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保护与农业健康发展关系研究

2021-12-07姜晓平沈秋云尚学燕

甘肃农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环境保护文明

姜晓平,沈秋云,尚学燕

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磴口 015200

一、问题提出

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植物保护更多的是一种“人治”,即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总体布局,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到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立法理念的影响,我国环境保护法立法理念仍然延续了重经济、轻环保,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这对植物保护带来理念上的偏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农业受到工业和服务业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人口、生产方式和环境方面,农业在接受现代化带来的科学观念和生产方式的同时,还受到一些威胁和挑战。例如,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在生产农作物过程中对相应的植物使用大量的有害农药,环境的破坏阻碍了农业健康发展,也对美丽乡村建设构成威胁。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加强植物保护,推动农业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充分体现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刻把握。植物保护既是关系人民福祉的重要工程,也是关系农业健康发展的长远大计。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农业生态,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望才能如期实现,构建美丽中国才能有基础保证。

二、相关研究

学术界对于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颇多,认为二者关系密切,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系,植物保护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农业健康发展又促进了植物生态可持续发展。赵君法在《刍议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认为,合理使用农药、构建生态农业、加大生物防治力度是加强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植物保护与农业健康发展关系日益密切。国内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传播。中国自1979-1980年开始生态经济的研究,把中国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有:丁四保著《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研究》提出生态补偿政策法制化、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将环境、资源、生态、人口、发展和经济等要素统筹考虑在区划原则中,利用“人-地”关系的基本原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如胡鞍钢从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等角度探讨了中国的适度人口目标,中国农业资源最大人口承载能力为15~16亿人。袁建华等认为盲目无序开发、生态意识淡薄、人为破环影响农业健康发展,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失衡。

在国家宏观政策方面。从199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开始,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05年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目标,同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开始将环境保护与发展统一起来。2010年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经把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同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更是将减少资源消耗直接与产能的转型紧密联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2016年7月《“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印发和中央环保督查的全面展开更体现了我国愈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良性反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强调,“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发展理念已经在指导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引领国际绿色发展潮流。

综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识到植物保护和农业健康发展关系联系密切,生态文明建设为植物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中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发展模式依然存在较大惯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峻,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依旧普遍存在,植物保护之路才刚刚开始,推动农业健康发展还需要作出顶层设计。

三、原因分析

植物病害的成因来自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长期以来,中国发展的列车行驶在粗放发展轨道上,人们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发展模式固然能够在发展初期带来高速发展,但其环境副作用却日益显露,雾霾频现、水环境恶化、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屡见不鲜,转换发展方式、保护植物,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刻不容缓。

具体而言,在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推动农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环境承载的有限性、天然植被破坏严重、地区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快速发展及其部分领域和区域的盲目开发、无序开发、过度开发、胡乱开发是导致植物病害的主要原因;生态文明意识不强,而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则是植物病害发生的制度原因。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贯彻中央、自治区、地区植物保护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植物保护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就是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四、对策建议

植物保护是一项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农业健康发展的生态属性决定了绿色发展的协同性,需要从整体角度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植物保护的综合防治管理目标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绿色发展意识,但在推动植物保护,实现农业健康发展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统筹协调,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平,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并科学改善森林、水体、大气等生态环境,主动将植物保护与农业健康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一)营造植物保护的法制环境

植物保护是一个多方协同会战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实践过程。农村环境监管主体存在“责任不清晰,权限不明确”现象,监管主体不能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责,缺乏责任担当意识。这就需要将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主体系统化,形成强有力的基层环境治理体系,通过立法明确各主体地位、职责权限、责任等,并以“政府+群众”模式,在环境监测管理部门的引导下调动村民参与共治,形成植物环境保护的合力。

(二)营造绿水青山的生存空间

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加强植物保护,给予森林改善、水系治理、大气治理等方面足够的重视、有效的行动,并在相关法规、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确保相关治理行动、措施、机制等能够充分落实,激发全社会对于农业生态发展社会治理的热情与参与意识;学界对于农业生态发展理念和落实方式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相关部门应做好理论与实践的链接,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推动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三)加大媒体宣传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形式传播植物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生态文明观,不断提高农业健康发展意识,主动践行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将绿色理念融入生活。

(四)培育植物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部门需做好引领既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制定绿色发展相关法规、制度、机制。现有的环境保护制度以城市为主,不能满足农村环境保护的需要,甚至一些制度无法在农村适用。所以,需要研究设计植物保护制度、生态保护制度和污染土壤等防治制度等,落实环境监测制度、排污许可制度、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等,以适应农村农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环境保护文明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漫说文明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