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ogistic模型下民生满意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的调研数据

2021-12-07蒋云亮耿玉德

社会科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森工林区林场

蒋云亮,耿玉德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民生改善满意度是指个体对民生诉求得到满足后对生活状态的一种心理感受[4],是对个体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的感知评价,由于民生需求与满足方式主要来源于经济社会的生产创造,促使其同时具备主观性和客观性[5]。目前国内关于民生满意度研究主要以国务院经研中心“中国民生调查综合报告”为蓝本,将各项民生领域满意评价进行量化研究,涉及收入、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及政府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其中,环境质量、土地资源、家庭关系对农村居民满意度评价有重要影响[6-8];户籍化是影响城市流动人口满意度评价的主要因素[9-10];居住条件、环境质量是决定城镇居民满意度评价的关键[11-12]。由此可见,相关文献普遍是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及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但对于森工集团职工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此,本文以国有林区森工集团职工作为研究对象,从收入特征、就业特征及公共服务三个维度探究影响民生改善满意度和民生状况的因素,并通过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

一、材料与研究方法

1.研究区概况

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地处祖国领土的东北部湿润地区,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其地理坐标介于北纬 41°25′~53°33′、东经 116°05′~134°05′,属于典型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据中国森林资源报告统计,东北重点国有林区经营总面积3274.12万hm2,约占祖国国土面积的3.41%,其中林地面积2647.23万hm2,森林覆盖率80.85%,森林蓄积量28.52亿m3,乔木林单位蓄积量108.37 m3/hm2。为保护森林资源、破除体制弊端以及改善森工民生水平,2015年3月起各森工集团相继进入国有林区改革阶段。本文依据《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将此次改革分为初期(2015-2016年)、中期(2017-2018年)、末期(2019-2020年)三个阶段。

2.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源自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与草原局)《2017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监测调查问卷》。2017年7-8月,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受国家林业局委托对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展开全面的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任务主要是对国有林区改革初期阶段各森工集团职工的民生改善状况进行考察。调研范围涵盖龙江森工、大兴安岭林业、内蒙古森工、吉林森工和长白山森工五大森工集团,首先通过聚类分层的方式遴选出34个森工林业局;然后通过典型抽样的方式从各森工林业局选取2个山上林场和1个山下社区;最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各林场(社区)选取10位森工林业局职工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研。调研信息获取方式以座谈形式为基础,首次运用手机App应用软件进行信息采集,并依托其GPS定位和录音功能用以保障调研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据统计,此次调研累计收回有效问卷982份,其中山上林场667份,山下社区315份。受访样本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受访样本的基本特征描述性统计

3.理论基础

1994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弗内尔教授以心理学为基础,提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其长期购买行为或消费经历所获得的全部经验而做出整体评价的累积型满意感。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000)》中将“顾客满意”评价统一定义为:“顾客接受产品或消费服务后的感觉体验水平”。基于顾客满意理论,本文将东北重点国有林区长期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森工集团职工视为“顾客”,对其自身民生改善状况变化的主观感受视为“顾客满意”评价。

4.研究方法

(1)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

本文拟定民生改善满意评价为因变量Y,属于典型多分类、有序的离散型变量,适用于非线性模型进行估计。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属于概率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将逻辑分布作为随机误差项的概率分布,并通过采用极大似然法求解回归系数,对其概率值进行总体检验。

现在的祝国寺是1993年异地重建,距老祝国寺遗址8公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祝国寺已形成五进五院的建筑群落,成为集佛教文化、园林艺术和休闲于一体的揽胜之地。

经过等价转换,式(1)可转换为:

在方程式中,p表示为因变量Y的概率,xi表示为解释变量,i表示受访样本;n表示为解释变量的数量;αj表示为截距参数;βi表示为解释变量Xi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2)变量选取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理论分析,本文将从收入特征、就业特征、公共服务特征三个方面,对东北重点国有林区的民生改善满意评价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各特征类型相应设计14个解释变量,并相应对其进行0-1或1-5离散型变量赋值。考虑到各森工集团的企业性质的趋同性及山上林场与山下社区职工的生产方式的异质性,本文共设计5个控制变量,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说明及统计描述

二、结果与分析

1.森工集团职工对民生改善满意评价分析

由于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各森工集团所辖森林资源均属国有林资源,各森工集团的企业性质具有同质性,且山上林场职工与山下社区职工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较强的异质性。《2017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改革监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森工集团、山上林场、山下社区与全部样本职工的民生改善满意评价皆趋向倒V型分布,表示“一般满意”及其以上评价比重约为82.86%,表示“比较不满意”及其以下评价比重约为17.14%,其总体评价均值为3.120;山上林场职工的满意评价约占山上林场样本的81.41%,其评价均值为3.091;山下社区职工的满意评价约占山下林场总样本的85.40%,其评价均值为3.181。由此得以看出,国有林区改革初期阶段森工集团职工的民生改善状况良好,而山下社区职工的民生改善状况要优于山上林场职工。

2.森工集团职工对民生改善满意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运用软件Stata14.0,将14个解释变量和5个控制变量带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见表3),由于回归可能存在异方差,本研究选用异方差稳健标准误(Robust矫正),并以P≤0.1作为变量选入标准,随后对P>0.1的解释变量进行组合F检验,发现经组合检验后变量组的chi2均小于0.05,说明其组合后具有显著性,因此不将其剔除。全部样本与山上林场、山下社区等各样本模型的Wald chi2值、Prob>chi2值、Pseudo R2值以及Log pseudo likelihood值均表示合理,说明该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表3 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

(1)收入特征影响因素。家庭总收入与收入满意度均在1%的水平上对全部样本、山上林场和山下社区职工民生改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能够提高职工民生水平和改善职工生活境况;收入满意度与实际收入的含义有所差别,强调国有林区改革初期阶段对职工收入需求的主观感受。经济负担和养老负担对职工民生改善状况并无显著性影响,说明职工家庭中处于学前、上学、待业及退休等状态的未就业人员所占家庭成员比重不高,职工家庭收入水平普遍能够担负起未就业人员的日常生产生活成本。

(2)就业特征影响因素。工作身份和职业类型分别在5%和10%的水平上对山下社区职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拥有正式编制和管理岗位在民生改善程度上高于其他职工,是由于山下社区职工主要是以森工林业局所在的行政机关单位为主,在政企合一体制下含有事业编和企业制,因而岗位编制对职工民生改善尤为重要。多种经营分别在5%和10%的水平上对全部样本和山上林场职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山上林场职工除林业局工作外,参与工商、农业生产及林下经营等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改善职工的生活水平,而水平显著性不高是由于参与多种经营项目职工仍占少数。就业满意度在1%的水平上对全部样本、山上林场职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林区改革初期各森工林业局引导分流并转岗安置富余职工。

(3)公共服务影响因素。社会保障满意度和行政服务满意度均在1%的水平上对山上林场职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随着林区改革推进,森工集团能逐步剥离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将山上林场从事管护、抚育及造林等任务的职工稳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而山下社区职工是森工林业局提供行政服务的主体,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山上林场职工。居住条件满意度在1%的水平上对山上林场职工具有显著性影响,是由于加强棚户区住房改造也是林区改革阶段关乎民生改善的核心任务,重点推进山上林场职工搬迁进楼。基础教育满意度和医疗卫生满意度不显著的原因是由于林区改革初期阶段的重点是逐步推进政企分离,将公共服务职能陆续移交给当地政府,对于职工而言,其医疗和教育水平改善程度并不明显。

森工集团职工作为感受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民生改善变化的直接主体,国有林区改革措施促使职工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改变。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收入、收入满意度、多种经营、就业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行政服务满意度及居住条件满意度等因素均对森工集团职工的民生改善满意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山上林场职工与山下社区职工的生活生产方式存在差异,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职工影响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在国有林区改革初期阶段,东北重点国有林区通过加强造林、抚育和管护等营造林生产任务,并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等产业,推进职工转岗安置和就业增收,以保障职工生活的基本需求和民生改善水平;通过推进政企、事企、政事、管办分离,将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移交给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森工集团经济危困局面,提高林区公共服务水平,还保障职工能够公平享有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基础教育的公共服务权利,从而提高职工民生改善水平。本文实证结果与邹玉友[13]、胡琴心[14-15]的研究结论相类似,为提高国有林区森工集团职工民生改善状况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依据。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本文以东北重点国有林区作为研究区,利用982份森工集团职工的民生改革监测数据,并基于顾客满意理论,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森工集团职工的民生改善满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国有林区改革已初见成效,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总体民生改善状况良好,82.86%的森工集团职工对其评价表示满意,推动职工生活状态向积极方向发展;由于职工个体的生活生产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山上林场职工的民生改善水平略低于山下社区职工,具体而言,长白山森工与龙江森工民生改善状况相对较好,而大兴安岭林业、内蒙古森工及吉林森工民生改善状况相对较差。

(2)家庭总收入、收入满意度、多种经营、就业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行政服务满意度、居住条件满意度对东北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的民生改善满意评价普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收入满意度与社会保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相对高于其他影响因素。

(3)家庭总收入、收入满意度、多种经营、社会保障满意度、行政服务满意度及居住条件满意度对山上林场职工的民生改善满意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总收入、收入满意度、工作身份、职业类型、基础教育满意度对山下社区职工的民生改善满意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讨论

总体而言,国有林区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具体体现在东北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生活状态良好,对民生的满意度提升。但是,仅仅安于现状是不够的,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应朝着森工生活状态的高质量提升迈进,从多个维度提升民生幸福感。

具体来说,国有林区改革在收入、岗位属性和社会保障上的改革已卓有成效,工资和正式编制岗位的增加提高了职工对于该工作的稳定感,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升了职工对于林区的归属感。为推进国有林区改革步入更深层次的阶段,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山上林场和山下社区的职工的异质性,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的针对性改革,提高林区森工和职工的创收能力。鼓励山上林场职工在工作之余进行多种经营,通过评比奖励或补贴的方式,推动山上林场职工的多样化和创新性经营,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提高森工创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定期对森工开展木艺培训,提高山上林场森工的职业技能,拓展其多种经营的技能。在山下社区,继续落实“政企合作”,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定期对行政机关单位和企业相关职工进行互联网技能培训,抓住“z时代”风口,为森企经营开辟线上渠道。

第二,利用林区自然资源优势,打造林区品牌,发展文创产品和旅游产业,促进森工家属再就业。打造“生态旅游”,促进产业生态化转型。针对一些劳动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以及富裕职工,开展林业职工培训,支持和鼓励他们制作有当地特色民俗手工艺品等林副产品,孵化当地文创品牌,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三,继续推进林场公共服务的改善。随着政企分离的逐步推进,医疗、教育等从企业中剥离,当地政府应逐步提高和改善当地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一方面,提高硬件设备,进行校舍修建、教学设备更新、社区医疗卫生设施修建等,保障教育质量和医疗质量;另一方面,改善配套措施,完善校车接送、校内用餐、医疗系统升级联动等,深入提高林区工人在教育、医疗方面的幸福感。

第四,加大先进技术人才引进的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在国有化林区改革过程中,引进优秀的企业精英人才和互联网电商技术人才,以“生态林业”为政策抓手,推进国有化林业企业的产业转型。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第一,完善大学生返乡的支持政策和“地方-高校”支教的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回家乡,提高当地基础教育水平;第二,加速东北国有重点林区,特别是山上林区的医疗点的普及率,提高乡村医生的居住条件和待遇水平,扩大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医疗保险的收缴方式,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

猜你喜欢

森工林区林场
谈工会工作与和谐森工建设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从业人员福利分析
——基于历史变化和横向比较视角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林场住宅
柳林区块煤层气直井排采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