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2021-12-07陈鹏娟
陈鹏娟
(甘肃省渭源县水土保持站,甘肃 渭源 748200)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优化并高效利用基本农田及植被建设为核心,根据流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的同时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和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综合治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小流域水土资源,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现状
我国自1980年提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开展重点治理的小流域多达0.7万条(面积20多万km2),经过40多年的全面规划,综合、连续治理,治理程度高达70%,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基本农田建设向好,扭转了广种薄收的局面,实现了少种高产和粮食自给有余,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40%左右;缓洪拦沙效益可达70%。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多样,加之大部分山区的自然环境脆弱,且人为因素对小流域内水土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流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规划、统一治理,多层次优化利用自然资源,进而促进流域内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基于小流域内水土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合理定位发展方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重视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积极促进陡坡退耕,解决造林种草用地问题,确保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坚持多措并举的原则。在制定治理措施时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相融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确保各项治理措施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从而实现小流域内水土资源保护及优化利用。
3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3.1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具有调节土壤三相(固相、液相、气相)比例、蓄水保墒、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优化耕层结构、调节土壤微生物的生化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有效养分的释放、翻埋前作物的残茬落叶杂草及防治病虫草害等优势。
3.1.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狭义上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指专门用来防治水土流失的独特的耕作措施;广义上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基于保土、保水、保肥的农业技术改良措施。根据水分在土壤中运动的规律,采取相关措施最大限度地把自然降水纳蓄于土壤之中,并尽量避免农田内各种形式径流的产生,在解决天然降水季节与作物需水季节不协调问题的同时,提高水肥利用率。主要包括以改变微地形为主的等坡耕作、沟垄种植、坑田耕作、半旱式耕作,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留茬覆盖、秸秆覆盖、砂田覆盖和地膜覆盖,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深松、少耕覆盖和免耕。
3.1.2 栽培技术措施 一是轮作技术措施。指在一定的生产周期之内,在满足作物生长要求的基础上2种及以上的农作物按照一定次序、一轮一轮倒种的栽培技术,包括大田轮作、草田轮作和休闲轮作。科学合理的轮作可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状况,促进氮素累积,提高土壤肥力,并防治田间杂草和土传病虫害。在选择轮作方式时要兼顾农业产出效益和水土保持功能。二是间作、套种和混播。是通过增加土壤表层覆盖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农业技术措施。三是等高带状间作。其作用是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径流并拦截泥沙,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主要用于坡地水土保持。四是等高带状间轮作。先将坡地沿等高线划分为若干条带,再根据粮草轮作的要求,分带种植作物和草。其作用是促进退耕种草,巩固种草面积,节省劳畜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土能力。五是地膜覆盖栽培。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农业技术措施,包括平畦覆盖、高垄覆盖、高畦覆盖、折叠沟畦覆盖等[1,2]。3.1.3 其他农业措施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农业措施还有土壤培肥技术、旱作农业技术和复合农业技术,要根据流域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农业措施。
3.2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指在小流域内为了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等技术措施,包括造林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固沙林、水源涵养林)和种草措施(人工种植草本植物及对天然草地的改良)。林草措施的优势主要体现于保护地表、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林地的枯落物被分解成腐殖质回归土壤后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改善流域内的小气候,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展林草产业,提高群众收入。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土壤贫瘠的干旱地区须选择柠条、苜蓿、红柳和刺槐等抗旱性能较强的林草种类,在土壤较肥沃且背风向阳的地块宜栽植经济林。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林草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可营造复层混交林[3,4]。
3.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一定范围内小地形的改变,如坡改梯,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拦蓄,并提高土壤降雨入渗率,从而减少或防止土壤侵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主要包括山坡防护工程(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等)、山沟治理工程(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拦沙坝、淤地坝、沟道防道防岸等)、山洪排导工程(排洪沟、导流堤等)和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小水库、蓄水塘坝、引水上山、淤滩造田等),在具体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各项科研成果,充分发挥工程措施的优势,为林草措施和农业措施的实施创造优越条件。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实施工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流域特点合理布置治理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体系,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提高流域内水土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