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1-12-07张爱民尹春光李湘利朱九滨梁宝东魏海香薛丽萍
张爱民,尹春光,李湘利,朱九滨,梁宝东,刘 静,魏海香,赵 敏,薛丽萍
(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山东曲阜 273155)
0 引言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研究食品加工与保藏的原理、技术和工艺[1]。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工业已成为以农产品为基础原料,广泛利用现代生物生物技术、物理化学和工业技术,生产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不断推陈出新的食品产品的庞大制造业[2-3]。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物理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及工程学等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4-5]。对应用型地方院校而言,如何培养出具有扎实的食品学科基本知识,具有适应食品科学技术发展需求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同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6-7]。依据食品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准确定位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提升课程教学体系对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8]。
实践教学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9]。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形式和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10]。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广泛分布在综合、工科、农业、工商、医学、师范等各类院校中,多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11]。然而,各高校的建校基础、政府支持力度和发展区域环境差异较大,加之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时间短,尚未形成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然而,许多轻纺食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存在关键实验课程设置总体偏小、所学知识与就业需要脱节等问题[12]。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交叉课程的实验项目重叠多,部分实验项目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出现;②创新意识不足,学校开设实验多为验证实验,缺少设计和创新实验;③创新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匮乏,学生到食品企业实习、见习机会少,缺乏企业专家对毕业设计的指导[13-15]。因此,必须改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满足食品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1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
2.1.1 基础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教学内容优化
探索“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基础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夯实基础;研究“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等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优化专业基础课程群实践教学内容,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1.2 专业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教学内容优化
探索“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的运行模式,主动适应行业对食品检测人才的需求,包括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实验、微生物学检验实验、现代仪器分析实验等内容;优化“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果品蔬菜贮藏运销学实验、果蔬加工学实验、粮油加工工艺学实验、动物食品工艺学实验、饮料制品加工学实验、现代食品发酵技术实验、食品机械与设备实验等专业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2.1.3 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体系建立与教学内容优化
发挥国家级大学园和济宁食品工业园的优势,结合校内中试车间与实验室,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厂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方式研究,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建立若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缩短学生就业时间,为读研就业奠定基础。
2.2 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2.2.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加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方案,在指导教师精心指导下完成。
2.2.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成败的原因,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发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动性,培养食品开发能力;通过在实验教学组内分工,相互协作完成实验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2.3 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学校根据食品企业、行业需求,定期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提供食品检测、加工技术服务,协助其解决生产、运销、检测难题;企业、行业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部分专业实验安排到企业进行;发挥质检机构的仪器设备优势,校企合作育人;将专业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学生以食品检验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其生产劳动观念、人文科学素养、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2.2.4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完善考评标准
提升实践环节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注重实践教学课堂表现,突出实验过程性考核,论证并制定实践课程的考评标准,督促食品专业学生认真完成实践知识的学习。
2.2.5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质量
制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规范,聘请食品产业资深专家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立
2.3.1 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选派专业教师到食品企业、行业进行挂职锻炼,把握食品企业现状,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水平,提高食品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食品生产、检测问题的能力;聘请一线经验丰富、技术夯实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食品专业兼职教师,协助校内指导教师完成食品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2.3.2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与专业前沿讲座
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配置实验课程的学生助理,提高学生实验的示范性;开设食品学科前沿专题讲座,使学生把握专业前沿进展。
2.3.3 科研促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自主申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所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问题
紧密结合济宁及周边地区农产品的种植与加工结构,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的,以创新教育为特色,对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进行调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3.2 实践教学模式问题
设立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动手设计并完成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工作和考研深造奠定基础;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普通实验与创新实践、课程设计相结合,不断优化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在强化基础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应用食品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食品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创新精神。
3.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问题
加强食品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逐渐建立一支务实、敬业、团结、勤奋、学历与职称结构日趋合理的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形成应用型实践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教师成长。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加强实验条件建设,为食品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工程工艺训练与高端检测仪器的应用创造良好实践教学条件。认真落实实践教学任务,抓好实习环节,实现食品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申报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与企业实践,达到科研促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邀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管、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4 改革成效
通过强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将专业课程设置为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技术2个修读方向和工程工艺、专业提升2个修读模块,学生根据专业兴趣自主选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2.6%,专业拓展课程与集中性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6.6%。依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山东省三星级科普基地、“济宁市生物质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和“济宁市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专业平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条件显著提升。该专业是山东省首批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山东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核心专业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是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所有专业课程均通过校级课程评估,被认定为优质课程或精品课程,2门课程在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平台上线。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及横向课题20余项,获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17项,形成省级、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5篇,申请授权国家专利60多项,主编和编写食品类专业教材7部,举办了2017济宁市食品行业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及品酒师培训班,毕业生获得多家就业单位与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函电好评。
5 结语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大学园和济宁市食品工业园区的优势,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育人途径,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主动适应“互联网+”“新工科”“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发展,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紧紧围绕区域食品产业人才需求,培养具备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实践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