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提高课教材的学生需求与满意度研究——以《学术英语视听说》为例

2021-12-07俞天晴巫紫玲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习者大学教材

马 彦 俞天晴 巫紫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沙 410114)

一、引言

近十年国内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各大高校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改革,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研究涉及到理论和实践的诸多方面。很多高校开始开设大学英语提高课程,课程要求把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放在首位,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本身和他们的语言学习需求[1]。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提高课程的设置、课堂教学、教材编写等都必须建立在满足学习者特殊要求的基础上[2]。因为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依据,专家们争先开发提高课程的教材。现阶段提高课程的教材琳琅满目,良莠不齐,虽然市场广阔但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本研究以提高课教材《学术英语视听说》[3]为对象,从学习者的角度对教材进行评价,分析教材内容,调查教材使用情况,为将来同类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教材评价的研究已有显著成果。Breen & Candlin[4]把教材评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评价教材用途,针对用途提出初步问题,包括教材的目标和内容、对学习者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教材的功能等;第二阶段,针对特定的学习者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主要评价教材对课堂语言学习活动的设计,考查对教材的使用反馈,如教材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否能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否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教材的安排是否与课堂教学一致等。第二阶段的评价是由教材使用者(教师和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因为教材的使用者最有发言权。而对于学习者来说,他们的参与能够使教材编写者或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者的真正需求,从而编写或者选择更为合适的教材。Cunningsworth[2]提出了评价外语教材的原则,主要从教材是否符合学习者的需求,教材内容是否与语言学习大纲目标一致,是否能反映学习者语言学习目前或者将来的用途,是否能辅助学习,是否有助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等等。在国内,英语教材的评价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文旭[5]、蔡基刚[6]、束定芳[7]、贾国栋[8]几位教授都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他们的见解。王艳[1]教授对ESP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九个原则:需求分析原则、相关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难度控制与阶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立体化原则和研究型学习原则。基于此,本研究将结合Cunningsworth的评价标准、Breen&Candlin的评价指南和王艳的评价标准对现行使用的大学英语提高课教材进行评价。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长沙理工大学二年级学生使用的英语提高课教材《学术英语视听说》为研究对象。该教材已经在长沙理工大学人文学科(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使用三年。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学术英语视听说》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2)学生对《学术英语视听说》是否满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和分析。问卷调查以Breen &Candlin的教材评价理论为基础,并参考Cunningswort和王艳提出的评估标准编撰而成。从教材的内容、结构、设计三方面对教材进行第一阶段评估,从话题、语言能力、效果等方面来进行第二阶段的评估,并立足教材使用者的角度来评价教材。其目的是了解非英语专业人文学科学生对英语提高课程的真正需求,以及目前学生对提高课程教材的满意程度。该问卷调查包括使用者基本情况、英语学习的目的、教材的设计、教材的内容、教材涉及的话题、语言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的实施和开展情况等六个方面,所有问题以选择的形式出现。此外,还有两个开放式问题:了解学习者对所学教材的看法和建议。该问卷直接使用汉语提问,以避免学习者对英语理解有误而造成选择误差。问卷结果采用百分比呈现。

(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调查问卷由笔者设计,使用问卷星进行发放。得益于任课教师的课间推送,学生高质量完成了问卷星的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53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31份。笔者使用SPSS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整理,通过数据检验保证数据的信度和效度。

四、分析与讨论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长沙理工大学大二非英语专业人文学科的学生,所涉及的专业有会计、金融、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新闻、汉语言、文秘、法学等。开课前,77.3%的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60%的学生对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不满意,82%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满意,希望通过提高课的学习全面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六级考试、PETS5考试、研究生入学英语复试做准备,为将来从事国际业务、参与国际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打好语言基础。通过对《学术英语视听说》教材一年的使用,学生对教材的反馈情况如何?教材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结合调查结果可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能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就是要审视教材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9]。《学术英语视听说》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之一,也是专门为已经达到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要求的学生而编写的提高课程教材。《学术英语视听说》全面贯彻大学英语工具性、人文性兼顾的课程性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全面强化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其内容包含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编写从听、记、读、写、说等能力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具体来说,定位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流利度、准确性、得体性及灵活性,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够参加讨论和辩论;培养思辨能力,能通过分析思考赞同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能够撰写学术论文,推广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听记能力,参加学术会议时,能快速记笔记,组织发言、提问,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等等。总之,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学术交流的能力,训练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必备的相关技巧。从教材的结构、设计和编排来看,该教材的编写能够符合学生强化听说、全面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学习需求。

从学生的使用情况反馈数据看,学习之前,学生对自己的听说能力不满意。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事业中的国际交流做准备,这是广大学生的诉求。76%的学生认为教材每单元的内容丰富,65%的学生认为教材的话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80%的学生认为教材对口语能力的提升有帮助,76%的学生认为教材对听力能力的提升有帮助,78%的学生认为教材对专业发展有帮助,72%的学生认为教材对将来学习深造有帮助,84%的学生认为教材对将来的工作有帮助。由此可见,在学生看来,教材的内容及权重、教材的编排与设计是符合他们需求的。然而,在教材是否能够助力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这一问题上,学生表示了不同意见:40%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多数学生表示对四六级考试应试没有帮助,因为没有一一对应的题型训练。虽然部分学生认为教材没有满足学生的应试需要,但是应试教育时代已经过去,唯分数论已经过时,教材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把能力放在首位。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获得才是学习最大的收获,能力提升了,任何考试都是可以跨越的。总体来说,教材的编写和安排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

(二)学生对教材是否满意

根据调查结果,80%的学生认为《学术英语视听说》的编排逻辑严谨,87%的学生认为教材难度适中,85.1%的学生认为词汇难度适中,88%的学生认为这套教材的学习是轻松愉悦的,73%的学生认为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学习。显然,学生对教材的整体印象良好,轻松愉悦的情况下更利于学习进程的推进和语言技能的习得。由于教材难易适中,大多数学生没有不适感,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数紧张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完成自主学习,不会影响学习的进度与效果。

对于“最喜欢教材中哪一个板块”这一问题,学生的意见不集中,各个板块都有涉及,所谓各有所爱,其实恰恰反映了板块各有千秋,各有侧重。在教材听力练习的题型中,学生最喜欢的是判断题,其次是排序题,然后是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在教材口语练习的题型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角色扮演和对话,其次是小组讨论和演讲,最后是口头复述。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培养不同的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取所需,学习结束后有所获才有所偏爱。

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听力和口语不满意,有强烈的提升需求;而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现在深深地感到教材对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提升作用,对他们未来学习深造和未来工作都大有益处。显然,学生对教材是满意和认可的。

五、问题与建议

通过文本分析,我们认为教材完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较高。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完善。

(一)同一任务应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学生对该教材内容的评价中,对Oral Summary这部分的不大感兴趣。Oral Summary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全面体现。显然这部分学生对这些要求有畏难情绪。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以多种方式来完成Summary这项任务,比如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列出要点后根据要点进行口语复述,或者以画出思维导图的形式并展示,等等。同样的任务,但通过不同的途经来实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适当增加客观题练习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大学英语提高课教材是否有助于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考试应试较为关注。学生对此环节的满意度不高。44%的学生认为,该教材的听力训练重在听记,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内容关联性太小。建议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政治时事、教育和经济新闻等听记内容,配上选择题和填空等题型,既丰富了内容和词汇,又与四六级考试题型接轨,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三)均衡听说的比例

虽然是视听说教材,但是说的部分占比较小。根据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习中的说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是记录说的内容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当以听说训练为主,听先于说,读写为辅,读先于写[10]。英语口语技能更是生活中实际运用所需的一种技能,该教材编写可以适当增加说的内容,从输入到输出,全方位鼓励学生多说,这样才能达到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四)选材去糟取精

该教材的内容涉及到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多为原版引入,很多内容承载着西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些观点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甚相符,大学生虽已成年,但是心智还不够健全,对这些西方的糟粕若不加以甄别和指正,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误解,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判断。教材要注重思想性和文化性[11],该教材的教学设计中,非常有必要将思想性和文化性的思辨内容巧妙地融入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分析和辨别后,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五)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

在开放性问题中,有223名学生提出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建议采用展现中国特色的素材。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该教材缺失了中国文化的内容,这是教材的硬伤,要增补中国文化与中国国情内容的英语表述[12]。要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引领世界的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教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中国文化输出的意识。教材应使学生认识中国文化和其它文化之间的异同,又不盲目排斥异文化或被其同化[13]。让学生在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同时实现中西文化的碰撞,经历对西方文化中糟粕的审视和思辨,真正培养出具有扎实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体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深厚的专业背景,能用英语推广中国优秀成果的国际人才。

总而言之,《学术英语视听说》是一本精心编排的教材,它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广大学生对教材的使用基本满意。与此同时,教材编写者也可以参考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丰富取材,丰富练习,将教材的学术性与听说相结合,将文化输入和输出相结合,相信再版的教材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学习者大学教材
“留白”是个大学问
教材精读
《大学》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