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探究

2021-12-07

现代园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江苏省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信息化时代到来,交融的文化对我国城市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前的设计领域中,出现了很多形式的抄袭、文化误导、割舍传统等现象,国际化的设计潮流对地域文化特色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使景观设计严重缺乏文化性差异。在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根植于本土文化并进行合理创新,才能充分体现我国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1 地域文化相关概念分析

文化是对人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整体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物质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总和。地域的概念建立在空间角度,可按照地理区域概念进行理解,也包括气候温度等。地域文化的内涵是特定区域环境内部沉淀下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是特定区域精神文明的表现。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与环境相互融合,承载了地域的特点,同时具有独特性,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发展。正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使园林景观体现出了更加鲜明的特征。

2 地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地域文化是基于不同的地域环境而形成,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特征、人文特征都会影响地域文化的产生。自然特征主要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地形地貌、水温条件、气候条件等相关的因素综合体[3],人们的社会实践行为会受到自然因素的约束。地域文化主要是通过人类智慧创造而形成的,是人们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呈现出的地域文化也具有不同特征。我国一直以来流传一句这样的古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文化不同,世界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

地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历史发展,地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地域文化的形成也是历经千锤百炼,同时,体现了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地域文化本身不可能孤立存在,体现了一定的相对性,不同地域文化间会产生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互相融合,并最终实现协同发展[4]。

3 园林景观设计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对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可通过设计手段表达思想,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同时,兼顾生态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为人类营造出更加美好、适宜的自然环境。

3.1 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重要创作源泉

园林景观设计中,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紧密联系,因地域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主体对象和设计方法也会有较大差异,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地域文化可为设计提供丰富有趣的素材,如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各种风俗习惯,都可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作为设计师,首先要深入探究地域文化,深层次挖掘并掌握其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合运用,园林景观设计才更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只有在深刻了解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保留和弘扬地域文化,真正落实园林景观设计的本质。

3.2 园林景观设计对地域文化发展具有载体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最终要通过特定元素进行展示,园林景观设计特有的表现力能再现地域文化,也能为地域文化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地域文化集中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文化精髓,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能直观体现这种精髓。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和学习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以现代文化理念为基础,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并通过园林景观手段呈现,才能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各方面要求。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形式有形似、神似和神行兼备等3 种方式[5]。形似是指地域文化在固态形式上是可见的,充分利用园林景观设计的载体作用,按照特定的形态体现地域文化。可充分利用植入和点睛等方法来实现,是从表层上体现地域文化的意义;神似是指地域文化中一些不可见的东西,不存在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载体中,而是蕴含在园林景观的形式中,充分借助园林景观硬件体现地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审美意识,是从更深的层次展现地域文化。通过一定的手法,展现地域文化的“神”,通过这种表现方式,能让人们置身园林中,充分感受地域文化的精神意境。神行兼备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结合上述两种设计形式,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主题内容,让形中有神,神中有形,让神形实现交融。

4 地域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不断发展,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多样性发展局面,但目前,各个城市间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地域特色,体现了非常严重的同质化,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和自身特质也被无形地削弱。鉴于这种状况,要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用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段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通过增加文化内涵的方法,积极推动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文化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展示和传承地域文化的精髓,做到可持续发展,赋予我国园林景观新的活力。

5 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大运河(宝应段)两侧景观设计

5.1 基地概况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km,有2500年的历史。其中宝应段呈曲线之势,腹地较大,富有韵律,是贯穿县域南北的生态廊道,其沿线主要包括水利工程遗产与相关物质文化遗产,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基地周边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绿线宽度不足,建筑退让不够,同时,沿线分布大量砂石场、码头、荒地,整条滨水绿道植物层次单一,绿化基础薄弱,缺少必要的活动空间。

5.2 设计主题对地域文化的体现

设计主题从地域文化着手,为八宝新韵,璀璨运河。“八宝新韵”:景观规划新八宝,赋予宝应“八宝”新的寓意。设计中,针对人们“走过的路”“停留的地方”和“生活的地方”进行保护,复活老城历史底蕴,唤醒城市记忆。“璀璨运河”:通过运河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优化城市格局、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充分挖掘运河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改变运河沿岸老旧的城市面貌,创造“璀璨”的宝应城市名片。发展定位:文化风韵之河,生态游憩之园,创意生活之城。

5.3 实际园林设计对地域文化的运用

5.3.1 总体规划。空间结构:一带、一心、三区、多节点、多通廊。一带:宝应京杭大运河滨水绿带。一心:叶挺路景观核心区。三区:休闲片区——宝应之星、文化片区——宝应之光、滨水生态片区——宝应之辰。

5.3.2 详细设计。休闲片区——宝应之星。作为城区南北向滨河空间,是区域内最核心的市民亲水游憩场所。主要提供观景、游憩、休闲、健身等功能,设计迎宾广场,体育公园、船址公园、运河新天地等游憩休闲空间,通过文化类广场、地铺、景墙、小品等体现宝应地方文化,再现400 年前“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文化片区——宝应之光以点带面,文化注入、旅游策划、游线组织通过发掘宝应乃至扬州的地方文化元素,创造亲水,休闲游憩,文化展示与纪念等特色滨水游憩空间,打造充满本土地域感的文化景观,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

滨水生态片区——宝应之辰。对拆迁完的各类码头、船厂、砂石场进行生态修复,以绿成廊,生态恢复、林带复建、雨洪管理、河岸修复、棕地改造,结合河道两侧绿化带构建林地生态保育缓冲带,作为水源保护、森林碳汇和雨水净化的空间。以“近自然林”为建设理念,构建植物生态保育与恢复区,展现本土植物的多样性。通过大量选用乡土树种,在绿地内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植物群落。注重选择不同规格、树龄的阔叶、落叶、混交林,建立稳定合理、自然演替的良性生态群落,形成生态自足、低养护,自然、郊野式的近自然林。

重点打造以上核心地段及若干节点区域的地域文化,力求形成整体协调、张弛有度的清水走廊、安全走廊和绿色走廊。相信随着宝应京杭运河生态文化带的成功塑造,宝应将成为运河生态大走廊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6 结语

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地域文化,融合地域文化与设计元素,不仅能赋予地域文化新的时代特色,也能使园林景观更具独特性和时代性。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生态养生”娱晚年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