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和料对生土墙体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2021-12-08陈燕顺
陈燕顺
(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1试验分析
1.1原材料
在影响研究实验中,原材料用到的是粘土、风化页岩。在粘土中以CaO、Fe2O3、SO3、SiO2、Al2O3为主要成分;在风化页岩中,则以SiO2、Al2O3、CaO为主要成分。其中的掺和料选取的是矿渣、水泥、粉煤灰。
1.2试样制备
生土原材料为风化页岩和粘土进行掺和所得,再添加掺和材料。在生土样中的,含水量最佳,并通过模具(240 mm×120 mm×55 mm)来挤塑成型[3-4]。然后,统一放置在室温下并且自然风干,一直到含水率在0.5%以下后,再统一测试抗压、抗折与抗剪强度以及收缩变形。
1.3方法
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方法,来科学测试生土墙体样本的抗压、抗折与抗剪强度以及收缩变形度。
2结果分析
2.1抗压强度基本影响情况
2.1.1 单掺
在单掺掺量控制是5%~12%时,伴随矿渣掺量的增多,样本抗压强度先增后减;伴随水泥的增多,样本一直增大;但粉煤灰有增有降、无规律可循。所以,在抗压强度方面,以粉煤灰最差、矿渣次之、水泥最高。所以一般不会单掺粉煤灰,原因就是在矿渣中存在超过粉煤灰的碱性组分。在进行夯实下极易和土体内部的氧化铝、氧化硅进行反应,并形成固化物,而增强土体抗压性能。同时,矿渣比表面积也超过了粉煤灰,在进行夯实下会更快反应。但在水泥中存在矿物成分却会在水化反应中,紧固黏聚土粒子,出现越多的水化产物,就会产生越强的夯实性能。
2.1.2 复掺
在掺和料复掺时,土样均在14d达到抗压强度的最大值。复掺带来的影响低于单掺水泥的影响,但超过了单掺粉煤灰。主要就是土体和水之间的具体结合形式、数量均不尽一样。所以,在进行蒸发中,也会具有不一样的速率。在土体留下的水分一样时,在矿渣和生土粒子进行活性反应中,粉煤灰发挥出激发剂作用,并带来了适合的反应条件,进而增大粒子黏聚力。伴随黏聚力的增大,干密度也在增大,相应的抗压强度也就越大。
2.2抗折强度基本影响情况
2.2.1 单掺
在单掺矿渣、粉煤灰5%~12%时,土样均先增后降抗折强度,并且以8%最强。在土样中掺入5%~12%的水泥量时,掺量越多抗折强度就会增大。总体上看,在单掺掺和料中,以粉煤灰最低、矿渣次之、水泥最高。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生土墙体中存在掺和料后,就会在夯实能量一样时,向土粒子空隙填充细小微粒,以至于土粒子接触微粒的面变大,并降低了空隙的量,进而增强了土样的整体抗折强度。同时,在掺和料中还存在很多的CaO、土体SiO2、Al2O3,所以在进行夯实中会出现固相反应,而形成水硬性胶凝体,进而提升土粒子黏聚力,令土样具有更强的抗折强度。此外,水泥能够很好地适应生土,所以能够发挥出更强的填充作用,所以,水泥可以用于显著优化生土墙体整体抗折性能。
2.2.2 复掺
伴随矿渣、水泥的增多,生土样本的抗折强度也变得更大。通过复掺掺和料,土样抗折强度在28d上升至最大。主要就是生土材料中的固、液、气占比会伴随荷载及时间的推移出现变化。通过干燥蒸发,便能够迫使土体液相位于土粒子与水的强结合态下。然后,土体中的气相会变多,一旦受压就会被压缩,而紧密接触固相粒子。同时,其中的缺陷也会扰乱气泡、裂缝、界面等的应力分布。在高度异质性下,荷载不变下的土体局部应力也会变异明显。当荷载消除后,便回复至原位应变。通过复掺掺和料,则可防止内部缺陷损伤或折断生土墙体,但28d以后则会备受增大的抵抗变形所限制。考虑到水泥改善能力优于矿渣,并且复掺后具有更佳的改善效果,所以,水泥在提升生土墙体抗折强度上效果显著得多。
2.3抗剪强度基本影响情况
在干燥状态下,把素土与改性土(和入石子粗骨料、各8%的矿渣与粉煤灰以及5%水泥)进行养护28 d。再在100~400 kPa的正压力下,统一测试改性以及硬化前后,这些生土墙体原材料的有关抗剪最大强度。考虑到在干燥时养护28 d后统一进行的剪切试验,因此,在正压力是零时,各个生土试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抗剪切能力。这时可以认为其是生土位于初始状态下的有关土体内聚力,以体现出不一样土体在条件一样下所具备的抗剪强度值。
基于剪切应力、位移下的纵、横坐标,可得土体剪切应力和相应剪切位移之间的变化关系。据研究结论显示,通过硬化生土试件来体现生土墙体的整体抗剪强度,得到大幅变化趋势:伴随剪切应力的持续增大,相应的剪切位移也越来越大;待上升至最大剪切应力以后,突然破坏试件,未持续变形延性情况;在掺和料与掺碎石的生土墙体中,剪切应力及其变形都获得程度各异的提升。主要就是碎石表面十分粗糙,令颗粒间出现更强的三向嵌入,进而显著增大了内摩擦角提升。土体抗剪强度并不会只由单颗粒强度决定,与颗粒间咬合力联系更紧密。而通过适量的掺和料,则可令粒子间咬合力变得更大,而提升抗剪强度。
2.4收缩变形基本影响情况
2.4.1 单掺的影响
针对生土墙体原材料,一般都会在养护早期出现收缩变形。所以,在养护10d龄期内,展开土样的收缩变形研究试验。在单掺掺和料中,具有5%~12%的掺量时,相较于空白样,试样收缩变形出现大幅减小情况。针对单掺实验,矿渣带来的收缩变形影响效果最佳、水泥最差、粉煤灰次之。主要就是在生土孔中,空气干燥后就会蒸发水分,进而缩小孔径。在蒸发条件相同下,则会缩小收缩力。所以,为了降低收缩量,就应缩小生土毛细孔的孔径及数量。在同样夯实下,向土粒子空隙就会填充细小矿渣粒,而扩大二者接触面积,降低土的孔隙量。其中,矿渣粒还会隔阻原来土粒子间距,而降低了毛细孔径,所以会缩小土样收缩变形。
2.4.2 复掺
在进行复掺后,土样出现小于空白样的收缩变形。根据试验显示的收缩变形结果可知,复掺土样要较单掺土样具有更大的收缩变形,但是,变化幅度却并不显著。无论改性与否,所有土样的均在7 d之内发生收缩变形,然后就维持基本不变状态。所以,无论降低生土墙体原材料的整体收缩变形,便需要在早期就积极进行养护,以便尽可能地防止水分过早失去现象出现。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生土墙体材料依旧是国内很多村镇主流建筑材料。但是,这种建筑原材料在具体投入使用中,却需要添加适量的掺合料来进行改性。所以,应按照掺合料影响生土力学性能的规律,来尽量优化生土材料性能、增强其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