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浅山区绿化工程规划设计
——以北京市顺义区舞彩浅山郊野公园一期为例

2021-12-07

现代园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灌木乔木山体

(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1 相关概念和术语

北京市浅山区是指海拔高程100~300m 的区域,是山区生态系统和平原生态系统的交错区,也是首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生态布局中“一屏”的前沿区域。

2 舞彩浅山基本概况

2.1 基本情况

顺义是北京重点建设的卫星城之一,浅山区位于潮白河以东、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为顺应北京市发展及顺义新城“绿色国际港,时尚休闲地”的定位,顺义区委区政府以“创造后发优势”为核心理念,编制了《五彩浅山国际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带规划》。五彩浅山地区包括北石槽镇、木林镇,龙湾屯镇、张镇和大孙各庄镇,总面积308km2。产业带规划以浅山绿道为纽带,以山体、水系、景区、田园为载体,在浅山区5 镇构建5 种色系的景观风貌,打造5 个主题小镇。

2.2 建设必要性

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市域绿地空间结构,成为二隔郊野森林公园环的重要补充;同时拉近顺义区河东、河西2 地区差距,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完善顺义区“两带、三区、三网、多块”的绿色空间格局,是顺义绿色生态产业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推动(两带:潮白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和浅山区生态涵养和休闲旅游带);满足顺义新城功能定位和提升国家级登山步道配套的需要;对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积极作用。

3 建设背景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提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绿色空间格局,三环中的第二环是指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环,这一范围与造林项目浅山区地块存在重合,绿化隔离带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

4 浅谈浅山区绿化工程规划设计——以北京市顺义区舞彩浅山郊野公园一期设计为例

4.1 建设规模

项目位于顺义区东北部的木林镇、龙湾屯2 镇,占地2977.53hm2,全部为集体山地,不涉及拆迁征地。

4.2 设计定位

以山地生态景观为依托,结合其规划和地域特色,形成集山水风光、乡村田园、彩叶大景观、森林风景于一体,满足市民体验型休闲健身要求,具有浅山地区特色和魅力的综合性山地郊野公园。

4.3 现状条件

4.3.1 现状植被状况。山体现状林,①现状植被主要分为2 类:复层混交林和人工景观林。其中复层混交林:位于山前坡地及部分谷地区,海拔高度<100m 的区域。该类型约占浅山地面积的10%。人工景观林多位于海拔高度在100~300m 的阳坡及阴坡地区,该区域种植方式植物品种相对单一。该类型约占浅山山地面积的30%。②步道两侧。按山体自然因素及游览体验分为5种类型:山脊,山鞍,山腰(阳),山腰(阴),山脚(谷)。现状存在浅山的步道两侧现状植物长势相对良好,因此,在保留现状的原则上以条件良好的山体部分的可种植区域,打造大型生态景观林地。③裸岩区域。部分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岩石裸露程度高,大面积的人工造林难以奏效。应当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生态保育,投入少,节约资金,其蓄水保土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显著。

4.3.2 现状小班调查。现状山体面积较大,地形地貌复杂,地上植被分布与立地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因此,采用小班调查的形式调查现状立地条件及植被资源。

通过样点探查掌握整体植被分布规律:下坡位植被优于上坡位、阴坡植被优于阳坡、迎风面植被优于背风面、步道两侧立地条件优于山体。经过筛选,共选取8 组对比小班,包括现有步道周边不同坡位如山脊、山鞍、山腰阳面、山腰阴面、山脚5 种类型,及纯自然山体环境下不同坡向如阳坡、阴坡、山谷3 种立地类型。基本涵盖了本次设计区域内所有可能出现的立地条件情况。

4.4 植物规划设计

4.4.1 设计依据。当地浅山现有成功案例(北大沟林场)和相关技术规范:《北京林业发展战略》《北京山区困难地造林技术规定》《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标准及技术要求》《北京市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规定》

4.4.2 规划构思。山地造林苗木成活的关键影响因子是水分条件,苗木体内含水量与其生活力正相关。以小班调查为基础,以立地条件为依据,对典型类型科学分类。

4.4.3 山体绿化典型设计。山体绿化类型——坡向决定蒸腾量,影响水分保持及立地土壤条件,规格上,常绿树高2.0~2.5m,落叶乔木胸径3~4cm 或7~8cm,灌木高1.0~1.2m。

阳坡:包括全部南坡向及西坡,光照充足,水分不易保持。现状植被稀少,土层厚度较薄。以大面积耐干旱贫瘠的花灌木为主,在阳坡形成春花满坡的特色景观。仅在立地条件较好区域、沿步道及亭台周边种植少量乔木。植物构成上灌木占70%,落叶乔木仅占10%,常绿树占20%。选择常绿树种:侧柏、桧柏;落叶乔木:刺槐、栾树、元宝枫;灌木:黄栌、山杏、山桃、金雀儿。

阴坡:包括全部北坡向及东坡,蒸腾量小,水分易保持,较适宜植物生长。植物品种选择范围更广,种植乔木也更易成活。因此,在植物构成上突出乔木的种植,以达到成林的效果。其中落叶乔木占30%,常绿树占40%,灌木占30%。选择常绿树种:油松、侧柏、白皮松;落叶乔木:椴树、白蜡、暴马丁香;灌木:丁香、毛榛、大花溲疏。

山谷:为阴坡阳坡所夹合形成的谷地,地势低,水分条件最好。植物设计上品种更丰富,植物的规格也相应增大,也是山体绿化投资最大的部分。植物构成上乔木所占比重提升到80%,其中落叶乔木及常绿树各占40%;灌木仅占20%。选择常绿树种:油松、白皮松、华山松;落叶乔木:白蜡、旱柳、丝棉木、枫杨;灌木:山荆子、卫矛、平枝栒子、太平花。

山脚:为沿山脚扩展22m 范围区域。土层深厚,地势较平坦。植物设计上以多层次的园林景观为主,应用景观效果较好的园林植物树种。乔灌比控制在4∶6,以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树种选择有——常绿:油松、白皮松、云杉;落叶乔木:法桐、旱柳、国槐、新疆杨、金叶榆;灌木:碧桃、西府海棠、紫叶李、榆叶梅、连翘、锦带。

4.4.4 步道两侧绿化典型设计。步道两侧绿化类型主要分为5 种:山脊步道、山鞍步道、山腰(阳)步道、山腰(阴)步道、山脚(谷)步道。

山脊:总长度51519m,其特点为现状植被少,土层厚度薄,光照充足,视野开阔,蒸腾量大,水分保持条件差。山顶约40%贫瘠少土区域保持现状不新植树木,植物设计以耐旱耐贫瘠灌丛为主,搭配少量耐瘠薄乔木。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1.3∶0.7∶8,树种主要为:侧柏、元宝枫、栾树、黄栌、文冠果、胡枝子。

山鞍:总长度4910m,现状小气候条件较好,土层较薄,光照充足,视野开阔,蒸腾量大,水分保持条件一般。植物设计以耐旱灌丛为主,树种较山脊丰富,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2∶1∶7,树种主要为:侧柏、油松、臭椿、栓皮栎、元宝枫、黄栌、丁香、文冠果、胡枝子。

山腰(阳):总长度10728m,现状植被较少,土层厚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厚,光照充足,单侧视野开阔,蒸腾量较大,水分保持条件一般。种植规划上以耐旱春花灌木为主,乔木比例有所上升。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2∶2∶6,树种主要为:侧柏、油松、华山松、臭椿、元宝枫、刺槐、栾树、黄栌、胡枝子、山桃、山杏、文冠果等。

山腰(阴):总长度5826m,现状植被较多,土层厚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厚,光照较少,单侧视野开阔,蒸腾量小,水分保持条件较好。植物规划设计上以树种更为丰富,乔木比例进一步提升,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3∶3∶4,树种主要为:侧柏、油松、白皮松、椴树、白蜡、栓皮栎、黄栌、胡枝子、丁香。

山脚(谷):总长度27583m,现状植被较多,土层厚度较厚,光照适中,蒸腾量小,视野较为封闭,水分保持较好,植物规划上选择树种成活率高,乔木比例增加,规格提升。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4∶4∶2,树种主要为:油松、白皮松、华山松、山桃、碧桃、椴树、核桃、白蜡、栾树、黄栌、丁香、溲疏。

4.4.5 裸岩区域种植规划设计。裸岩区域规划设计原则:(1)实现山体绿化全覆盖。(2)大规模应用容器苗,以苗木保活为先,当年成活率及翌年保存率要求达到90%以上。(3)形成以秋季黄栌红叶林为特色的山体大景观。主要树种选择:侧柏、油松、元宝枫、山桃、山杏、臭椿、黄栌、五叶地锦等。

5 结语

本项目的实施开展,将进一步改善顺义浅山区荒山的区域环境,增加其绿化面积,从而提升整体绿化美化效果,牢固的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优化了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也同时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期待,让游客看到更加美丽的景色,推进了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产生了更广泛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灌木乔木山体
深析乔木移植栽培技术
灌木丛
做最好的自己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找出犯罪嫌疑人
与世隔绝的人世
超级隐身术
兔兔主编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