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熟地育苗现状及对策

2021-12-07肖楚萍包星辉郭增祥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岷县熟地塑料大棚

肖楚萍,葛 慧,包星辉,郭增祥*

(1.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甘肃 岷县 748400;2.甘肃中医药大学 和政药用植物园,甘肃 和政 731200;3.岷县鸿发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 岷县 748400)

当归为伞形科2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花期6—7月,果期7—8月,全株具特异香气。一般生长于海拔2300~3000 m,气候凉爽、湿润的高寒山区,主产于甘肃省岷县、漳县、宕昌县、卓尼县、临潭县,云南省丽江市、曲靖市沾益区等地。具有喜肥、怕涝、怕高温的特性,适宜在黑土、高山草甸土、砂壤土等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中生长[1]。

当归栽培期3年,第一年种子育苗,第二年种苗栽培成药,第三年留种收获种子[2]。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药食同源文化的普及,当归药材的市场需求增大,引种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广大药农对当归种苗的需求急增[3]。长期以来,当归种苗的繁育一直沿用传统的生荒地育苗技术,即在高寒阴湿区砍伐原生态灌木林或开挖草皮后翻耕、育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为严重。近年来,温室效应的加剧导致适宜当归育苗的区域愈加狭窄,可利用的荒地资源已延伸至海拔2700 m以上的陡险地带,且荒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4]。为进一步遏制开垦荒地,保护植被和生态平衡,亟需探寻可替代当归生荒地育苗的熟地育苗技术。为此,中药材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初步筛选出了当归冬季日光温室反季节育苗技术、当归秋季塑料大棚育苗技术和当归熟地育苗技术[6-9]。

1 当归育苗现状

甘肃省岷县、宕昌县、卓尼县、漳县等地是当归种苗主产区,栽培品种以岷归1号为主,年育苗面积可达1667 hm2。其中岷县1333 hm2,年产当归种苗(土把苗)20000 t左右,可供岷县及周边地区种植当归20000 hm2。

1.1 当归育苗生产现状

长期以来,当归种苗繁育一直沿用传统的生荒地育苗技术,第一年7—8月份在海拔2800 m及以上的高寒二阴区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坡地开荒,冬季将草皮垒成草堆点燃(俗称“烧生灰”);第二年5月底至6月初整地做畦,用“生灰”作底肥,在整好的畦面上均匀撒种后用薄土覆盖,并在其上覆麦草或遮阳网遮阴,9月下旬至10月初采挖后扎把置于阴凉通风处晾苗,待含水量降至60%~70%时堆藏或窖藏,翌年春天移栽。因常年开垦荒地,严重破坏了天然植被,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暴洪泥石流时有发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非常不利于当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4]。

1.2 当归熟地育苗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甘肃省从事当归研究的高校及科研单位在海拔2000~2600 m的川坝区、半山二阴区陆续开展了当归日光温室反季节育苗、当归秋季塑料大棚育苗及当归露地熟地育苗试验研究,并初步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1.2.1 当归日光温室反季节育苗技术研究 2009年以来,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主持开展了冬季当归日光温室反季节育苗技术试验,对日光温室反季节育苗不同播期、不同基质及不同育苗方法进行了系统试验,同时开展了不同药剂处理缩短缓苗时间的试验研究。日光温室反季节育苗于11月下旬播种,3月下旬开始炼苗,4月底至5月初移栽。大田种植试验表明,当归日光温室反季节育苗可显著降低早期抽薹率(小于0.2%),产量可达到4500 kg/hm2以上[5,9]。

1.2.2 当归秋季塑料大棚育苗技术研究 2016年,岷县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站开展了当归秋季塑料大棚不同播期育苗试验研究,取得初步成功,并于2018年进行了当归秋季塑料大棚育苗示范。该育苗模式在7月中下旬育苗,延迟了育苗及采挖时间,缩短了晾苗时间,避免了在晾苗过程中感染病害,可有效预防当归根腐病。

1.2.3 当归露地熟地育苗技术研究 2018—2020年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种子种苗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当归露地熟地育苗试验研究,甘肃中医药大学联合岷县当归研究院、临夏州农科院、甘南百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岷县、和政县、积石山县、合作市等地,开展了不同茬口、不同播期和播量熟地育苗试验研究,并总结完善了当归熟地育苗技术规程。同时,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针对熟地育苗根腐病严重等问题开展了生物农药处理苗床土壤、种苗贮藏土等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了适合当归熟地育苗的生物农药配方,目前已在岷县示范推广。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试验结果,当归日光温室反季节育苗技术可有效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率,但实际生产中因成本较高,还需进行试验研究。当归秋季塑料大棚育苗技术经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进一步开展示范。当归露地熟地育苗技术经2轮试验及大田栽培比较,发现抽薹率及产量与荒地苗移栽无明显差异;海拔较低的地区可充分利用冬小麦茬口育苗,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对高山草甸及植被的破坏,较为符合当归生产现状,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2 当归熟地育苗存在的问题

2.1 杂草较多

熟地中残留的杂草种子较多,育苗前期当归苗生长较缓慢,但杂草生长较快,需进行多次除草,目前当归育苗地主要以人工除草为主,耗时耗力。

2.2 根腐病发生较重

熟地育成的当归苗在生长及移栽后易发生根腐病,这是因为育苗地为熟地,土壤中病虫害相对较多;当归育苗所用熟地多为川地,土壤水分充足,育成的当归苗水分含量高,导致晾苗时间较长,在此过程中易感染病害。

2.3 早期抽薹率高

熟地较生荒地养分充足且海拔普遍较低,光热资源丰富,在育苗过程中当归苗生长充分,易形成大苗,移栽后易导致早期抽薹。

3 对策

3.1 提高育苗组织化程度

目前当归种苗的繁育仍以个体户为单位,以农户自繁自用为主,缺少规范化的管理及规模化的育苗基地。应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范化、规模化集中育苗,共同解决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当归苗的产量和质量。

3.2 探索种苗设施贮藏技术

当归种苗贮藏一直沿用传统的堆藏和窖藏技术,缺乏先进的贮藏设施及技术。应研究现代化的贮藏设施,开展设施贮藏过程中当归种苗适宜含水量、设施内温湿度及种苗包裹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种苗贮藏水平,保证种苗质量及市场供应。

3.3 研究熟地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从选育抗病品种、选择适宜茬口、土壤处理、种苗贮藏及使用绿色生物农药等方面研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当归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岷县熟地塑料大棚
河南省钢骨架塑料大棚拱架结构标准化设计研究*
基于光谱指数的流域尺度农业塑料大棚制图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辨证录》熟地用药特点分析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塑料大棚遥感指数构建
塑料大棚
基于导数差异光谱及PCA分析当归-熟地药对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补肾益精话熟地
中共第一任岷县张明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