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护视角下的城市湿地公园绿化养护策略

2021-12-07

现代园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风貌绿化景观

(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97)

城市湿地公园的绿化养护作为维护保持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对湿地的保护及发展,城市生态的调节与维护,公众的工作与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湿地公园在依照可行性研究及相关规划设计规范建成投入到城市,市民日常使用后,如何在满足城市湿地公园休闲游憩功能的同时,维护自然生态条件,提高植物景观美感及其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价值,是现阶段园林养护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1 城市湿地公园绿化养护的特殊性及现状

1 养护工作的特殊性

城市湿地公园在提高城市绿地范围内景观多样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环境生态内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保证城市环境实现自我修复功能,对改善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及与其他城市公园类型所不同的价值功能,决定了绿化养护工作的特殊性。

1.1 生态保护性

湿地公园的景观风貌主要以湿地特征为主,植被资源与城市公园具有显著差异,养护管理应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维护湿地植物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合理恢复植被条件较差的区域,营造湿地景观效果。

1.2 景观特征性

湿地公园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的类型环境下植被类型等均不相同。湿地公园绿化管护工作应因地制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适宜景观风貌特征的养护方案。

1.3 精细化多面性

城市湿地公园相较其他类型城市公园具有多重价值,如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等。绿化养护应协同调节湿地公园功能价值,针对不同内容,制定详细的工作措施,统筹管理湿地公园生态环境。

1.4 学科交叉性

湿地公园的养护涉及生态学、生态恢复理论技术、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植物景观规划、园林植物养护、近自然景观营造等诸多技术理论及学科,对养护管理要求较高。

2 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模式单一,缺少湿地特色化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价值与普通休闲类型城市公园具有显著区别,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养护管理模式依然照搬其他城市公园养护方式,没有从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特征考虑。针对湿地特征精细化工作安排计划,导致在工作进展中,部分湿地区域植被环境因养护管理问题被改变,甚至被破坏。同时,也暴露出招标单位缺少对湿地景观绿化养护模式的思考,没有重点考察投标单位在这一方面的经验与资质,进而在后续养护监管中,不能及时指出养护单位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间接改变了湿地景观风貌。

2.2 缺少区域精细化、景观特征化管理

绿化养护目前仍停留在植物栽培养护方面,缺少植物景观整体观念,工作范围仍局限在栽培植物、修剪乔灌木、中耕除草、补植地被等,未能从整体层面,针对各不同区域范围、景点等把握工作重点及方向,导致各景点的景观特征不明显,湿地景观风貌不突出。

2.3 缺少相关研究开展和专业养护队伍培养建设

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工作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畴,对养护管理人员要求较高。目前,相关实践研究甚少,且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导致湿地公园养护工作的特殊性被忽略。养护人员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养护技术固化,也从侧面反映出湿地公园养护管理照搬其他公园管理模式的原因。在湿地公园养护过程中,不能维护并完善其生态环境,对湿地景观风貌产生负面影响。

3 城市湿地公园绿化养护策略

3.1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目前,养护工作模式和理念滞后,制约着绿化工作的发展进步,专业化人才的缺乏阻碍了绿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绿化养护人员作为园林绿化工作中的第一生产力,提高养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是发展园林养护最直接的方法。养护单位应加强对绿化养护人员的技能学习和知识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及专业知识储备,以满足城市湿地公园发展所需。

3.2 采取生态监测措施,把握养护工作重点

生态环境因素的监测措施应纳入绿化养护中,通过科学的监测,掌握公园内各区域空间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指标包括水量、水质等水生态指标;土壤结构与质量的土壤生态指标;氮磷、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环境指标。根据监测结果,把握养护阶段性重点内容,及时采取措施,以保护城市湿地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3 合理选择植物材料,维护湿地景观风貌

绿化养护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绿化补植工作,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环境及功能,合理选择补植材料。如在缓冲区域根据环境因素选择耐水湿植物,在陆生植物景观带中,通过片植等栽植方式,将游客的休闲活动规范在规划范围内,进而降低游人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同时,合理选择补植的植物材料,体现湿地景观风貌,做到植物景观协调,保证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演变,减少绿化成本。

3.4 营造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绿化养护工作应创新求变,打破传统养护方式,在城市湿地公园绿化养护中,营造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通过资料研究野生鸟类及水禽等的生存环境特征,在实际养护中,迎合野生动物需求,结合湿地环境特征,营造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空间。也可在湿地环境中设置生态巢穴,吸引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多样化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生态价值增添效益。

3.5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效规范游人活动

垂钓是城市湿地公园内最为常见的破坏湿地生态的游人行为之一。公园管理方约束力度不足,被迫补充鱼苗的情况屡见不鲜,无形中降低了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外来物种的引入也会威胁生态平衡。绿化养护工作有义务对湿地公园游人进行环境科普教育,可通过树立环教宣传板,开展环境科普活动等措施,使其了解湿地景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游人的游园素质。城市湿地公园是市民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主要切实提高了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才能更加有效地落实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 总结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城市湿地公园在生态价值方面的贡献远高于其他城市公园,生态价值是其最核心的价值体现,保护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是湿地公园绿化养护工作的根本目的。城市湿地公园的绿化管护工作应遵循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监测评估等方法,及时更新掌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统筹安排调整养护策略和工作安排。

城市湿地公园绿化管护重点体现在:(1)了解湿地类型特色,维护湿地景观风貌,营造湿地氛围,提高其生态美学价值。(2)通过采取绿化养护措施,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合理选择植物材料,吸引野生动物。(3)协调环境与游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展环境科普教育等活动,提高游人环保意识。(4)针对入侵物种或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二次污染破坏环境。(5)避免“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构建特色化湿地公园管理方针措施,避免湿地公园大众化等。

绿化养护管理是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关键,在湿地规划建设理论研究日趋完善的同时,应将注意力转移到湿地公园的精细化养护研究方面。通过养护纠正规划设计中不合理的问题,养护工作应与时俱进,与设规划设计理念协同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化养护工作应创新求变,优化管养方式,全面提高湿地公园绿化养护效率和质量,为生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风貌绿化景观
景观别墅
朱屺瞻《绿化都市》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我爱绿化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