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促进地方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探究

2021-12-07赵金丹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农民

赵金丹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1)

1 职业院校在地方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 职教主力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全国职业教育在校生中7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或贫困家庭,因此职业教育体系学生中,贫困学生比例远高于其它教育类型。职业院校对建档立卡户、低保家庭、残疾家庭学生给予了全面资助,并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一对一”的定点帮助,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贫困生全方位的帮扶。全国中高职学校普遍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减免学费、设立助学金、提供生活补助、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资助率达100%;全国高职院校为建档立卡等7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奖助学金204亿元,减免学费近42亿元,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近98万个。职业教育有效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就业,就读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均掌握了从事某一职业的技术技能,能够顺利就业,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1.2 职教攻坚帮扶贫困群体脱贫

职业教育开展多次扶贫文化宣传活动,全国高职院校就派遣近83万人次赴贫困地区开展义演、志愿者服务等文化宣传活动,捐建文化设施场所4300余个,捐赠图书285万册;中职学校每年赴贫困地区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均超100人次。职业教育还利用自身特点,开展技术扶贫,全国高职院校利用自身技术技能特点面向贫困地区开展的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共464万人次,向广大贫困地区传播食品安全、粮食生产、生活、种植等各项培训。职业教育的生源70%来自于农村,其本身的发展和教学就是在帮扶农村;而职业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每年进行的新型职业农民等相关培训也帮扶农村脱离贫困提供了助力。

1.3 职教排头兵助力贫困产业脱贫

广大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联合组建乡村振兴学院,在教育教学、技术技能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培训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全国高职院校累计为贫困地区派遣产业扶贫技术指导专家近8万人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传统的贫困帮扶制度,直接给予资金和物质支持,职业教育通过教育教学,让更多的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习得理论知识和一技之长,这样更有利于全面脱贫。职业院校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面向全社会的大范围扩招,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精准扶持,通过优化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农民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帮助贫困人口通过接受职业技术培训迅速有效实现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职业教育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和改革发展,进行职业教育转型,以适应社会、行业企业对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2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改进的问题

2.1 职业院校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多样化育人,助力乡村振兴

研究内容旨在充分调动高等职业院校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抽调精干力量,输送技术人才,组建学科丰富、多项目合作的专家团队,打造面向乡村的教学、科研基地,组建学生志愿者团队,着眼帮扶地产业发展、技术进步,以问题为导向,解决被帮扶地区由于技术技能人才短缺而产生的问题,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体现高校力量。

2.2 优先发展涉农专业

受农村生活和发展环境相对落后等问题的制约,渉农专业办学困难重重。各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加大投入、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农业师资队伍建设。牢固确立人才强校的观念,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制度改革,吸引大批高学历人才和能工巧匠到院校任教。在涉农专业实训课程中,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长,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适合市场需要且符合生产实际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实训基地在承担学生技能实训的同时,还承担了农业行业的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和社会培训等任务,以扩大影响。

2.3 深化改革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加强技能培训

坚持校企合作办学,面向农业行业企业开设专业,邀请企业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面向学生“因材施教”,以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为己任,以推进课程改革。坚持“领导为首,督导为主,二级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为辅”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重视学生评价,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举办各类教学比赛,聘请教学名师到校传授经验,以培育优秀人才为目标,注重教师能力提升,重视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提高;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教师授课的各类教学材料做到规范统一、高质量完成,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生动易懂。

2.4 面向广大农村,多种形式服务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其目的在于培育一支跟得上时代变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推进乡村振兴,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利用本校教育资源或聘请科研院所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多批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帮助农民提升文化素养;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农民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乡村振兴发展,广大农民群众是根本,而且与农民的素质高低也有直接关系。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可以更有效地经营农业生产的项目,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村民致富、乡村振兴的目标。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农民
耕牛和农民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比亚迪集团扶贫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农民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