合,对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扩大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保护面积达到1亿亩,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用好养好黑土地。二是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保护区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别),坡耕区和风沙干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05个百分点,平原旱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1个百分点,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15个百分点。三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加大耕地轮作休耕力度,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稳步扩大玉米秸秆翻埋、碎混还田及覆盖免耕,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四是推进农业“三减”。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坡耕地保护和侵蚀沟及小流域治理,提升耕地质量。五是探索“田长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实施“田长制”,建立加强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实现黑土地永续利用。六是加速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建设国家级黑土地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院,成立黑土地保护专家组。
三、“排头兵”: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明确提出“黑龙江要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黑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利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多项指标领跑全国,努力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在“十四五”规划中,黑龙江省提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并采取以下8个方面举措来保证。
一是提升农田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2020年高标准农田累计建设达到8116.5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及改造4100万亩,高标准农田总规模达到1.22亿亩。耕地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实现集中连片、沟渠连通,基本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改造4000万亩。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稳步提高单产水平。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工程,新增和改善水田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实施设施农业提升工程,累计达到100万亩以上。
二是实施全程机械化行动。2020年,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稳定在6200万千瓦,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建立,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明显进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7%以上,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3万台。到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稳定在6600万千瓦左右,农机具配置结构更加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时期。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8%以上,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万台。大型农机装备和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三是实施科技强农战略。202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农产品优质化率均达到100%。“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发平台体系、园区建设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四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三五”以来,黑龙江共审定推广主要农作物品种906个,大豆、水稻、小麦全部为自主选育品种,主要农作物自育品种种植占比87%。“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要大力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工程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到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自育品种推广面积达92%以上。
五是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全面实施数字农业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农业生产数据采集体系,建设一批智慧农牧业特色示范区。建立农业灾害等风险数字化预警监测平台,建设农业应急指挥数字化体系。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发展高精度农机作业导航监测、植保无人机航化作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六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全产业链发展,将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项目建设,支持益海嘉里(富裕)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推动农村流通产业创新跨业融合发展,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农服平台,加快发展统防统治、烘干仓储、农资供应、测土配肥、饲料配送等新型服务业态,大力推行“订单式”“全程式”服务,构建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是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在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万个的基础上,培育省市县三级示范家庭农场2万个,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50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0家。在2020年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3亿亩的基础上,2025年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9亿亩。农业生产全程托管面积6000万亩。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完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八是打造北大荒现代农业航母。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实现高标准农田、农机智能化、绿色生产、标准化生产、数字农服管控、投入品专业化统营“六个覆盖”,推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保护性耕作替代传统翻耕、无人化替代机械化、规模化格田替代一般化格田“六个替代”,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50亿公斤以上。重点培育500亿级大企业2家、300亿级大企业1家、百亿级大企业3家,上市大企业3~5家。实施农产品加工转化示范工程、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和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实现“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大农业全国标杆。把北大荒打造成中国现代化新型粮农粮商粮企综合体,建成世界一流现代农业产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