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鱼实现“鱼水兼得”
2021-12-07
5月21日,璧山区正兴镇大面坡村洗马塘水库,一组组长刘正明带着几位村民,撑着小船,对散落在水面上的树叶等漂浮物进行清理。看着已长到30余公分长的花鲢、白鲢鱼,刘正明露出了笑容:“今年肯定比去年的收入还要高。”
“虽然还有10多天才开始撒网捕鱼,但预约买鱼的电话就接了几十个。”刘正明说,这清水养的鱼,不仅不愁卖,价格还比以前肥水养的鱼高出了一倍多。
生态振兴逼迫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前些年,这座50亩的水库承包给了一位业主经营,业主为追求经济效益,采用高密度肥水养鱼,严重污染了水质,人还没有走到岸边就能闻到一股臭味。”大面坡村有关负责人说,村集体虽然获得了承包费收入,但却因此“坏”了一库水,引发周边村民的不满。
2018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区里相关部门来到正兴镇,就如何实现生态振兴,围绕水库、山坪塘进行试点。在试点中,村里为保护和整治水质,首先依法终止了业主对水库的经营权,由集体自行管理和经营水库。村集体将水库里的增氧机、投饵机等拆除后,又对水库周边的排污口进行整治,堵住水库的污染源。
在大面坡村先行收回水库和山坪塘集体经营权成功后,正兴镇依法收回全镇625口集体水库和山坪塘经营权,由村组统一管理。同时,对水库和山坪塘的污染源进行整治。
产业振兴换来“鱼水兼得”
正兴镇相关负责人说,经营权收回,区里相关部门又帮助镇里围绕产业振兴,进行清水养鱼试验。
清水养鱼,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库和山坪塘里投放大规格的白鲢、花鲢等滤食性鱼苗,在养鱼过程中,不投放任何饲料,让鱼儿吃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等。“不仅不会污染水质,鱼儿通过吃食水中的浮游生物,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019年6月,正兴镇先行选了8口10亩以上的山坪塘、3座镇管水库,以及大面坡村全域的96口山坪塘,按水面面积50尾/亩的标准,投放1斤左右大小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花鲢、白鲢等宜养鱼苗,实行清水生态健康养殖。
“在实施清水养鱼中,我们还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实行管护责任制。”该负责人介绍,镇里与清水养鱼的塘库,分别签订镇、村、组三级责任书,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每座水库和山坪塘,组建由小组长、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为主的养鱼管理小组。每个村确定2-3名党员代表,对本辖区清水养鱼的投放、管理、收益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
“没想到,在产业振兴下,清水养鱼实现了鱼水兼得。”正兴镇相关负责人说,这样既保护了水质,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举多得。
目前,正兴镇在所属的8个村、水面总面积达556.7亩的塘库里进行了清水养鱼,累计投放鱼苗6.9万余尾,销售成鱼3.9万斤,增加村组集体收入21.82万元。更大的效益是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正兴镇所有水库和山坪塘的水体主要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
一条鱼“游”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清水养的这条鱼,已‘游’出了一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兼得的乡村振兴路径。”璧山区水利局负责人说,这条路径正在该区的乡村推广。
如今,璧山全区的水库、山坪塘通过依法程序,都将经营权重新收归村集体,并进行了生态修复。值得一提的是,正兴镇试点成功的清水养鱼经验,也在璧山水库和山坪塘中全面推广。
截至目前,璧山已总计发展清水养鱼2.2余万亩,年产清水鱼22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