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1-12-07陶晓宇谭文艳林海程王诗镔赵赛赛高文会金丽娜于雅琴
陈 东,周 娜, 张 欣, 陶晓宇, 谭文艳, 林海程, 王诗镔, 赵赛赛,高文会, 金丽娜, 于雅琴,5
(1.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澳门特别行政区 999078;2.澳门科技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澳门特别行政区 999078;3.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事业科,广东 广州 510080;4.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21;5.珠海科技学院健康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广东 珠海 519041)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一种慢性情绪障碍,其特征为患者具有躁狂或轻躁狂和抑郁等多种情绪发作的表现形式和反复发作性,属于终生性疾病[1]。HUANG 等[2]发 现: 我 国BPD加权年患病率为0.5%,加权终生患病率为0.6%。BPD与患者功能衰退、认知障碍和生活质量降低有关[3]。有研究[4-5]显示:BPD 患者具有高自杀率和高自残率,BPD患者自杀率为普通人群的20~30倍,同时患者因受到疾病因素影响无法主观控制行为和意志,导致不同程度危险事件的发生,进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6]。与其他慢性疾病的管理模式相似,BPD 患者需要长期、综合的管理模式[7-8]。既往研究[9]仅针对 精神分裂症这一病种进行危险行为的相关分析,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BPD患者危险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管理措施制订的探讨。本研究分析广东省不同严重程度BP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广东省精神卫生管理机构制订相关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广东省11个地级市抽取的870例BPD 患者的临床资料。若患者病情稳定且愿意配合,则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并由亲友或监护人补充信息;如患者病情不稳定、不愿意配合或缺乏自知力,则由亲友或监护人主要提供信息。排除问卷数据缺失者。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抽样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每个调查地区采用定点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各调查中心进行调查。首先参考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和粤北地区;参考人口数等比例的原则,在珠三角地区抽取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惠州市和江门市作为调查地区,在粤东地区抽取汕头市和揭阳市,粤西地区抽取湛江市和云浮市,粤北地区抽取韶关市和梅州市6个地级市作为调查地区。
第一阶段,地级市的确定采用在册患者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PPS 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第二阶段,基于所抽取的地级市分别抽取1个市级精神卫生机构和15 家其他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卫生机构采用在册患者规模和住院患者数成比例(PPS 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第三阶段,基于所抽取的精神卫生机构抽取患者,患者的抽取参考住院患者或社区患者的比例和分布情况采用成比例的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精神科医师的抽取结合实际情况参考职称等级进行分层随机抽样。
1.3 患者危险行为评估本研究中BPD 患者危险行为的评估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医生按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 2个工作规范中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10-11]。危险程度由轻到重共划分为6个级别: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无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和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本研究中采用2019年随访评估方式[12-13]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2级)798例和高危组(3~5级)72例。
1.4 研究变量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饮酒、睡眠时长和锻炼频率;临床特征和症状包括患者来源、病程、关锁情况、用药依从性、是否出现幻觉、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悲观厌世、无故外走、自娱自笑和孤僻懒散等症状。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年龄和BMI 符合正态分布,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发生各种症状的百分率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 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近半年规律锻炼身体、BMI、患者来源、关锁情况、用药依从性以及是否出现幻觉、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和伤人毁物等临床症状),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结果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 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进行描述。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广东省BPD 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共纳入870例BPD 患者,其中包括798例低危组患者和72例高危组患者。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1.05±0.51)和(33.89±1.38)岁;2组患者中男性构成比均较高,分别为54.1% 和69.4%;低危组患者中已婚/同居者构成比较高(48.0%),高危组患者中单身未婚者构成比较高(56.9%)。与低危组比较,高危组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近半年规律锻炼身体和BMI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广东省BPD 患者基本情况Tab.1 Basic informations of patients with BPD in Guangdong Province
2.2 广东省BPD 患者临床特征和症状与低危组比较,高危组患者来源、关锁情况、用药依从性以及是否出现幻觉、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和无故外走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患病情况为慢性、病程<10年、无关锁者构成比均较高;在患者来源方面,低危组患者中社区居住者构成比较高,高危组患者中住院患者构成比较高;低危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优于高危组患者;高危组患者中出现幻觉、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悲观厌世、无故外走、自娱自笑和孤僻懒散等症状发生率高于低危组(P<0.05)。见表2。
表2 广东省BPD 患者临床特征和症状Tab.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ymptoms of BPD pati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n(η/%)]
续表
2.3 广东省BPD 患者危险行为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低危组比较,高危组患者中年龄越高危险性越低[OR(95%CI)=0.976(0.954~0.998)];高危组患者中男性患者[OR(95%CI)=1.925(1.093~3.390)]、住院患者[OR(95%CI)=6.145(2.775~13.607)]、关锁患者[OR(95%CI)=3.178(1.523~6.629)] 和用药不依从患者[OR(95%CI)=4.390(2.500~7.708)] 构成比均高于低危组(P<0.05)。见表3 和4。
表3 广东省BPD 患者危险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变量赋值表Tab.3 Logistic regression variable assignment table for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BPD in Guangdong Province
3 讨 论
本研究共纳入870例BPD 患者,结果显示:低危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高危组;2组患者中男性构成比均较高;低危组患者中已婚/同居者构成比较高,高危组患者中单身未婚者构成比较高。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和症状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危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低危组。有研究[14]显示:严重型BPD 患者发生负性生活事件的可能性较高。同时一项多中心研究[14]显示:在BPD 患者中,自杀风险组患者平均年龄往往小于无自杀风险组。同时,2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构成比均高于女性患者,与胡天兰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原因为男性性格更易冲动,容易患病[4,13],提示应重视对男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有研究[17]表明:婚姻状态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中低危组患者中已婚/同居者构成比较高,而高危组患者中单身未婚者构成比较高。可能原因是已婚或有家人陪伴是严重精神障碍积极治疗的保护因素[18-19]。
表4 广东省BPD 患者危险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Tab.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BPD in Guangdong Province
与低危组比较,高危组患者出现幻觉、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和无故外走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低危组,这可能与高危组患者用药依存性较差有关[20-21]。有研究[22]显示:长期暴露于吸烟和饮酒状态与BPD的严重程度高度相关,但本次多因素分析结果未发现2组患者在吸烟和饮酒方面的差异性,这可能由于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比例相差悬殊(低危组患者约占91.7%),关于吸烟和饮酒对BPD 的影响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本研究中高危组患者用药依存性均较低危组患者差,而关锁情况和医院来源患者构成比均高于低危组,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显示:2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和患者来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23]显示:至少1/3 的BPD患者经常不按照处方规律用药,给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增加一定难度。精神障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可导致疾病复发快、住院和发生上述特殊临床症状不良危险行为的风险增加[24-25],提示应注重加强BPD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管理。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因果关系的推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谨慎参考,未来需开展深入的时间序列纵向研究以验证上述结果,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和该患者群体的疾病监测与防治。
综上所述,BPD 患者危险行为评估的影响因素较多,提升该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加强体育锻炼和提高用药依从性等干预措施可降低BPD 患者的危险度等级,缓减社会负担,提高BPD 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