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2021-12-07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山东 东营 257500)
1 自然保护区是林业建设的核心
森林、野生动植物以及湿地等是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陆地生态系统。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大资源的支持,而自然保护区域中的资源可谓是人类生存发展之基。在缺乏这些资源的支持下,人类就容易遇到生存发展危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自然生态建设方面。目前,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构建绿色生态文明等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发展任务,林业建设则是我国绿色发展任务的围绕点,自然保护区建设是林业建设的核心。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有利于促进林业建设,保证生态系统完整与平衡。所以,要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
2 自然保护区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2.1 自然保护区建设能够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
自然保护区在林业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果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水平比较高,林业建设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为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就需要遵守建设原则。其中,要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在自然保护区获得保护后,其才可以更好地发展,之后人类就可以合理地利用资源。通过保护自然区,自然资源将会更加充足,林业建设发展水平随之提升,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建设是林业建设的核心,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就需要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
2.2 自然保护区能够激发人们对林业发展的信心
林业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构建要素。在开展可持续发展工作时,其切忌忽视林业建设。在推动林业建设时,要多角度地思考工作,从各个方面优化林业建设工作,强化林业建设效果。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提出了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人们奋斗方向更加明确。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而广大群众的参与激情是凝聚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地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就需要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拥有新鲜的空气等,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地方,人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生态文明。当人们置身于自然保护区内时,更容易激发其保护大自然的欲望,所以自然保护区是生动的教育素材。自然保护区呈现的和谐景象,也会增强人们对林业发展的信心。自然保护区在林业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
2.3 自然保护区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的新要求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林业发展、资源发展等提出了新要求,对生态系统建设愈加重视。林业是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所以要积极开展林业建设工作。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符合人们对林业生态系统建设的需要。由此可见,自然保护区在满足人们对林业的新要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做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3.1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
在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活动时,要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发展。不同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存在差异,而不同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所实施的保护方法同样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选择合适的保护策略。其中,要重点开展对核心功能区域的保护工作,以强化生态系统建设。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会破坏自然环境,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需要禁止人们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比如,以开山采石、挖掘、毁林等生产经营运作重点的行为是绝对禁止的。我国颁布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级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制度规范,推进保护工作。其中,要针对不同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级,构建合理地保护方案,以此保证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平。猎捕野生动物这一行为则是明令禁止的。同时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布置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另外,要开展调查工作,了解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以便针对性地采取保护策略。
3.2 加强保护区的监管力度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生态建设发展水平,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了解自然保护区发展情况,根据自然保护区发展情况为保护战略完善、调整的重要依据,以此更好地推进保护工作。加强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具体可开展的工作如下所述:构建巡护队伍,分配巡护任务,提升巡护水平;构建巡护方案,完善巡护管理体系;增设防火林带,完善林火阻隔网络,降低火灾发生频率;积极推进巡护培训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监管水平,开展关于扑火知识和灭火技能的培训教育,保证工作人员防火就灾能力。
3.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发展水平。所开展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如下所述。一是主动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投入工作。相关部门设立防火检查站,而防火检查站管理人员则需要根据上级指示以及实际发展情况,开展防火检查工作,消除火灾隐患,减少火灾。与此同时,要建立森林防火林带,以此降低火灾发生几率以及火灾严重程度。二是做好自然保护区质量和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如果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不符合我国相关法律规范,则不予以批准项目建设。生态环境是项目审批的重点,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项目要坚决不批准。三是投入资金,支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需要根据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需求投入一定的资金,保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可持续开展。其中,要投入资金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配套设施。四是做好宣传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关于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工作,号召广人民群众共同保护该区域。
3.4 因地制宜,调整林种结构,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
林种结构对提升保护区生态环境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需要根据保护区生态环境发展情况,科学推进林种结构调整工作。具体可从如下角度开展林种结构调整工作:一是自然保护区内的荒山和残次林需要进行恢复治理,以此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用。其中,要采取封山育林工作,保证荒山和残次林得到有效恢复。二是对于自然保护区周围的耕地,采取退耕还林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更好地涵养水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三是禁止开展砍伐树木、放牧等活动,避免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四是有的自然保护区会生长特色中草药。所以,要做好特色中草药的保护工作,同时要积极地培育、繁育、种植特色中草药。
3.5 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切实推进保护区政策的实施
当前,生态旅游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得到了诸多人的关注。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既可以获得旅游收益,又可以更好地教育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生态旅游时,积极推进保护区政策,提升保护区发展水平,避免因生态旅游业而破坏生态环境。总之,要充分地协调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两者之间的关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是人类在保护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果。通过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获得了修复,林业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此,要继续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社会绿色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