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大灌区农田水利渠道维修管理
2021-12-07杜晨旭
杜晨旭
(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300)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仅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还可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新时期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人心,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须确保投入运行后其工程效益能正常发挥。灌溉渠道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血管”,严重影响着其主体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及使用寿命,本文以引大灌区为例,就农田水利渠道的维修养护进行探析。
1 引大灌区概况
主灌区秦王川为永登县东部和皋兰县之间的山间盆地地区,是兰州新区建设的核心区,也是甘肃省最大的水利自流灌区之一,面积约470 km2,南北长40 km,东西最大宽度为16 km,有效灌溉面积约6万hm2,节水灌溉渠系配套已基本完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也已初见成效。引大入秦工程(将黄河支流大通河水跨流域调入兰州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自1994年通水以来在解决灌区40万人和2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的基础上,极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灌区森林覆盖率由通水前的0.8%提高到15%以上。引大入秦工程的年引水量多达4.43亿m3,但实际被利用的还不到2亿m3。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迫在眉睫,而强化灌区农田水利渠道管理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效率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
2 引大灌区农田水利渠道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灌区群众的认识有待提高
灌区群众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与农田水利渠道的接触最多、最密切,也是灌溉渠道养护管理的重要参与者。但由于灌溉渠道养护管理的宣传推广不到位,加之部分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很难充分认识到渠道养护管理的真正意义,导致养护管理意识不强,只在意自家农田的产出效益,误认为灌溉渠道管护只是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参与养护管理的积极性不高[1]。
2.2 农田水利渠系的日常巡视工作不到位
农田水利渠道投入运行后,易出现老化、破损淤积和滑坡现象,为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能正常发挥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效率,要勤于对渠系进行巡视检修。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部分渠道养护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高或责任心不强,存在平常的巡视工作不到位,只在灌溉渠道出现问题时才进行维修的现象,导致渠道维修工作的开展不及时,不能防患于未然,不仅严重浪费了水资源,影响了灌区群众灌溉工作的正常开展,严重时还会缩减工程使用寿命[2,3]。
2.3 管护资金短缺
农田水利工程的渠系分布广泛,其养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需以充足的人力和资金为保障。但引大灌区由于农田水利渠道养护管理的专项资金紧缺,未能形成完整的渠道管护体系,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养护工艺也因资金紧张而不能被应用于渠道维修管理,严重制约了灌溉渠道管护工作的开展,导致部分运行时间较长的渠系老化失修、渗漏淤积严重,使得灌溉渠系尤其是末级渠系通水不畅。
3 引大灌区农田水利渠道管护措施
3.1 提高灌区群众的认识
农田水利渠道养护和管理的主要责任者是相关管理部们,但灌区群众的参与也不可或缺,针对灌区群众渠道养护意识淡薄这一问题,要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发放宣传资料或微信、网络、电视等向灌区群众大力宣传农田水利渠道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性,使其主动树立强烈的灌溉渠道养护意识,积极参与农田水利渠道养护工作。同时,向灌区群众详细讲授如何开展渠道养护工作,不断提高灌区群众的养护能力。
3.2 强化对农田水利渠道的巡视保养
为了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功能和生态维护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很有必要强化对农田水利渠系的日常巡视工作。实际工作中,渠道养护管理者要尽可能的缩短灌溉渠道巡视时间间隔,提高巡视频次,巡视过程中密切关注是否存在蚁穴鼠洞及阻碍物、渠系坡度和防水层是否完整等问题,及时发现渠道隐患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各种渠道问题的发生[4]。
3.3 增加农田水利渠道养护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农田水利渠道养护管理的基础,要多措并举积极争取专项养护资金,使得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能够被应用于渠道维修管理,破损严重没有维修价值或维修成本较高的农田水利渠道有一定的资金进行改造建设,从而提高渠道的防渗能力和灌溉效率。
3.4 提升农田水利渠道维修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农田水利渠道的维修管理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渠道维修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应组建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渠道维修管理队伍,聘请省内外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养护技能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定期组织维修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研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渠道维修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5]。条件允许时可组织维修管理人员去其他灌区或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同时,要不断吸纳具备专业技能和先进网络技术的高校毕业生,为农田水利渠道维修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3.5 完善农田水利渠道养护管理机制
虽然引大灌区已建立了相应的农田水利渠道维修管理机制,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已渗入各行各业,现有的管护制度已不能完全满足渠道维修管理的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渠道养护管理机制,制定明确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灌溉渠道维修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大数据的先进性,从而提高渠道维修养护效率。
4 结束语
农田水利渠道维修养护是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量多面广的长期性工作,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提高灌溉效率和农业产出效益,在开展水利渠道维修养护工作时,应提高灌区群众的认识,强化对农田水利渠道的巡视保养,增加农田水利渠道养护资金投入,提升农田水利渠道维修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完善农田水利渠道养护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