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三农”的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途径分析
2021-12-07郭建松
郭建松
伊通满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吉林 伊通 130700
引言
金融机制的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此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应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三农”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以确保农村经济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此,笔者将围绕金融创新这一核心内容,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视角从理论基础、现状分析、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以及金融创新的具体途径等方面对其展开详细地论述,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对从事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相关人员有所裨益。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论基础
1.农村商业银行概念
农村商业银行通常是指服务于三农经济发展的且具有商业性质的银行机构。其主要是由农村信用社以及农村信用社联社为核心组建而成,是由所属辖区内农村工商户、农民等经营主体共同入股所形成的股份制金融机构,隶属股份有限公司范畴。
2.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在各地区的金融创新与发展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在优化金融服务方式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结构也逐渐趋于多样化,而农村商业银行则一直在不断地优化金融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信托投资、金融咨询、资本营运等多种金融服务,用来满足农户所提出的不同金融需求。其次,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拥有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服务体系,可充分发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作用,促使农村经济得到良性发展。最后,农村商业银行还有利于提高信贷服务质量。通过结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充分了解农村企业及农户的基本资金需求,从而开发出与之相契合的金融产品,切实有效地提高信贷服务质量[1]。
3.农村商业银行的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在农村商业银行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从农村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制度经济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闲散资金来大力发展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从而获取更多的农业剩余。另一方面则是有效地节约农村动员储蓄行为的交易成本,减少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实效性。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1.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农村商业银行可以简称为农商行,其最初是由农村合作银行经过改制所演变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始终秉承着“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理念,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可以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贷款需求,如农户联保贷款、家电下乡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出国劳务贷款等等,为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从外部经营环境来看,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状况(如通货膨胀、汇率制度等)、政府行为(如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法律环境以及对银行领域的监管力度等内容。从内部经营环境来看,主要包括银行资本、人力资源条件、组织机构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内容。
3.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
构建良好的运营管理体系的前提是建立合理地经营管理考核体系,农村商业银行可针对农村用户创建独立的信贷管理机制,并以此为参考依据来向客户提供信贷服务,以确保农村商业银行能够长期稳定运营。此外,适当拓展金融业务功能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高效发展,为其运营管理的创新创造条件。
4.农村商业银行的特点
农村商业银行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地化。与其他类型的银行机构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具有鲜明的本地性特征,定位于“三农”,活动于“基层”,与群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里体现出农村商业银行的本地化特点。二是高效性。大规模银行的由于规模庞大且代理链条过长,因此在信贷审批时流程繁琐,缺乏灵活性,而农村商业银行也管理层数量较少,因此其经营方式的灵活程度也相对较高,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复杂繁冗的审核流程而造成客户的流失。在此外,再加上地域优势对客户积累了大量的信用信息记录,这些信用信息可以帮助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快速筛选出优质客户,从而高效、高质完成信贷审核工作,这里体现出农村商业银行的高效性特点。
三、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借贷失衡,金融服务不足
在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政府部门向各地区的信贷投放力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此情况下,各银行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便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大额贷款中,继而导致农村地区小额贷款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最终造成信贷失衡的局面,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2]。由于农村地区的金融主体过于同质化,因此其很难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部分农户只能沿用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等落后的融资模式,融资手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金融服务存在严重同质化现象的背景环境下,使得农村经济市场缺乏竞争力,不利于长远发展。
2.借贷风险高,覆盖率低
客观来说,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创新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风险问题。除了信用制度缺失之外,生产力过于分散、缺乏稳定收入支撑、自然灾害、农业产业链过长等因素均在制约农村地区金融创新与发展的脚步。由于借贷风险过高,因而导致很多金融机构通常会选择将资金投放在城市而非农村,这也就造成农村地区的资金量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虽然我国近几年来金融行业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但重心偏向于城镇区域,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覆盖率较低,未能有效满足农村地区农户们的基本借贷需求,这种情况的频繁发生会极大地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
四、在服务“三农”基础上农村商业金融创新的具体途径
1.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
如今我国已经迈入信息时代,农村商业银行更应该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经营优势,将线下网点与线上互联网渠道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流动服务、电商业务等方式来有效拓展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渠道,力求为农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体验。与此同时,农村商业银行还应对“三农”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相应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分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战略部署提供数据信息的价值性参考,从而有效降低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从而实现银行机构和农户之间的双赢局面[3]。此外,各金融机构还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对金融业务和金融品种进行不断地创新,例如针对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提供订单贷款、项目融资以及科研贷款等多项融资业务,通过这种方式来起到良好的带头创新作用。为进一步保障银行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农村商业银行还可适当增加对“三农”金融服务的资金投入量,充分满足“三农”群体的各项资金需求,并努力规范小额信贷审核流程,从而有效降低信贷业务潜在的风险因素,同时也能激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行业发展的积极性。
2.对现有的征信体系进行完善优化
目前部分地区的“三农”客户在办理金融业务时还存在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难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农村地区针对“三农”客户的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各大银行无法来判断客户的还贷能力以及信用程度,这会加大信贷业务的风险。对此农村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对现有的征信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做好风险防控措施,一旦发现异常的金融交易信息应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检测、跟踪及处理,以此来更好地保障客户基本信息以及资金的安全性。
3.开展多样化的涉龙金融服务
农村商业银行一直是以盈利为主要的经营目标,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可结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寻求金融市场中最佳的融合点与创新点,以此来为农村商业的未来发展取得新突破创造条件。对此农村商业银行可通过在农村地区开设支农业务来进一步提高银行目前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各项支农业务的高效开展提供安全保障,从而形成农业经济与商业银行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体制[4]。此外,农村商业银行还可朝着集约式管理方向寻求突破口,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将信贷人员的经济效益与信贷业务质量相挂钩,同时还可加强对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力度,使其业务能力得到强化和锻炼,从根本上为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驱动下,传统的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金融机构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质性需求,对此农村商业银行应当结合农村地区的地域性特征,在互联网背景环境中通过对自身金融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以求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本机构,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加强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体系的创新与变革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的三农经济需求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体系的优化,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添加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