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俗猪形象中的文化意象与历史传承
——以猪头鞋民俗文化为例
2021-12-07周鸣勇李美
周鸣勇,李美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在我国传统艺术中,有着丰富的猪形象艺术作品,流传着诸多有关猪的民俗。猪头鞋是渗透在民俗生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山东、浙江等地。在人们心中,猪象征平安吉祥、财富、福气、驱邪避灾等。将鞋头做成猪的模样,在特定节日赠与孩子,以此表达对孩子的美好祝愿。猪头鞋是承载古人对猪形象的文化寄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容,目前对于民间艺术中猪头鞋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猪头鞋的制作、生产情况及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生存状况等,鲜有从历史文化角度对猪头鞋存在的文化渊源进行论述的。
图1 猪头鞋
1 民俗艺术中猪头鞋研究剖析
猪头鞋在民俗艺术中广为流传,造型丰富,风格多变,承载着民众对幼儿的祝福。猪头鞋制作工序繁杂,仅鞋头上就需要运用复杂的拔花、刺绣等多种针法。鞋面颜色有黑、红、黄等,五官处采用细腻的针法、夸张的手法勾勒猪形象的基本特点。猪肥头大耳的形象被民众认为是富贵和福气的象征,在中国诸多地区家中的老人都会给孩子做猪头鞋,期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现流传于民间的猪头鞋民俗文化颇多,如《中国传统文化粹典》中记载“送岁鞋”是汉族生养风俗,流行于陕西韩城一带,外婆要在幼儿满周岁时赠送岁鞋给孩子。鞋子种类繁多,猪头鞋是其中一类。《从古至今的中国服饰文明》中提到古代猪是财富、勇敢、生育的象征,认为将猪头鞋给孩子穿上,是民间“祈子”心理的暗示。在《瑞兽祥禽文化的脉络》中记载有甲骨文中的“敢”字,是衡量人是否勇敢的标准,具有猎杀野猪之意;另记载唐朝时为赶考学子制作“红烧猪蹄”,有预祝“朱笔题名”的说法,是因猪与朱,蹄与题同音的说法。以及因猪与“诸”谐音,而出现“诸事顺利”等等。由此可知,现在的学术界越发重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对“猪文化”的挖掘也不断深入,但对于民俗“猪头鞋”的文化内涵研究涉及甚少,即使零星有关注猪头鞋的文章也主要侧重于对猪头鞋现如今的发展、制作情况进行论述,对于涉及历史文化的大多浅尝辄止,并未做深入论证。本文章将试图通过考古学、历史学、天文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将民俗文化中猪头鞋的渊源作更进一步的研究,追寻其远古时期文化遗存。
2 探析猪头鞋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
据学界考证,中国是最早驯化野猪的国家之一[1],先民对猪的原始崇拜随之产生。而民俗生活中猪头鞋的出现也绝非偶然,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断,脉脉相传。从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材料分析,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等诸多遗址中发现猪骨随葬以及相关猪形象的文物出土,学界对此也作了诸多研究。由此可知猪文化在远古时期就已十分兴盛,本文将试图从远古文化遗存中唤醒猪头鞋被沉入历史忘川的文化内涵。
2.1 远古时期的猪与北斗崇拜
中国祖先对北斗的崇拜具有多重寓意,由此产生诸多神话传说,汉代《春秋说题辞》中提到“斗星时散精为彘,四月生,应天理。”体现了该时期古人将猪视为北斗的象征。从汉代典籍的史料中,可知远古先民就存在以猪比附北斗的象征。有诸葛亮禳星延寿、相士踏罡步斗,以及七星法器和天蓬元帅等,都展现了先民对北斗的崇拜。公元9 世纪中叶的《明皇杂录》中也有关于北斗是猪神的故事记载。而北斗的作用是观象授时,能够指示时间和季节,并直接影响中国传统天文学体系的建立。先民以猪象征北斗,说明猪在远古时期对先民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从考古资料分析,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大约公元前4700 年的陶器上绘有野猪形象,冯时依据对天文星象的研究猜测猪是北斗的化身[2],张远山考证也认为是北斗猪神[3]。公元前3000 纪末辽宁省凌源县出土红山文化双猪首三孔礼器,造型上并列三孔,两端各雕有猪首,且底部有四个小孔。有学者认为该礼器将猪首拟人化为神面,是斗魁的象征,体现了古人将猪视为北斗斗魁的象征意义。另外红山文化出土的环状猪形礼玉及玉猪龙均为封闭环状,这可能描述了斗魁四星绕极运动的圆形轨迹。冯时认为,其一,这可能表现的是极星天枢围绕北极旋转而形成的中央璇玑天区,其二,可能是北斗拱极运动面建时的反映[4]。
大地湾文化中,在甘肃天水出土了四面画了四个猪形图像的彩陶壶,据考证是标识四季北斗的循环旋转[3]。甘肃西和县西峪乡下坪村出土一件深腹陶罐,属半坡文化晚期,器腹黑色彩绘四眼神面,鼻孔似猪,可能是表现一年四季。距今约6300 余年的大汶口文化中,出现一个刻有七星或四星的斗魁图像陶尊,据冯时考证该图像是斗杓指向北斗星象的反映[5]。龙山文化出土的猪首礼玉与红山文化玉猪特征相似,猪形象开始出现人格化倾向。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陶钵上刻有猪形图腾,学者认为图腾中心标出的圆点代表极星,是北斗星宫的天枢区[6],应该是先民用于祭天的礼器。公元前3000 年的良渚文化玉壁上刻有猪图像,根据邓淑萍研究,同时代的礼玉上经常伴有鸟和云气图像,都与天文相关,因此冯时认为玉壁上的猪是先人将猪视为北斗用于祭天的一种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远古文化遗存中猪与北斗的崇拜信仰十分普遍,充分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先民对北斗建时的重视。而先民以猪比附北斗可见猪在该时期已被赋予特殊崇拜,因此猪作为北斗的象征物对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也具有决定作用,并直接影响着天文学体系,同时掌控着四季更替、日升月落、斗转星移的变化,均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通,而遵循规律可使人类更好地生产生存。
2.2 夏商周之后北斗崇拜的传承
北斗崇拜在远古时期对先民的生活影响深远,时代更替,文化交融,先人对北斗的崇拜依旧存在于古人的生活场景中。湖南湘潭县九华乡桂花村船形山出土的商代晚期猪尊,是商代后期盛酒的祭祀礼器;西周早期猪尊出现在山西侯马晋侯墓地113 号墓中,器腹两侧饰圆凸的纹饰,可能代表中央璇玑,与远古时期以猪比附北斗有密切关系。战国中期楚墓漆器猪形酒具盒,盒上描绘楚人举行“狩猎”和“宴乐”活动的场景,其功能和寓意巧妙统一,体现楚人的世俗情致。西汉中期卜千秋墓壁画中也出现与远古文化礼玉上的猪首极为相似的猪头形象[7],以及洛阳尹屯新莽墓壁画图中绘有一人骑双首猪,据相关学者考证认为其是继承远古时期的北斗猪神崇拜,是天帝与北斗的象征。
从历史文献资料中分析研究,在《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相宅》中记载秦汉时期就已存在圂厕方位吉、凶的说法:“内居正东,吉。居南,不畜,当祠室。依道为小内,不宜子。圂居西北,利猪,不利人。圂居正北,吉。圂居东北,妻善病。……屏居宇前,不吉。”[8]由此可知,猪圈居室建于正北,则平安;建于西北、东北、南部,皆会不利,考古资料中也有相关印证。同时在秦简中发现十二生肖比较完整的记录与猪圈的方位记载,此后在东汉王充《论衡》里也有关于生肖的记载,以至于近代出土的陶猪与生肖佣不计其数。古人对猪的崇拜形式也呈逐渐丰富的趋势,嘉峪关魏晋墓出现野猪屠宰场面的壁画砖。先秦两汉时期,猪形象与勇武气质相关联,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汉书·王莽传》《后汉书·刘陶传》中均记载秦汉时先民常将猪的形象与勇武气质相关联。《汉书·五行志》《易传》《后汉书·朱浮传》中记载同时期猪又常与福瑞相关。人类生活与猪形象已密不可分,后代则更加兴盛,北齐陶卧猪、隋代深黄釉卧猪、唐代生肖俑、连珠猪头锦、宋代铁猪、元代黑陶卧猪、清晚期泥制猪、民国黑晶小猪等,充分体现了猪与北斗的远古文化观念影响深远,绵延不断,不断发展并流传至今。
综上,夏商周以后古人依旧延续先人以猪比附北斗的崇拜,形式逐渐丰富,对北斗崇拜的认识也逐渐深远,均与古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其中“圈厕一体”与十二生肖的出现均与北斗有着密切联系,体现古人对北斗建时的深刻理解,且衍生出不同的文化分支,但依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结语
从远古文化遗存及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分析研究,发现猪形象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存在特殊性。这种特殊的原始崇拜是先祖传承下来的文化财富,不仅保留了先祖的生产生活习惯、民风习俗等历史文化元素,而且也是先祖社会发展的反映,是传统文化遗留的活化石,是生活中的文化智慧,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更体现了历史时空中社会生活的智慧和历史文化价值。
千百年来,中国民族文化历经衰弱与强盛,传统文化绵延不断,脉脉相传。民俗生活中猪头鞋的存在也绝非偶然,但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民俗文化变得空泛和苍白,使传统文化缺乏信仰层面的内涵,因此本文试图对猪头鞋民俗文化中的猪形象的文化意象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现代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猪头鞋具有先民以猪比附北斗的崇拜观念,是人们对四季更替,风调雨顺,社会康泰、祥和,富足、美满生活的期盼,蕴藏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