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香格里拉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2021-12-07杨四文
杨四文
(香格里拉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香格里拉 674400)
1 基本情况
香格里拉市位于云南省迪庆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中部,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区域,其国土面积是云南省县域之最。从海拔5545m的巴拉格宗雪山到海拔1503m的洛吉三江口,境内海拔高差达4042m。全市国土面积1141739hm2,林业用地面积为961539.57hm2,林地覆盖率达84.22%,森林面积885929.04hm2,森林覆盖率达78.61%。天然林面积832756.8hm2,占森林面积的94%;公益林地面积744020.11hm2,占两类林总面积的77.38%;商品林地面积217519.46hm2,占两类林总面积的22.62%。
据香格里拉市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岩溶土地面积为174845.21hm2,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为68271.55hm2,占全市岩溶土地面积的39.1%,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为65463.42hm2,占全市岩溶土地面积的37.4%,非石漠化土地面积为41110.24hm2,占全市岩溶土地面积的23.5%。自2012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香格里拉市一共实施小流域治理林草植被保护建设项目20384.6hm2,其中:人工造林1652.1hm2,封山育林17354.7hm2,改良草场1377.8hm2。建设牲畜棚舍22800m2,受益农户达380户。新建引水管1025m,田间引水渠292110m,水池12 个,辐射农田灌溉有效面积1184.7hm2,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岩溶地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通过封山育林区巡山管护、工程劳务费等收入,广大群众从中受益,实现了“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标,为“三区三州”贫困地区贫困市脱贫摘帽做出积极贡献。
2 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2.1 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
自2012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香格里拉市在全市岩溶地区7 个乡镇一共实施林草植被保护建设19440.1hm2,其中:人工造林1818.7hm2,封山育林17354.7hm2,改良草场266.7hm2。一共完成127.3km2岩溶土地、79.65km2石漠化土地以及100.34km2水土流失的区域治理任务。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宣传力度,积极探索符合本市实际的治理方法,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狠抓监管,使香格里拉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草场改良等技术措施,增加了森林和草场的面积,提高了森林草原的质量,对森林以及植被覆盖率的增长、活立木蓄积量的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切实有效地促进了香格里拉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工程施工劳务费等方式使当地群众从中受益,使香格里拉市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明显增加,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缓解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经费不足的问题。工程实施结合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立足香格里拉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用生态植被恢复治理结合牲畜棚舍建设的治理措施精准发力,有力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增加了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的投入,护林员队伍以及人员装备得到充实,全面提升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以及林草资源管理的能力。
(3)生态环境功能不断提升。10年以来,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治理了香格里拉市石漠化区域的小流域,提高了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修复和改善了石漠化区域生态环境,石漠化区域自然灾害治理成效十分明显。
2.2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自2012年香格里拉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在全市岩溶地区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新建引水管1025m,田间引水渠292110m,水池12 个,辐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84.7hm2,使大面积旱地改良成水浇地,提高了项目区农田的每亩单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石漠化土地得到改善,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岩溶地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
2.3 传统放牧方式改变
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在全市4 个乡镇建设牲畜棚舍22800m2,使380户农户从中受益;在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逐渐形成以舍饲圈养为主、人工放养为辅的新型放牧方式。促进了天然草场的自然更新,实现了轮牧、休牧、禁牧的保护管理目标,有效减少了过度放牧引起草场及林下草的退化,减少了牲畜对林地林木啃食破坏。遏制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加剧,对香格里拉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4 促进产业脱贫、乡村振兴
自2012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来,香格里拉市一共实施小流域治理林草植被保护建设封山育林项目17354.7hm2,聘请封山育林区巡护员2604人,投入管护劳务费780.9615万元,人均受益3000元。与此同时,人工造林种植的核桃、软籽石榴、冬桃、无花果等经济林已初见成效,逐步向产业化发展。牲畜棚舍、引水管、田间引水渠以及水池等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辐射农田灌溉有效面积1184.7hm2,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农业专业合作社向示范社发展,使农村个体经济逐步走向合作化之路,为产业脱贫、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3 存在的问题
3.1 造林地块很少,项目难以落地
自“天保”、“退耕”两大工程实施以来,香格里拉市大力实施营造林项目,切实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目前,香格里拉市林地面积为961539.57hm2,林地覆盖率达84.22%,森林面积885929.04hm2,森林覆盖率达78.61%。可用于造林绿化的宜林荒山荒地已经很少,导致造林地块很难落实。
3.2 林牧矛盾突出
香格里拉市是畜牧业大县,境内林牧交错、林草相间,林下草是香格里拉市特有的生态植被类型。随着“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各级财政加大对林下养殖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其他地方的产业模式不适应在香格里拉市发展,群众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森林草原,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数量增加,导致香格里拉市大部分乡镇都存在过度放牧的情况。进而降低了林草植被盖度,局部地区产生逆向演替,石漠化程度加剧。
3.3 工程管理不到位
香格里拉市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在尼西乡、三坝乡两个乡镇新建4km三面光防渗沟渠,由于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对项目实施监督管理不到位、未对照项目设计要求严格进行验收,导致施工企业和施工老板虚报工程量骗取国家财政资金45.4508万元,以及导致施工方虚报工程量套取中央专项扶贫资金62.04万元。香格里拉市纪委及纪委监察局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收回项目资金。
3.4 政策限制造林树种选择
2019年6月,迪庆州发改委、州林草局对香格里拉市2019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复函,要求2019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资金全部投向油橄榄,全部种植油橄榄。市发改局及林草局对香格里拉市7 个适生乡镇深入调查后,将2019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种植油橄榄2000余亩项目地块确定在三坝乡白地村,但是由于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内不得种植外来树种的政策限制,造成香格里拉市2019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施工进度滞后。
4 治理思路
4.1 转变观念,精准造林
传统的造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香格里拉市的实际需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针对极难造林地块,大幅提高造林单价,充分考虑水利设施及滴管喷灌,水利先行、大苗上山、人工客土,使用工程机械精准造林。与此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积极有效地促进林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4.2 严格执行休牧、轮牧、禁牧制度
在充分调查牧草植被盖度、生长量以及林下草数量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载牧量,严格执行休牧、轮牧、禁牧制度,积极鼓励农牧民舍饲圈养,使牧草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对草原草场植被的保护非常重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也起到良好的作用。
4.3 切实加强工程管理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签订责任书,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以及工程监理责任,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对保障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现场监督指导,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施工作业,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及财务制度,保证工程质量达标、资金使用安全。
4.4 深化林业改革
为更好地解决保护与开发、生存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十分必要。及时做好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保护地优化调整,将古老村落调整到保护区范围之外。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引进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建立“风景名胜区”补偿机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的实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