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模式初探
2021-12-07周安禹
周安禹
(元阳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元阳 662400)
0 引言
生态经济型林业是在遵循森林生态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传统林业的旧模式中改革而来的新型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是一项重要的林业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山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不仅能提高人们对生态经济型林业的认识,还能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基本情况
1.1 元阳县概况
元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面积2212.32km2。立体气候明显,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相对差较高。目前是云南热带是水果和云雾茶的重要产地之一[6]。
截至2020年,元阳县总人口460443人。地区生产总值为836261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4.9∶21.8∶53.3[5]。
1.2 元阳县林业发展现状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30041.8hm2,其中:有林地面积93176.8hm2,占71.65%;疏林地2339.2hm2,占1.80%;灌木林地17331.5hm2,占13.33%;未成林造林地13032.0hm2,占10.02%;无立木林地1262.7hm2,占0.97%;宜林地2897.4hm2,占2.23%;苗圃地2.2hm2。全县活立木蓄积9393890m3,其中:有林地蓄积9206010m3,占98.00%;疏林地蓄积44580m3,占0.47%;散生木蓄积29650m3,占0.32%;四旁树蓄积113650m3,占1.21%。森林覆盖率43.58%(含灌木林)[7]。
1.3 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目前县境内所剩的荒山荒地位于红河干热河谷干旱少雨的地区和高海拔土壤贫瘠的山顶,这些区域生态比较脆弱、立地条件极差,造林难度较大,需要采取封育结合、大苗造林等方式改善环境,其投入成本高,仅靠现行的林业造林单位投资标准,难以完成生态修复工作。
(2)由于人们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识不足,毁林开荒、强占林地等现象屡禁不止,严重阻碍生态经济型林业的发展。
(3)元阳县地处山区,林区交通不便,且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情况复杂,生态系统多样化,点多面广,同时林农交替存在,矛盾突出,导致生态保护难度大。据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全县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合计面积1622136 亩。其中:防护林432661.5 亩占26.67%,特种用途林244707 亩占15.09%,用材林719251.5 亩占44.34%,能源林176011.5 亩占10.85%,经济林49504.5 亩才占3.05%[7]。经济林占比低,说明林地产出率少,经济效益较低,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4)受粮食价格上涨影响,林带更新工作难度大,村庄前后绿化明显减少,导致林地萎缩现象严重,而造林绿化所需时间长,严重影响生态经济林的发展。
(5)由于林地普遍存在林地位置错位、边界不清、林地权属混乱等问题,导致林权矛盾大、争议复杂,延缓了还林造林进程。
(6)林业产业仍处初级阶段,林业企业和经营户多,但是规范经营、合法开发的不多。因此需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水平,促进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
(7)当前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不符合林业现实生产的需求,尤其是在元阳县林产业推进过程中,林业技术推广不到位,林业科技缺乏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发挥不明显。如以往发展的竹子、甜酸角、印楝、膏桐等产业失败,除了市场因素外,管理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林农科技意识不强,普遍存在只种不管、不会管、不想管的现象,导致林产业培植科技含量不高,产业不成规模,产品质量低下。
在提出以上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之后,又联合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尽快落实。在监测工作中,加大了监测频次,对依然不能满足要求的地方进行了动态跟踪,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榆林市风沙区施工中大量采取了拦挡和覆盖措施,河道中的弃渣大部分被清理出来,挡渣墙设计很快完成后黄河隧道弃渣场的挡渣墙迅速修筑完成,作业带超宽和施工现场混乱现象明显减少,对八宝山淤地坝等重新进行了夯实和修复加固,大部分易发生较大水土流失的地段采取了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减少了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较好地保护了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
(8)现有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思想僵化,对新时期、高科技的林业专业技术规程及特点的操作领会已力不从心,对林业的野外作业爬山涉水难以为继。同时新招聘的年轻人转岗现象突出,未转岗的年轻人不同程度存在在编不在岗现象,林业从业人员稳定性差,缺乏专业人员。
2 生态经济林业发展思路和原则
2.1 发展思路
坚持生态经济学理论,以生态经济沟和庄园经济建设为方向。科学种植,合理建设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紧密结合。
2.2 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的原则。适当引进外地良种,提高科技技术,将实用技术与专业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模式
3.1 总体布局
山体上部以种植防护林为主,进行多树种配置,形成多景观优美的复层林结构。中部以经济林为主,以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山体下部、两河沿线,以经济林木、育苗为主,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园林村,丰富村民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村庄外围以建设农民公园为抓手,打造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
3.2 开发模式
3.2.1 生态经济沟整体开发模式
(1)营造山上防护林。以桤木、杉木、云南松等为主,针阔结合,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2)开发兼用树种。加大茶叶、核桃,板栗、花椒、柿子等兼用树种的配置比例,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4)林下种植(林药间作)开发模式。培植林下经济以板蓝根、草果、三七、重楼、黄精、砂仁等为主。把板蓝根、草果、三七、重楼、黄精、砂仁等作为混交伴生树种,实行板蓝根、草果、三七、重楼、黄精、砂仁与桤木、印楝等混交,加强林业的稳定性,提高经济效益。
(5)开发庭院经济,山区农民庭院较大,可在庭院种植经济树种或进行绿化,美化庭院,开发庭院经济。
(6)开发河滩经济林与育苗基地。在两河沿岸选择地势相对平坦、浇灌方便的土地栽种橡胶,或香蕉的替代果树,如芒果、枇杷、柠檬、橘子、青柚、火龙果、荔枝等,以提高林业经济发展。
(7)村庄园林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可在经济条件好的村庄加强林业绿化,建设舒适休闲的村庄园林,进一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3.2.2 庄园经济开发模式
元阳县气候条件独特,适宜发展经济林产品。但是由于林业产业发展落后,林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经济效益低。为此,元阳县须大力发展庄园经济,以中草药为主的产业,板栗、花椒、柿子等为辅的干果经济林产业,重点培养加功量大的中草药加工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对策
坚持以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理念为指导,进行综合治理,严格要求管理林业部门和技术人员,加强管理,定期组织林业知识培训与考核,提高专业技术;生态工程是一项社会性强、难度大的工程,要求在实践中实现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统一。着力建设生态经济型庄园,带动全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建设生态经济林的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态型经济林业的发展。
(1)科学规划。目前元阳县的造林绿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建设生态型经济示范县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缺乏合理的、科学的规划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阻碍生态经济林的发展。为此要科学地制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以打造生态型经济示范县。
(2)突出攻关。为更好地发展生态经济林,就要加强实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大对树种育苗、造林的力度,科学地引进良种,调整、优化林种结构,合理规划生态林和商品经济林。
(3)全面管理。深入体制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实现全面管理。建设林业经营的主体,以合资开发、联合开发等多模式,实行责任制,明确职责,坚持谁开发、谁治理、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强经济林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林效益。形成林地总量不减少,林业用途不改变,从经营林业产业中要效益的局面。
(4)优化服务。依靠政策扶持和项目投资,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全民参加造林绿化,人人关注参与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组建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建立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提高服务质量,为生态型林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基地、大户带动经营的辅射作用,真正形成“企业带农户,农户建基地”的格局,由点及面,全面推动生态经济林的发展。
5 结论
今年是国家的“十四五”开局年,我们力争到“十四五”末,力争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48102.8万以上,实现林草业总产值超过600000万元;力争林地面积安全稳定在195万亩以上,确保林地不流失;力争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活立木蓄积量不低于1150万立方米,保障森林质量[1]。通过真抓实干,建设生态系统稳定、林草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绿色生态元阳,实现“山体绿、生态稳、乡村美、产业富”的生态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