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校合作再迎职业教育政策利好
2021-12-08陶鑫
本刊记者 陶鑫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取消学区房、逐步落实分配生制度,到均衡普职比、推进职业高考制度建立,无一不显示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决心和用意。
国家层面看,我国目前缺少技术类人才,技术岗位的缺口很大,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传统制造业之一的玩具制造,能否借这股职业教育的发展东风,吸引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进入制造业从而推动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我们一起来听听企业的见解。
在传统玩具产业遭遇转型升级难题时,不少玩具企业希望借助新技术改善传统玩具产业,向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从内改变,先智人、后智造,进而实现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
生产工人技能要求更高
汕头市澄海区三和塑胶玩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杨伟军表示,该公司目前自动化比例近七成,因为积木产品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之后工厂还会引进一批新机器,优化生产效能。“对企业而言,新的自动化设备需要更高技能的人才。国家未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是利好。我们希望引进高级技工人才,设备升级了,员工素质也需要提升,思路也需要拓宽,才能更好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但对职业教育,目前社会上还是存在不少偏见,认为是“差生”的分流渠道。“双减”政策落实后,职业教育将成为新赛道。业界相信随着职业高中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职高毕业的学生也将更能学有所用,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动力。
校企联动开设实习基地,为企业输送对口优秀人才
汕头市万格文教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杰表示,以后的工人不会是纯粹付出体力劳动的,他们需要具备更多生产技能和对自动化设备的认知,待遇也会相应提高。据了解,现在工厂技术工人的待遇比办公室文员普遍要高。如普通文员四千元左右,装备车间工人正常每月七八千元,甚者能月入过万元。“企业生产自动化是大趋势,未来用工将会更加紧张,需要用更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去缓解,企业也需顺势而为。”
为营造良好环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加快形成多元、开放、融合的办学格局,不少地方政府积极撮合“企校合作”,联动校企开设实习基地,为企业直接输送优秀人才。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传统制造业对技术应用型院校和学生也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面临更多挑战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负责人余尚行老师表示,2021 年4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所有行业领域的教育,没有各方面参与办不好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围绕企业需求,善于运用市场机制,探索互利共赢的办法,包括联合办专业、办二级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发展职业教育集团,也可以实现‘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模式。”
据介绍,机电技术学院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含先进制造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含模具设计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含建筑智能化方向)、机电一体化专业(含包装设备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五个专业(含方向)。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包括了电气部分、控制部分、机器人部分等,可以实现自动化流程实际操作。学院还拥有先进制造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智能装备实训基地,设备总价值2000 余万元。
余尚行介绍:“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我校从设备类型及数量上讲,基本满足实习教学需要。但为了更快地培养学生,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运作,会联系相关合作企业,让学生进行定岗实习。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也是自动化龙头或大型企业。”
据了解,近年该专业就业率几近百分百,主要工作岗位有:产线开发、产线安装调试、PLC 编程,设备的设计制造等。薪酬方面,毕业实习工资在4000~6000 元之间。未来职业发展和晋升主要分为生产、技术、销售三大方向。
有专家称,现在不少大专院校的教育落后于现实社会的实际需求。对此,余尚行表示,大学大专的教育,目前的确是落后于社会的实际需求。不同时代的人,接受教育的方法应该是有差异的。因此,国家提出了“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进行“刮骨式”改革。要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更多地把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完善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尤其是要针对高职扩招生源多样化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校企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生产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