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林业生态管理的有效措施
2021-12-07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 西宁 810000)
目前,我国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在大多数产业发展中得以体现,其发展也遵循“封、造、管”相结合的原则,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加强对林业的管理和规划,而且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协作,能够实现与大数据技术的配合管理,积极制定严格的管制方案和计划,对管理活动进行详细的规划和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生态管理效率。目前,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更新,要积极争取其核心力量,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生态林业发展蓄力。另外,管理人员需重视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持续进行生态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当前林业生态管理要从大数据技术特征和林业生态管理特征出发,系统规划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1]。
1 林业生态管理的内涵
林业生态管理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是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更新和优化管理理念和手段,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林业生态的有效管理,也能够为林业发展提供一个循环发展的空间。在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吸收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在管理过程中融入自然科学的管理理念,为林业发展提供最适合,最有效的优化管理方案。区别于其它管理手段,林业生态管理具有独特性和要求。首先,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将多种管理理念和手段相融合,而不是只运用单一的方法,而且有些管理理念之间还存在跨学科现象。其次,对林业生态的持续管理,不单单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也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为林业发展营造新的环境。最后,林业生态系统建设作用不只是为生态管理服务,还能够实现作用的转移和扩散,帮助改善环境,进一步推动林业生态的有效管理,为林业发展赢得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大数据背景下林业生态管理的措施
2.1 定量生态林业的最佳指标
目前,我国生态林业建设要求主要包括:结构系统有序、组合科学合理、内外交流密切、系统循环开放,并且能够实现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及动态平衡管理。在林业系统建设过程中,敏锐洞察野生动植物中各物种之间的关系,在不破坏食物链的前提下,有效管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积极发挥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为整个林业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蓄力。主要表现在:第一,树木的物种培养较为单一,造成林业内部结构稳定性差,各生物之间的配合存在比例失调的现象。第二,树木物种搭配不合理,其生长存在阻碍和竞争的关系,导致物种分布不均匀,不利于树木健康生长。第三,树木种类分布不全,缺乏特殊功能性质的树种,造成林业生态不平衡,使得树木病虫害问题频发。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准确分析区域内的物种特性、地理环境等,并且能够综合分析这些信息,为区域内的林业生态管理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支持,对建立独立的数据管理体系有较大帮助。通过数字分析,林业建设能够为管理提供最合理有效的搭配方式,对树木的种类、数量及建设规模和搭配方式都有特殊的计划和要求。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还能为林业系统提供可靠的仿真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呈现林业生态管理方案,也能够从林业建设根本出发,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管理方案,从而实现合理的配置[2]。
2.2 规范生态林业管理手段
实现林业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不仅要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植被种植体系,还需要从生态防护型、保护型、改良型、经济型等方向出发,对林业生态系统开展有效的管理计划和活动。林业生态系统管理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而且这种不合理的管理活动,必然会造成林业生态环境不协调,病虫害得不到有效治理,会直接影响林业系统管理质量。而且林业系统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其修复和管理难度大,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会大大降低生态管理效率。因此,在当前加大林业生态环境管理的大形势下,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利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有效管理林业生态环境。
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从各个方面详细分析树木及生长情况,准确定位和分析林业发展方向,从而形成明确的指标系统,这些数据和分析都能够为更好地实现有效管理而服务。辅助的工作人员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物种生长情况,更能积极采取多种管理措施,开展各种适合林业发展的管理活动。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具有终端采集、数据信息传输、数据分析等功能,这些设备能够帮助林业生态管理建立智能观测系统,既能实现对整个林业系统发展情况的实时观测,又能够实现对林业发展的智能管理,对提高林业生态管理效率和质量有较大帮助,推动了林业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辅助林业经营管理工作
林业生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工作和管理内容较多。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管理工作包括培育管理、防护管理、资源管理等,这些管理项目的开展需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并且运用专业技术,才能实现林业管理系统的有效建立,这也将成为支撑生态系统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开展林业生态管理工作,其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人力承担,特定的管理人员将通过各地区林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分担各部分工作量,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分配和管理。
当前林业生态的有效管理存在很多缺陷,究其原因是因为,管理人员对先进管理技术的引入并不积极,仅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也只是发挥指导和辅助作用,并没有真正实现对林业生态系统的数字化管理,这并不利于整个林业生态系统实现高效化的数字管理。由此,林业生态管理相关部门积极强调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并且不断强化其在林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林业生态系统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合理,有效调整管理目标、手段、内容等,相关管理人员通过大数据提供的精确指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对管理工作的分工和安排也更为合理,从而实现各部门管理工作的有效配合。
2.4 构建林业多元支持系统
(1)从微观角度分析,对整个林业进行生态管理其实是各个小型系统管理的有效集合,只有各个层次的小型系统实现生态平衡管理,才能够推动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2)从中观角度分析,林业生态是一个大型的管理体系,其生态系统建设具有特殊性,而且林内各种物种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具有紧密联系,对林业整体的生态管理必须要以物种之间的生态平衡为基础。(3)从宏观角度分析,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林业系统的生态管理受周围区域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物种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林业生态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个性化处理,发挥林业生态管理对周围资源环境优化的积极作用,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森林衰退等严重的环境问题。(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林业生态的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周围生态环境管理质量和效率,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积极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构建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体系,获取多方面的信息数据,为生态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大数据技术在此方面的专业性是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也是实现林业生态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相关林业生态管理部门需要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出发,全面分析生态系统的建设特点和发展方向,从各个层面建立科学的林业生态分析管理和监督体系,详细分析了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根据已获取的数据,预测林业生态环境未来发展方向,能够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也能够进一步加强生态管理系统建设的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生态管理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林业生态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缺陷,但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更新和完善,林业生态管理也能够进一步实现优化配置。因此,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管理方案和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通过大数据技术支持,有效的计算和分析信息,通过已有的信息预测林业未来发展方向,也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制定未来发展计划,这种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指导意义的工作,对实现林业生态的有效管理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