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点研究
2021-12-07陈慧琼陈金阳
陈慧琼,陈金阳
(于都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赣州 342300)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层动物养殖效益,高质量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对保证基层畜牧养殖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推动基层经济发展,促进基层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研究防疫工作要点是必要的。
1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及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愈发关注肉制品的安全问题,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但是,从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即基层养殖人员防疫意识稍显不足、相关防疫规定和要求落实效果不理想等,留下疫病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方法相对滞后,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导致防疫工作效率较低,难以切实发挥作用。
2 研究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关键点
2.1 加大排查力度,防控动物疫病
对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应遵循防控大于治疗的原则,将动物疫病防治作为防疫工作重点与主要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提高对日常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而言,基层兽医等相关工作人员应定期与当地养殖人员开展深入交流,定期走访养殖场,提高对养殖场养殖情况的了解程度,不断更新当地基层动物养殖信息,分析并及时发现动物养殖问题及隐患,减少动物疫病发生概率。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重点了解以下内容:动物疫苗接种时间、动物抗体水平等,以此类信息为基础制定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或是调整防控计划,提高疫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1]。另外,基层兽医等相关工作人员还应根据当地前几年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加大力度调查流行病学,进而保证在疫病流行期间能够落实科学的疫病防控计划。针对急性病等重大传染病,相关工作人员应立即对存在疫病的养殖场实施封锁与隔离,并调查具体情况,再将其汇报给上级动物防疫主管部门,一同协商处置措施,比如封锁、扑杀等,保证防控计划的科学有效性。疫病得到控制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对相关区域及时落实合理的净化措施,做好相关信息数据记录工作,为当地日后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实现当地动物防疫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
2.2 加强健康排查与科学研究
对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而言,健康卫生排查是一项重要工作,全面、高效的健康卫生排查工作能够有效保证当地动物健康,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证,提高当地养殖人员经济收入。在健康卫生排查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当地的档案资料定期普查和调查动物健康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查记录,切实掌握当地动物身体健康状况,更新调查记载资料。除此之外,对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而言,应将防疫重点工作落在每年春季和秋季的防疫,这是因为春秋两季疫病出现概率较高,外加基层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做好集中免疫工作是必要的。同时,基于当地农场疫情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规划,并以科学接种相关内容为核心对养殖人员进行指导教育,提高其科学养殖意识和养殖能力,保证基层动物能够全面被接种疫苗。为有效应对疫情高发期,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大力度开展有关本地区动物以往防疫经验和疫情特点的科研分析,对之前发生过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断研究有关基层动物有效防疫的综合技术。这样做的意义是:一方面,为动物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保证,避免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进入市场,威胁消费者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提高当地动物防疫水平,促进基层畜牧业长远发展。
2.3 加强防疫宣传教育
对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而言,单凭动物防疫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实现全面的防疫工作,相关防疫措施的落实效果受到当地养殖人员防疫意识较弱和防疫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除了防疫科研以及措施编制等工作,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还应加强对养殖人员有关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纠正基层防疫人员以及养殖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知偏差,从而提高动物防疫措施落实效果,使防疫工作取得理想成果。具体而言,虽然我国养殖业高速发展,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养殖人员平均教育水平仍相对较低,难免存在部分养殖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存在认知偏差,导致相关防疫措施落实率较低,科学合理的防疫计划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动物防疫相关工作人员应把握防疫工作中宣传教育这一工作要点,加大力度普及动物防疫安全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养殖人员素质及其法律观念。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畜牧场或屠宰场,定期开展动物防疫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工作,进而让养殖人员认识到科学落实防疫工作对自身经济效益、对整个养殖行业发展以及社会食品健康安全的重要意义,使其能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主动落实防疫规定和标准,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动物防疫水平[2]。另外,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基层动物防疫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技的作用,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国家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等的介绍与宣传,尤其应根据当地流行疫病开展相应动物疫情介绍,并传授病害污染肉制品鉴别知识和方法,同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对潜在的不法分子起到警告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还可以引导当地居民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权力,积极举报屠宰场、畜牧场以及加工厂等的违法行为,在提高社会大众食品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依托社会监督保证各项防疫措施的有效落实,逐渐减少违法等不良行为[3]。
2.4 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增强执法力度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作为各项防疫工作、宣传教育等工作的主要开展人员,其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基层动物防疫效果,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应定期开展有关防疫人才培养工作,逐步打造高水平的防疫人才队伍,同时增强工作执法力度,保证各项防疫工作的有序推进。具体而言,从思想与防疫技术层面开展人员培训教育工作,使其认识到自身工作重要性,同时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育平台相关资源利用率,不断革新工作人员思想意识和工作技术,保证各项工作深入实际[4]。另外,当地政府部门应适当提高防疫资金补贴,改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环境,为防疫、科研等工作的展开提供良好条件与基础。在执法力度方面,主要将重点落实在疫情检疫方面,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工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提升一线工作人员执法权限,进一步压实各项防疫工作的落实效果,提高当地动物防疫水平。
3 结论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对促进养殖业发展、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者应掌握动物疫病排查与防控、健康排查和科学研究、防疫宣传教育等工作关键点,从而提高防疫水平,为畜牧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