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2021-12-07刘爱霞张俊
刘爱霞 张俊
摘 要: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有的学生接受家庭教育不当;有的学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要采取多种渠道,缓解学困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让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喜欢学习、爱上学习,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所谓学困生,是指由于一些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学习非常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上进心;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贪玩、好动等。针对学困生的这些表现,教师要认真分析造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多留意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行为,并对症下药,探索適合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帮助、引导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 缺乏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沉迷于网络游戏,上课不认真听讲,无精打采;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不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潦草,应付了事;考试时不认真答题,要么抄袭他人答案,要么随意乱写,答非所问。有的学生可能因为某次考试失利后,受到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而没有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 学习习惯差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不及时复习、巩固,学习无计划、无目标,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问题不积极动脑思考,不与同学合作交流,长此以往,便对学习内容出现了“夹生饭”的现象。错误的学习方法,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进而逐渐对学习产生懈怠,最终导致学习困难。
3. 家庭教育不当
有些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对于孩子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都尽量满足,使学生养成了其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不勤奋、不努力,成绩不理想。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严,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订购各科课外复习资料,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不但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而且还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4. 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些学习意志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在学习中不求上进,产生学习困难的现象。另外,市场上不良书籍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影响,还有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学困生的应对策略
1.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之所以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是没有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关注学困生的言行,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利用他们的特长开展工作,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对于态度不端正的学困生,教师要借助科任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恰当得体的体态,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的欲望。
2. 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绝大部分学困生存在学习被动、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惯,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不愿意动脑。教师要耐心教导他们,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思考、积极动脑。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他们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认真预习、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困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明确不懂的问题,以待在课堂学习中解决;课上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后做好复习、巩固,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3. 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首先,扫除障碍,树立自信心。学困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主要是有心理障碍。每名学困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教引导学困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同时教师要经常鼓励他们,消除他们的学习障碍,这是培养学困生自信心的基础。其次,树立典型,增强自信心。有些学困生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他们乐于助人,讲文明、懂礼貌,教师可以授予他们“爱心之星”“文明之星”等称号,这些学生有了荣誉感,就会产生“我也行”的向上热情,进而增强自信心。
总之,要改变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现状,教师要细心观察、深入分析,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等方面,逐渐消除学困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让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吕秋龙.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 黑河教育,2018(11).
[2]魏晓芸. 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 甘肃教育,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