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米的故事

2021-12-07李红英

中国稻米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伯高粱米饭

李红英

(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坑西村,杭州311400;作者:1207004391@qq.com)

历史的车轮谁也阻挡不了它滚滚前行;社会科技的进步让世界日新月异;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衣食无忧、大鱼大肉;从小时候的盼“年夜饭”到如今的顿顿“年夜饭”。我们在感慨天翻地覆的变化、享受社会主义新中国美好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这一切,我们也一定要牢记为我们付出一切的先烈。是的,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但曾经的我们也困难过,特别是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吃饱饭是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头等大事。

1 幸福的生活

每逢周六中午是我们一大家子团聚的日子,这一天爸爸总是一大早去菜市场买菜,妈妈则负责做菜。我们总是卡了点才到,这时妈妈早已做好了一大桌的好菜,等我们一到便招呼我们吃饭。盛饭的盛饭,倒酒的倒酒,不一会儿就坐满一桌。爸爸总是笑嘻嘻的指着好菜招呼我们多吃点,他知道我们每个人最爱吃哪个菜,他便开始将我们喜欢吃的那碗菜换到我们面前来,我爱吃鱼他就把鱼端到我面前。我故作“生气”的说:“放在那里好了,又不是夹不到”。“妈,今天的饭有点硬而且还散,像是冷饭一样的”,我说道。这时儿子也说了:“是啊,好难吃的饭”。爸爸听了很不高兴:“饭怎么会不好吃,饭就是饭,说不好吃要招‘天打了’”。我们辩道:“好吃就是好吃,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哪能不好吃也要说成好吃的,实事求是嘛”。爸爸说:“你们是没有吃过没粮食的苦头,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我们是吃过没粮食的苦头的,到死都不会说‘饭不好吃’这句话的”。妈妈说:“是的了,当年粮食青黄不接时,他们大人怕难为情不好意思去借,我爸总是要我去隔壁邻居家借米。虽说我是小孩子但也怕难为情的,有一次去邻居阿婆家借米,她给我量米,升萝舀起来故意斜着拿,1 升、2 升、3 升,量完还叨叨一句,记得是3 升哦。等到了归还的时候还是她量,升萝冒尖的量回去,我心里看着个来气呀,但是有什么办法,谁让你要借呀!这些事情你们是不会知道的”。爸爸插了一句:“那你比我晚几年生,还有得借。五几年的时候都看不到什么米,现在说起来是要讲故事了”。我说:“那你讲给我们听听呀”。

2 爸爸讲述真实的故事

记得那年家里已经断米好几天了,你五叔那时刚断奶不久,本来是要给他喝米粥的,因为没米煮粥,红薯他又不肯吃,天天哭,你奶奶思来想去也没有办法找到米,同村要好的邻居朋友那都借不到米,你奶奶说我大伯家或许会有米,早的时候你大伯家条件很好的,让我去大伯家借借看。大伯家离我家30 多公里路,那年我15 岁,那时候又不像现在有车子,翻山越岭都要靠双脚走的。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我就出发赶往大伯家,但到了大伯家已经过了中饭时间。大伯见到我来,立刻出门迎接,短暂的问候之后,带我到堂前坐下。我说明来意,大伯点头说道:“还没吃饭吧,也不知道你来,我们都已经吃了,也没有剩饭,叫你大妈再烧点儿”。于是大妈便忙碌开来。大伯便和我聊起家常,问我家中的情况,我嘴里应付着大伯,眼睛却时不时地看向灶边的大妈,心里想怎么那么慢呀,饭还没好么?我的心思好像被大伯一眼看穿似的,大伯起身站起来,到厨房拿了几个冷红薯放到我面前的桌上,说:“都这么迟了,肯定是饿坏了,先吃几个垫垫肚子,等饭好了再吃饭”。我心中一喜,大伯家条件真的不错呢,心想着早就该来了。又饿又累的我,看到大伯拿来的红薯恨不得一口一个。但是你奶奶在我来的时候就嘱咐过到大伯家不能像自己家一样,要像做客人的样子的。我回答说:“不饿的”。大伯见我斯文的坐在那里,就伸手挑了个大的放在我手上。我拿着手上的红薯尽量装成斯文的样子吃起来,很快一个红薯就下肚了。虽说吃了一个没那么饿了,但我还是很想再吃,不过没好意思去拿,看着桌上的红薯直咽口水。大伯可能认为红薯也算不上好东西,也没再给我拿。就说再等等吧,饭马上就好了。就干坐着等饭吃,话题也聊得差不多了,该问的都问了,该说的也说了,饭还没有烧好,时间好像过得特慢。大妈说:“好了,好了,赶紧的”。大妈给我盛了满满一碗米饭!有两碗菜,一碗野菜和一碗咸带鱼(这里说是一碗,其实是碗里放了鹅软石上面再铺盖带鱼,带鱼只有4 片)。这是我一生中吃得最好吃的饭,我夹一片带鱼,小小咬一口,咸咸的,再巴拉这个米饭,太香了。很快满满一碗米饭下肚了。大妈:“再去盛一碗,锅里还有”。说实话这样的米饭我还能再吃10 碗哩,但我今天是客人,不能贪的。说道:“够了,大妈”。大妈见我那么斯文,拿过我手中的空碗又进厨房给我盛了一碗。我心中暗自窃喜,没一会儿第二碗下肚,说句难听的话,碗里吃得比洗过还干净呢。吃饱喝足我就想着早点回去了,于是就对大伯说:“我要回去了”。大伯迟疑了会说道:“我们家的米也不多哩,高粱家里倒是还有几斤,要不你拿个10 斤回去,多了我怕你背不动”。顿时我心里倒翻了五味瓶,想着刚才香喷喷的白米饭。为什么待我这么好的大伯会不肯借米给我呢?“高粱还是不要了吧”,我愤愤地说。这时大妈向我走过来,递给我个小布包(这是一个用破旧的布缝制的小包),里面装着大米,说道:“我们也是困难的,没有多的米可以借你们,高粱拿点去吧,总比饿肚子要好”。我心里想着前几天我妈也是借米没借到借了几斤高粱,高粱第一次吃还行,第二次吃就不那么好吃了,第三次都不想吃了,它是越吃越不想吃的,不像米饭越吃越想吃的。我没作声,拽着小包正准备离开,这时大伯已经帮我装好了1 袋高粱,应该有10 多斤。“来试一下,背起来会不会太沉”,大伯一边说一边将装有高粱的米袋子往我肩膀上放。我身子一闪,袋子落到了地下。还好袋口是扎牢的,高粱没有撒地上。“你这孩子”大伯怨道。我拗执的说:“不要,我妈是让我来借大米的,没说要借高粱”,我固执的扭头就走。隐约地听见大妈对大伯说:“这孩子犟的,你帮他背一段路吧”。因为大妈知道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我妈不会让我来借米的。不知道是因为饭吃得饱了还是怎么地,我很快走到山脚下了,眼看着翻过二座山就可以到家了,我看了看小布袋子,里面估模着有1 斤多大米吧。可是就这么点米不够我们一家吃一餐的。心里暗暗骂大伯小气鬼,明明有饭吃还不肯多借些。家里最近连难吃高粱也吃完了,就剩烂红薯皮和野菜了,比起烂红薯皮和野菜,那还是高粱好吃多了,想想又后悔不把大伯给我准备好的高粱背回来。想着大妈这句总比饿肚子要好的话。越想越后悔,再折回去拿吧,自己说过不要了,说话不能不算数。怎么办?怎么办?我来回走走停停,来来回回,想着回到大伯家我该如何开口?我走到一块很平整的石头上坐下,坐了好久,我起身准备回家了。这时我听见好像有人叫我,回头一看远处大伯背着袋子朝我赶来。我站在原地看着大伯走到我跟前,还没等我开口。大伯就笑嘻嘻的说:“知道大伯背不动了还不快点接了去,我就到这里了”。我接过大伯手里的那袋高粱,径直往家走去……。等我到家天已经暗了,一家人正等着我。见到我妈妈迎了出来,我鼻子一酸,泪水瞬间涌出。我妈着急的问我“怎么了?怎么了?”。我一五一十的说了事情经过。妈妈和蔼的说:“我当什么事啊,有米又有高粱,一家人饿不着了,高兴才对。晚上炖点米粥给你们解解馋”。我还在为才借这么点米而心里不平。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大伯那次已经把家里所有的米给了我,他们家也是红薯高粱当饭,那一餐饭是因为招待我这个难得的客人才烧的。妈妈取出一小把米放在小瓦罐里,开始煮起粥来。晚饭之余,我们6 个小孩围锅旁静静地等待着熬好的米粥,你四叔五叔年龄小,等着等着就睡着了。等粥熬好,几个弟弟迫不及待的要吃,我说:“吹吹凉,都排好队,一人一勺”。我负责舀给他们吃,直到一点不剩为止,罐子还要抢着舔呢。我是家里的大哥,我说归谁舔就归谁舔,几个弟妹都听我的。想想这样的日子过下来了谁还敢说米饭不好吃,谁说我就跟谁急。

3 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儿子说:“外公,这样的日子以后是不会再来了,现在超市里米多得是,根本不用借了,而且价格也便宜,老百姓也都买得起”。爸爸急了,嚷到:“你说的是轻巧”,但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是幸福。是的,作为零零后的孩子是很难想象缺米这样的事情,他们有的人根本不知道米是从哪里来?根本不知道从一粒谷种到成为餐桌上的饭的每一个过程和过程中的艰辛。甚至对很多小孩子来说,吃饭还是一种负担,吃一顿饭磨磨唧唧的,要很长时间。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米是从哪里来的?”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超市买来的”。

爸爸出生在旧社会,饥饿是他的梦魇,也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自打十来岁开始就下田种稻,起早贪黑,种完早稻种晚稻,“双抢”的时候一件汗衫穿了不到十来分钟便可以拧出水来,好不容易天黑回家但依然吃不上白米饭。“锄头、铁耙当机枪,晚上月亮当太阳”,便是当初农村老百姓的真实写照。村民们在劳作的时候经常开玩笑的说:“要是让我天天吃白米饭,让我干啥都行”。现在爸爸说起这句话的时候还能依稀看到他眼里含着泪花。我慢慢的陷入沉思,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年代,但也能想象得到那个年代的困难。记得上世纪80 年代末期,当时的我也就十来岁,暑假帮爸爸妈妈拔秧、插秧、割稻的事情,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年轻时候的苦和累,但还是感觉干农活好辛苦!能偷懒就偷懒。而如今的小孩已经根本不知道拔秧、插秧、割稻等这些事情啦!为什么?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穷苦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了穷苦农民翻身做主,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始终把粮食问题放在第一位,重人才、兴科技,科学种田提高水稻产量。他们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经历了无数次的迷茫,从丁颖到袁隆平到无数为之付出的无名英雄,突然惊雷响天下,全世界为之一振——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科技不断进步,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层出不穷,老百姓干的更欢了!“借米”两个字也不会再出现了。

“现在条件好了,把你们的嘴也吃刁了”爸爸突然大声的说到。爸爸的大声把我的思绪拉回到桌子上。我笑着对爸爸说:“是呀!现在时代不同了,吃饱饭已经满足不了人民对高生活水平的要求了。现在老百姓不是在乎吃饱饭,而是在乎吃好饭、吃健康的饭。你想想,我们中国水稻研究所就研发出了那么多的高品质高产量的水稻品种,特别是近年来研究出来的品种,像华浙优261,煮起来特别香,还有功能性稻米等等”。“是的,是的!现在时代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钱人也多了,他们就想吃得健康、活得长寿”爸爸讪讪的说到。“这还不是因为共产党好,我们是在享共产党的福呀!”妈妈在旁边铿锵有力的说到。“是呀!就是因为共产党领导的好!”我们也大声的附和到。一家三代人在欢歌笑语中吃饱喝足的离开了饭桌。

百年风雨、百年沧桑,中国共产党从呱呱坠地到成为世界的巨人。如今的中国已全民脱贫,借米这样的事情也已经成为老一辈人的记忆。就像儿子说的,“以后这样的日子不会再来了,超市的米多的是,根本不用借了,而且价格也便宜,老百姓都买得起”。但我还是想和儿子说一句:“粮食虽然充足了,但还是要节约粮食”。

猜你喜欢

大伯高粱米饭
我终于认识高粱了
高粱名称考释
高粱红了
泰然处之
吹糖大伯
修伞
脸上种米饭
脸上种米饭
称称米饭再吃饭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