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将"诞生"

2021-12-07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教授

福利中国 2021年5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慢性病评估

·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教授 郭 清

2021年7月,在中国科协公布的2021年度十大工程技术难题中,仅有一项属于生命健康领域,即“如何创建5G+“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该项目是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郭清教授领衔申报的,旨在依托5G、立足“三早”健康管理构建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新型健康服务体系,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重大挑战,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健康管理: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的"抓手"

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高发是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起我国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当前,65岁以上人口数约有1.8亿人,而其中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口已达4000万人。慢性病已逐渐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杀手”。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群体,3/4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且需要长期带病生存。随着慢性病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慢性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国家需供给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资源、社会个人需要负担的医疗费用持续增加。健康管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构建新型健康服务体系,抑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美国密西根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之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未作健康管理,医疗费用较原来上升了90%。全民主动健康管理是控制慢性病发生及发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三早":创新健康管理"三部曲"

健康管理有三部曲:一是了解和掌握个体健康,即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二是关心和评价个体健康,即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三是改善和促进个体健康,即健康危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助力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落地,在“健康管理‘三部曲’”的基础之上,创新性地提出“三早”健康管理,即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三早”健康管理系统强调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全人全程全方位健康管理。早筛查健康管理服务是采集及时、精准、有效的个体健康信息,包括健康问卷、健康信息档案的建立、动态健康数据采集、健康数据分析、健康信息及咨询等。早评估健康管理服务是结合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提取、分析收集到的个人健康信息,开展多参数、多维度的生活方式和疾病风险评估。早干预健康管理服务是基于健康评估结果,建立健康危险因素分层干预方案,对低危、中危、高危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制定个体化的精准干预方案,从饮食营养、运动、心理、睡眠等生活方式因素着手,对预警人群进行连续性动态干预和随访。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健康服务过程,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指导和改善健康状况,再一轮筛查评估时希望出现更好的健康状况。通过早筛查、早评估和早干预健康管理服务可有效防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

“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依托于“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服务系统,主要以医院为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服务主体。居民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建立联系,完成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家庭医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评估健康状况,制定并开展分级风险干预。居民进入疾病状况时,由家庭医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诊疗,如转诊至上级医院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居民病情稳定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继续护理以及进行健康数据的监测收集。病人在居家照护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指导家人护理方式,并提供长期护理服务。通过链接医院、社区和家庭,三者通力合作、分层各施其责,共同为病人提供连续完整的照护。

5G:赋能健康管理"三早"

为实现医院、社区、家庭甚至更多的健康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健康管理,需通过5G技术赋能,实现健康数据的传输与共享。目前存在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的状况,能通过5G技术的应用打破,使医疗机构和健康服务之间产生联动,实现系统性健康管理服务。5G的特性是高带宽、广覆盖、低延迟、低功耗,通过智能化管理、智能穿戴设备、手机等电子产品,实现万物互联、万物数联和万物智联。5G技术的这些特性,为实现智能健康管理、建立主动健康管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5G的云计算、动态海量数据存储库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健康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共享,有助于风险预警模式的构建和个性化精准健康干预的实施。

5G+“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广阔性,但要建立健全该系统,还需攻克许多难题,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预防及健康管理的意识薄弱。由于受到传统就医观念的束缚,居民普遍缺乏预防与健康管理的理念;由于传统医疗行业的竞争,医生往往以医疗业绩为重,对预防与健康管理服务缺乏动力;政府对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三早”健康管理缺乏引导和监管。二是健康信息采集不全面、不连续。个人的健康信息是多维监测数据,包括个人信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结果、生活方式信息以及穿戴设备实时采集的生理监测数据。目前个人健康信息采集主要通过阶段性健康体检,只关注于体检数据的采集,缺乏连续的动态健康监测,难以确保健康状况评估的精确性。三是数据屏障仍待打破。5G+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构建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目前,医院、社区、家庭和个人及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现有的数据相互独立,无法共享。医院与社区难以基于仅有的健康数据筛选风险人群、评估风险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也无法通过完整的治疗信息提供后续的继续护理及健康管理服务,需要通过5G技术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打破数据屏障。四是多维风险评估模型尚未建立。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多维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导致收集的健康大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难以完成个体健康状况评估,无法对全人群进行健康风险预警和精准分层分类健康干预与管理,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尚难以实现。五是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无法有效落地。“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落地运行机制,且5G+健康管理服务的人、财、物资源的配置缺乏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目前,健康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不健全、健康管理的筹资支付体系不成熟、运行机制及系统建设不完备,导致个人健康体检后的评估与干预工作滞后,无法实现理想中的个性化、系统性、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依托5G技术创立“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健康服务模式,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助力“促健康、防大病、管慢病”艰巨任务的完成,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慢性病评估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