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坪景观发展趋势探究

2021-12-07

现代园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草坪草地景观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草地是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进化史中的关键一环。在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草地曾是主要的栖息地,后又成为重要的生产场所。然而,草地除了赋有生态、生产的使命之外,也孕育了人类对景观的审美取向。

距今1 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意识到草地和草坪有质的差异。人类发明与畜牧业的发展为自然草地的维持和演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动因,此时的牧场草地已经具备了草坪的最初“基因”。而公元前6世纪移植自然草坪至宫闱、庭院的做法,才真正意味观赏性草坪的出现,草地从此开始向草坪过渡的过程。

人类对观赏性草坪的探索经历了约2700 年,现在草坪在公园、居住区、道路、体育场、机场等各类绿地中被广泛地使用,成为了人居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失的元素,而对草坪的研究也逐渐发展成一门系统的学科。

1 草坪应用的现状

1.1 草坪建植的规模

1990 年第11 届亚运会运动场草坪的成功建植,标志我国草坪业迈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国城市人均草坪面积在2000 年还不足1.6m2,国家建设部《走向21 世纪的中国城市规划宣言》提出,未来10 年城市中要达到人均草坪面积7.5m2[1]。1990~2002 年,中国每年向国外进口草坪草种籽数量从30t 上涨到6633t。受巨大的草坪市场和高额外汇消耗的刺激,国产草坪产品开始加速占领市场份额,年草籽进口量降至2006 年的261t 并趋于稳定[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数据统计,1997~2013 年,国内草坪年种植面积从9210.53hm2大幅增加至40000hm2,2016 年全国草坪年种植面积达到49444.8hm2,草坪产品年销售量为12.36372 万hm2。

1.2 草坪建植的耗资

草坪建植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进口草坪草籽在消耗国家外汇的基础上,常因适应性差而在生长期、保绿期都大大低于原产地的性状。为了克服冷、暖季型草坪在反季节时表现的绿量不佳问题而使用的复播法,更加大了建植费用。

草坪的养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目前,草坪所使用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机械已完整地覆盖了建植和管理过程[3]。但由于机械化成本高、草坪形状面积和地形边界变化大、部分工作程序复杂等问题,目前国内草坪养护管理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大比例依赖人力。

此外,北京每年的绿地灌溉用水约为2.19×108t,占城市总用水量的16%[4]。然而我国人均水资源仅有25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13 个缺水国之一,这与增加城市绿化的发展需求产生了严重矛盾。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用水短缺已成为限制草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找出适合我国的草坪节水途径已迫在眉睫。

1.3 草坪产生的污染

草坪草在应用中有较大一部分属于异地引种栽培,它们对立地条件的适应性并不强。且因为草坪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单一,大大降低了它对不良条件的缓冲能力,病虫害和杂草随之侵入,大量的抑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投入使用使草坪开始衰退。

康奈尔大学研究表明,全球每年使用的40×105t 农药中,实际发挥作用的仅占1%,其余99%都在土壤、水体以及空气中残留和积聚,并在各环境要素间不断的循环[5]。用于草坪的农药施用量是一般农作物的3~8 倍[6]。

此外,为了促进草坪维持较高的密度和绿量,养护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肥料,这些肥料的淋溶严重影响环境及水质。

在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中,还证实了以高含氮浓度的再生水对绿化草坪的长期灌溉,可能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并且,地下水参数变化较土壤持水存在明显的滞后,很多研究由于观测时间较短而因此得出相反结论[7]。再生水灌溉草坪还会造成绿地盐碱化、重金属积累、病源微生物污染等。利用再生水弥补草坪灌溉需求仍有待研究。

1.4 草坪与生态环境

一直以来,人们对草坪的生态作用有许多褒奖之词,包括固土降尘、渗水减涝、固碳增氧、改善土壤结构等。但事实上,在对草坪所赋有的生态功能的研究中,绝大多数仅仅与裸土或硬质铺装地进行比较,甚至可以假设在上述生态效益中,一片长满野草的荒野之地所测得的相关参数都要优于人工草坪。

植物生态学理论表明,多样性增高意味着稳定性趋于增强。多样性较低的不稳定的草坪向多样性较高的稳定的原生植物群落演替[8]。由此可见,草坪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措施的干预下才能维持所期望的状态。与原生植物群落差别越大,演替的势能就越大,需要投入的养护成本也就越大。

1.5 草坪的开放程度

对大多数绿地类型而言,草坪的景观功能和使用功能被人们视为最重要的2 个功能。满足游赏和休憩的需求、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支持举办各类活动的空间等,是草坪的价值提升、社会效益实现的重要体现,但这对草坪和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草坪草对踩踏的耐受能力差、游客踩踏密度大、养护技术较低等原因导致许多城市无法将草坪开放,“禁止踩踏”的警示牌使游客敬而远之。

2 草坪的优化方案

在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草坪慢慢转变成城市自然的理想化模型。作为非西方国家接受西方理想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一部分,草坪得以广泛传播并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现象,有时甚至被视为城市风景园林同质化和全球化的症状[9]。这种理想模型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是城市的生态品质,因此,单一栽培和集中管理的草坪景观得以大规模取代城市环境中的原生地带性植物群落。面对传统草坪在耗资、污染和人居环境等方面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草坪优化方案已在许多国家悄然兴起。

2.1 地被植物材料

不同植物材料的选择可以带来不同的景观及生态效益。当草坪只起到单纯的景观作用,并不提供任何游赏活动的功能时,传统的草坪就可被合适的地被植物替代。地被植物个体小、种类多、生长速度快,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下层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可收到较好的观赏效果。同时,地被植物可以通过覆盖地面减少或清除杂草,减少人工养护所花费的精力及成本。

我国是植物大国,拥有种类繁多的适宜用作园林地被的植物,地被石竹、连线草、蛇莓、过路黄等一些资源均受到重视。一些具有独特性的植物材料在代替传统草坪时,具有地被与草坪的双重优势。如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它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茎匍匐能力强,花黄色,春至冬开花不断,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地区生长茂盛[10]。辽宁省林业学校实验苗圃自1996 年引进美国地被石竹,进行建植观赏草坪的栽培试验,从叶片质地、抗旱性、抗热性、抗寒性、抗病性、耐践踏、花色、绿期及与杂草竞争能力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认为地被石竹建植草坪成本低、后期管理粗放、适应性广泛,是优良的绿化品种[11]。

2.2 自生植物

在草坪养护过程中,如何去除其中的“杂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然而,所谓的“杂草”却是相对于人类需求而言,在设计意图之外的自发性植物。这类自然定居生长的自生植物类群,无需过多养护管理,可自播繁衍。近年来国内关于自生植物的研究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自生植物带来的景观与生态效益。

相对于引种驯化而来的草坪,自生植物更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超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播繁殖能力使得自生植物只需要简单的养护管理便可创造可持续、低维护的生态景观。自生植物类群中有一部分能够为昆虫、鸟类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极大地维护了群落的稳定性与多样性。自生植物替代人工草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王阔[12]针对景观营造层面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层面,对自生草本植物的利用提出相应的应用原则及保护策略。在景观营造方面,以绿地中人为管理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依据,推荐了适用于管理程度高区域的自生草本38 种,管理程度正常区域95 种,管理程度低区域90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推荐需要加强保护的乡土自生草本81 种,需要进行控制性监管的物种20 种。

2.3 野花草地

目前针对传统人工草坪替换方案的研究中,野花草地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野花草地可以完全由自生植物构成,其中的自生性野花能够使草地极富自然野趣。其次,可以在原有自生性草地中,根据设计意图加入人工选育的观赏植物,形成“织锦式”的野花草地。再者,可以完全由人为选择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多种观赏植物互相组合,创造缤纷的人工野花草地花毯。

综合国外已有研究,可以大致形成建植野花草地的要求:第一,作为替代的野花草地需要保持优秀的传统草坪美学特征,比如均匀、平整及合适的高度等。在物种选择方面,又需要显示人类意图的存在,展现符合新的审美需求的景观外貌。这意味着草地空间将摆脱单调,为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植物景观提供更多可能;第二,应以当地物种为主,可以迅速增加植物多样性,并能够为丰富的昆虫和其他动物创造良好生境;第三,应适应于传统草坪的养护方法,并能够有效降低养护管理的需求,以减少因建植和养护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对于草坪景观替代建设的思考

3.1 景观审美的转变

人类的景观审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转变,对草坪的认识也正悄悄发生变化。国内研究显示,在审美调查自然草地、草坪、单一花海、花坛和混播花丛这5 种地被类型时,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都赋予了自然草地最高的评价。此外,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公园应是建立自然草地的绝佳场所,而在路边、附属绿带、乡村等的绿地中建植自然草地也得到了他们的广泛认可。传统的意识形态在当今自由化的绿地建设中慢慢淡化,新的价值取向的萌芽意味着草坪景观将朝着复杂多样的形态发展。草坪景观审美的研究对草坪替代方案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生态美学的建立

草地空间不仅具有提高人居环境生态质量、增益人类福祉的作用,更是破碎化的城市空间下原生动植物的生存缝隙。虽然城市地区受到稠密的人口影响,但与其他人类化土地类型相比,城市正日益成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避难所。这体现了草地生境在减少城市破碎造成的物种灭绝方面的重要性,而由此产生的生态美感对草地景观也极赋意义。

草坪替代方案较容易推广至面积更小、更私人的地方,因此私人花园成为了替换实践中最具活力的空间。国内相关研究证明,公园中草地的开花表现将是最吸引公众的特征,密度、错落或整齐的空间秩序等也被认为是重要的条件。然而,人们对野生草本的认知度较低,并且对其生态功能优于人工草本这一点有所怀疑。生态知识对景观感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草坪替代方案的推广进程。在社会文化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之间建立生态美学,是替换传统草坪、发展自然生态可持续草坪景观的重要基础。

3.3 未来发展的挑战

在着力解决传统草坪负面影响,满足新的景观审美需求,保护城乡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三重动力的推动之下,如野花草坪等新型草坪替代方案无疑为中国未来的草坪业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但同时也意味着将面对新的挑战。

首先,在研究和推广人工草坪替代方案过程中,细致地研究人们对草坪的审美偏好是重要前提。其次,加快建立生态美学是实现草坪生态可持续的关键。再者,筛选适宜不同地区的地被植物,创立适应不同气候特征、适合不同景观空间、满足不同用途的草坪营建技术是基础条件。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物种特性、气候特性等,开创由球根、宿根等不同类别和不同繁殖方式的植物组成的草坪设计、建植与管理技术,将是草坪替代方案中重要的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草坪草地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小草坪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Laughing song
草地
我们都爱大草坪
爱护草坪
一片草地的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