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21-12-07薛柏茁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1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脑组织

薛柏茁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群,病情严重、复杂,疾病的持续进展往往会导致脑水肿、脑疝的发生,增加疾病的危险程度。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早期,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主要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一般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清除血肿,缓解血肿对于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组织损伤[1]。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期间,容易受到颅内高压的影响,导致手术疗效不理想,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去骨瓣减压术的实施,则可以有效解除颅内高压,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及早脱离危险[2]。本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0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9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去骨瓣减压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8 年1 月~2020 年10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9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 例)和对照组(62 例)。观察组中,男36 例,女31 例;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7.35±5.82)岁。对照组中,男35 例,女27 例;年龄62~79 岁,平均年龄(67.19±5.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过头颅CT 检查、CT 血管造影检查(CTA)确诊,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6~13 分;④符合去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术前中、深度昏迷;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前进行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认血肿部位以及颅下重要功能区、血管神经,对于血肿部位进行标记。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全身麻醉,取平卧位。在额颞部位,做弧形切口。在颅骨部位进行钻孔,扩大骨窗至3 cm×3 cm,剪开硬脑膜后,进行血肿腔穿刺,将血肿组织缓慢吸除,注意保护周围脑组织,避免形成刺激和损伤。手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出现活动性出血时,行双极电凝止血,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2.2 观察组 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具体操作同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去骨瓣减压术。实施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45°)。选择翼点作为手术入路,在额颞部位做手术切口,处理蝶骨嵴部,将蝶骨嵴部分咬除,骨瓣维持在10 cm×8 cm。切开脑硬膜,在显微镜下,经颞中至岛叶,行血肿吸除操作。有效清除血肿组织后,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血压的变化情况。在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关闭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颅内血肿体积:在术前及术后1、3 d,进行颅内血肿体积的检测和记录,分析术前、术后的变化。②神经功能:应用NIHSS 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 个月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NIHSS 评分降低,反映出患者神经功能改善。③肢体运动功能:应用ADL 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 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ADL 评分提升,反映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③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组织损伤、感染、神经系统症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颅内血肿体积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患者的颅内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颅内血肿体积比较(,ml)

表1 两组患者颅内血肿体积比较(,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受到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患者的脑底小动脉发生病变,小动脉管壁出现纤维样变性、局灶性出血、坏死等情况[3,4]。患者在情绪激动、过度疲累、剧烈运动等状态下,血压的异常升高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容易形成血肿,周围脑组织受到损伤,并伴随有颅内压升高[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病发后,病情危急、严重,应该及早接受救治,避免颅内血肿的持续蔓延,减轻脑组织损伤,预防脑疝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危险[6]。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通过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和神经功能[7,8]。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需要参考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实施开颅手术,将血肿组织清除,进而解除血肿对于周围组织的压迫,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病情的持续进展[9,10]。本研究中,术后1、3 d,观察组患者的颅内血肿体积分别为(15.59±2.25)、(8.22±1.82)ml,小于对照组的(23.17±2.91)、(11.05±1.6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8.67±1.23)分低于对照组的(10.85±1.62)分,ADL评分(70.79±4.06)分高于对照组的(62.61±4.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但是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方面,患者的预后往往并不理想,需要寻找应用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方式。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过程中,实施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同时增加颅内代偿空间,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得以恢复,改善脑微循环,进而减轻患者的脑组织损伤。反映出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在清除血肿方面的优势,说明去骨瓣减压术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充分反映出去骨瓣减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在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等方面均有着显著的作用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快速、良好恢复。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脑组织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