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营林工作中的运用
2021-12-07陈玉贤魏桂红
陈玉贤,魏桂红
(1.博山区山头街道办事处,山东 淄博 255200;2.博山区石马镇人民政府,山东 淄博 255200)
生态环保问题一直是人类密切关注的话题,开展造林活动有助于自然生态保护,并且有利于经济效益提升。现阶段,全球逐步出现了资源匮乏的难题,要想缓解这一现象,最简单的措施就是大面积的种植林木,并且加以养护,全面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 目前我国林业造林的发展现状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具有地域辽阔、地理特征差异明显等特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使用不合理不科学,对林业资源过度砍伐,过度消耗,这就直接导致了林业面积大幅度降低、林业资源匮乏等不良情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人们对自然保护以及退耕还林等措施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不断加大保护林业的宣传教育力度,开发林业保护区,全面加强林业建设。但其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相应的林业造林手段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大部分林场所应用的造林技术以及措施还处于落后的阶段。对此,相关林业部门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与完善,全面促进林业面积的快速增加,不断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 林业造林的方法
2.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就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将健康的树苗种子播撒到需要种植的土壤中,再进行后续的养护环节。在开展播种环节之前,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土壤特征,包括自然气候、降水量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出最适合种植的树木品种,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播种树苗的成活率;在选择品种时,要做好筛选任务,如果种植了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品种,可能会造成外来植物物种入侵的现象。另外,在播种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条件进行适当的人为干预,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提高或者降低土壤的含水率,通过一切可行措施,保障造林工作的成功,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播种完成后,还要定期进行相应的养护工作,灌溉施肥等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保障不破坏周边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以在树苗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进行人为干预,全面提升树苗的适应能力,做好日常防护病虫灾害的工作,保障树木的健康茁壮生长。
2.2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也是一项重要的造林手段,这种方法是指以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对于易成活的树苗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一般情况下,在栽种之前,要先进行严格的树苗筛选工作,优先选择成活率高且健康茁壮的树苗,并且在品种选择上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要选择对生长条件要求低、适应能力强的品种。将已经分类筛选的树苗,根据树苗的特征选择适合栽种的地理区域,在造林的前期阶段,树苗顺利健康生长,并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枝干分化发育,所以,选中的树苗,不光能保持健康茁壮生长的状态,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自身的生存适应能力。
3 林业造林方法在造林营林中的具体应用
3.1 树种的筛选
开展造林建设工作时,最重要也是务必要重视的环节就是对播种的树种的筛选过程。参与种植的专业人员,要结合当地的土壤环境、气候温度、日常的降雨量等问题综合考虑,也要对所要选取的树木品种及其适应的土壤含水量、温度喜好、地域海拔等因素进行多方位考虑,针对性地筛选出最为合适合理的品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树苗的成活率以及日后树木的健康状况。在对原有树林规模的扩展问题上,首先要对原有的树木品种进行重复播种,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林业面积;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合适的品种,进行播种,增添树林植被种类的多样性。
3.2 选取合理的时间段种植
树木的播种阶段以及成长阶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降雨量,所以在进行种植树苗之前,还要根据品种的特性选择最为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大部分的树苗种植工作和移栽工作都会在冬季与春季展开,这样的选择是根据树木成长的原理决定的:在冬季和春季时,树苗所需的养分以及水分要求不是那么高,容易存活,就如同动物的冬眠一样,树木本身已经储存了足够的养分,对于外界的条件需求已经不像对其他季节一样苛刻,所以,在这两个季节中进行移栽和种植,对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较低。在这种对生长条件要求较低的环境中进行移栽种植,还可以更好地提高树木的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树木的耐旱以及耐寒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北方冬季来说,在这个时候进行树木的移栽种植,还能够良好地降低树木水分蒸发的情况,保障后期树木更好地存活。如果选择的种植地区温度过低,土壤含水量也不合适,种植人员可以将种植时间延后到春季开展,并且,在这两个季节中,应优先选择雨天进行移栽种植,这样不仅有利于树苗后期的顺利生长,还能够帮助种植人员省去浇水灌溉的环节,减轻工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