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哥俩
2021-12-07袁嘉琳
袁嘉琳
高一选科分班前,我所在的五班班主任是物理老师,江湖人称“五金”。
五金不姓金,他有一个可爱又顺口的名字:周鑫鑫。
五金曾与我们谈起过他这名字的由来。
“我爸呢,是个木匠,但是算命的说我五行缺金。我爸便想,五行缺木也就算了,命里缺钱可不行啊。于是我爸翻遍字典,给我起了这么个大名。”
我们起初在私底下唤他“六金”,运动会时,不知是谁给我们班起了个别号——“五金店”,“六金”自然就成了“五金店老板”。我们“老板”“老板”地叫他,他听了也不生气。只是有一回,他和十一班的历史老师走在一起时,有同学经过,这么喊了他一声,一旁的历史老师听到,一本正经地评价:“这名字,资本主义气息太浓厚了。”
五金听着,没有作声。
回来后,五金便告诫我们:“以后还是不要这么叫了,资本主义的气息太浓厚了。”
于是,我們改叫他“五金”。
十一班的历史老师姓沙,我们私底下都喜欢叫他“仨老师”。分班后,我到了沙老师的班里,又听到了一个更加好玩的昵称——番茄沙司。因为沙老师的脸总是红通通的,像颗熟透了的番茄。
沙老师毕业于东北某重点大学。据他自己介绍:“高三的时候图个新鲜,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投了简历,签了协议。谁晓得那哪里是协议,分明是卖身契啊!”结果沙老师就到大东北的犄角旮旯里待了三年,毕业之后想留在北方,又被我们校长给“骗”回来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沙老师说起话来,却是一嘴的东北大碴子味儿。他尤爱儿化音,如“照片儿”“扣分儿”“钱儿”,不管标不标准,沙老师发翘舌音几乎成了本能。
与之相对的是每每平翘舌音不分的五金。在讲到牛顿第二定律时,五金总把“刹车”念成“仨车”。我们在讲台下笑着纠正他,五金不好意思地笑笑,像个傻乐的农村小青年,但下一回还是念错。
然而,五金从来不会念错“沙老师”。
有一天,五金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我有一个好朋友,十一班的沙老师。今天中午我俩争论,牛顿和亚里士多德到底哪一个对后世的影响更大。我说是牛顿,他非说是亚里士多德。我们争论了好久,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五金刚说第一句话,台下就已经有人在偷笑了。待他说完,我们配合地点点头,做出冥思苦想的神情,仿佛在努力解决一个世纪难题。
五金像是受到了鼓舞的小孩子,嘴角都忍不住上扬,十分自豪地与我们分享他的新打算:“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一定是相信科学的。所以呢,我想我们可以开个辩论会,让我们班和十一班的同学好好地辩论一下?”
教室里喧闹起来。这样的五金,确实很可爱。
“女人啊,就是麻烦。”那天讲到圆周运动时,五金盯着屏幕上的摩天轮,忽然意味深长地说了这句话。
就在我们以为他要发表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之时,五金却陡然转向我们道:“元旦的时候,我和我女朋友去坐了摩天轮,在半空处还看到了新年的烟火……”
五金说这话的时候,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
后来,我拿这件事去问沙老师,沙老师仔细回想了片刻,很不屑地“嘁”了一声,酸溜溜地回答道:“元旦那天早上,他还忙着改你们的月考卷呢,和女朋友约会都能迟到!等他到的时候,第一波烟花都放完了,可不只能乘着摩天轮,等第二波烟火了嘛!”
我真想把沙老师的话和他那傲娇的小表情描述给五金听,只可惜那时五金因故转调一年,我没能说成。
至于沙老师,照旧过他的快活小日子——每天背着手,模仿校长的身姿,神不知鬼不觉地趁我们晚自修时站在窗边,以吓唬我们为乐。
渐渐地,我很少听到五金的消息了。我想,或许沙老师和五金,只是关系比较好的同事罢了。
直到有一天,沙老师给我们上《历史人物评价》中有关亚里士多德的一课。我们埋头抄笔记的时候,忽然听见他悠悠地说:“之前五班的小周老师,非要和我争牛顿和亚里士多德哪一个更有影响力。我想着,咱是前辈嘛,就不和年轻后生争了,让他开心开心。结果没多久,他就跑来和我说,他想让我们两个班搞一场辩论会。”
“后来呢?”有不知内情的同学问道。
“后来小周老师被借调走了,你看我这都上到亚里士多德了,辩论会还是没办成。”
台下响起唏嘘声,多半是为自己又少看了一次热闹而遗憾。
沙老师“嘿嘿”一笑,转过身去翻了一页PPT,背对着我们道:“你们可得好好学。等小周老师回来了,我非要和他办一场辩论会不可……”
我托着下巴,看着怅然若失的沙老师,恍惚想起了之前的某个午后,五金笑着对我们说:“我有一个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