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展望

2021-12-07郎言所腾兴华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渔业规模特色

○郎言所 腾兴华

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具有鲜明地域或行业特点,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发展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推进渔业经济实现现代化,不仅仅是技术装备提升和生产、营销组织方式创新,还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规划为统领,强化团体组织建设,业态呈现线上、线下多样性,涵盖养殖、加工、休闲多环节;以龙头为纽带,联动上下,打造多层次品牌优势,共享母品牌价值,强调组织协调、分工协作,聚集更多资源要素,实现要素顺畅流动,逐步形成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市场有效运转的发展格局。

一、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职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各级关于从2020年起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等有关工作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发掘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价值,强化创新引领,搞活区域整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大力推进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

二、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机遇与瓶颈制约

(一)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机遇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共同加持下,渔业经济产业链快速分化并逐步发展起来,非规模地区的特色渔业经济也同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征的地理标志品牌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被创造出来,养殖、加工、休闲及其他服务型产业也持续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价值得到不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当前,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新机遇。

1.政策驱动更加有力。在全党抓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明确列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等等,势必对农业农村各方面深入发展带来重要影响。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之一,也将会引起各级政府的特别重视,发展环境将会更加优化。

2.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已呈现出便捷化、多样化、高品质等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文旅消费也渐成趋势,特色发展空间巨大。

3.新基建加持新技术将改变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展现形式,带来生产转型和技术升级,也会创造出新型消费文化。

(二)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瓶颈制约

在回顾与分析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已取得进步和现有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今后一定时期内还存在着一些制约瓶颈,将会影响到未来发展的速度,概括起来主要是:

1.资源瓶颈依然存在。土地、水资源、环境受到刚性约束,土地流转、人才断档或流动机制难以完善。

2.探索、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往往依赖大量前期投入,持续时间长,潜在风险不明朗。因此,在效果、效益不明确的前提下,资源要素整合缺乏吸引力。综合创新机制和协作体系不健全或运行不畅,导致创新严重滞后或夭折。

3.“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主体分工责任不明晰;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弱问题突出,犹如一盘散沙,缺乏组织性、协调性;一味依赖市场化运作的思维,将会长期存在。在产业分工不足或受到冲击时,必将对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乃至产业链形成与延伸扩展带来消极影响。少数主体参与,并不能够真正完成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三、持续推进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快速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一)确立长期规划。规划应符合当地实际,从实际出发,综合地域优势、文化积淀、消费特点,培育产业发展潜力。规划是统领,是发展蓝图,不能朝令夕改,一经确定,须持续推动。

(二)建立团体组织,定章建制,发挥组织统筹协调功能,明确要点,分级把控,形成合一力量。

建立标准化运作体系,成立品牌管理小组,主要围绕人员交流培训、资本融合、财务结算、广告宣传、市场分配、成品销售、投入品选择供应结算、危机发现和处理等8个方面制定、落实、监督各项制度,打造品牌效应。

(三)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总要求,在利益联结机制的协调下,有序分工组织生产。搞好生产是其产业化推进过程中最基础的一环。特色生产品种需要明确划定生产地域范围,强化品种品质管理,推行地理标志保护和品牌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搞活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加工业。优化空间布局,加工产能必须向优势区域聚集,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形成有序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个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完善产业结构,坚持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有计划的组织直接销售、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促进产业升级,要加快技术创新,搞活加工业,加强产学研横向联系,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将生产需求与科研工作有效衔接,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

(五)拓展特色渔业新功能。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以质量信誉为基础,打造和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忠诚度,累积品牌效应。依托“互联网+”平台,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在已呈现分工基础上,积极引导协作共享意识,集聚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建设极具鲜明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打破地域限制,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行业协调发展”的大格局。明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养殖户在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机制中的分工地位、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六)打造高素质团队,提高执行力。企业活方可带动产业兴,“用好人”、“用活人”的机制是关键。通过对“人”的集中培训、奖励激励、企业文化塑造、制度约束来提升效率,提升共同市场开发维护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保证整体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很好地落实。牢固树立集体意识,维护品牌形象,培育有远见、擅长合作的“领头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既可以进行分工协作、又可以呈现出优势互补,实现抱团发展。

(七)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服务落地。构建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信息平台,链接消费终端,拓展特色产品、民俗制品等宣传和市场,加快冷链物流配送和分发。

四、建立和完善保障措施

(一)创建良好发展的大环境。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不仅可以激发个人、团体投身非规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热情,广聚资源,还将有利于创建“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格局。可为创新、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拓展、营销、品牌培育等服务。鼓励创新和创业、健全发展激励机制,为创新、创业者减少后顾之忧。

(二)加强协调和统筹,合理分配,建章立制。按照发展规划,组织力量,搞好数据采集、市场细分调查、运行分析和信息应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科学评估发展成效。

(三)强化科技支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破除影响全局的节点控制。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构建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争取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对土地、财政支持的政策,运用政府有形、无形资源,吸引人才,发挥人才智能。

(通联:252200,山东省东阿县农业农村局手机:18563555976)

猜你喜欢

渔业规模特色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特色种植促增收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