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7骆卢佳张建群施昕磊曹巧巧张俐勤
骆卢佳 张建群 施昕磊 曹巧巧 张俐勤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314000)
1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简介
《食品质量管理》是现代农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每年开课时间设在大二下学期,4.0学分,64课时,每届约120人学习本课程,前期课程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后续课程则是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食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物理、生物、化学等危害因素、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ISO9001、ISO22000等质量管理体系、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系统地学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强调食品生产者需要保障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的道德行为和规范,弘扬创新、奋斗、奉献精神。综上来看,贯彻“课程思政”改革,切实可行,且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2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思政体系设计
2.1 紧扣专业知识,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是充分运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功能,精炼专业课中所涉及的思政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融入理想信念等精神指引,以达到德育的目的[1]。结合《食品质量管理》课程的特点,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挖掘出与专业知识高度融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船精神等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各类企业都要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2]。食品行业已经发展为国家的第一大产业,食品安全作为国家战略,诚信教育对于个人,甚至对支撑一个国家发展都至关重要[3]。在绪论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课程主要学些什么,学了以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岗位以及在食品企业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岗位责任意识。接着回顾近年来中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分析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还是掺杂掺假、不合规生产所导致,而作为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则主要围绕在新技术的不成熟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其意识到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以后将担负起食品安全生产的重任,需要在诚信、守法方面作出努力,同时勇于创新和奋斗,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质量,为我国的食品行业贡献力量。
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生物因素这学习任务中,讲授影响食品安全性的生物因素食品中的来源以及通过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预防控制措施这部分内容时,讲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导入由于新冠病毒带来的疫情,借疫情大背景,让学生对敬畏生命、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产生共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情感基础。同时分析导致疫情发生可能的原因,告诉同学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作为食品人平时应该宣传如何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教育学生应该传播正能量。
在掌握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情境中,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食品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更是关系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现代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全员、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围绕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引入企业因为某个环节的管理疏漏导致产品出现问题而造成损失、危害消费者健康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意识到食品生产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以及以顾客为中心的真正内涵,每一个食品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要有专业知识、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和顾客的满意做好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为国家食品安全事业贡献力量。其次该部分内容的实践类教学基本以调查分析讨论为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组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完成,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友善互助的团队意识,也有助于社会能力的养成。同时实践项目的内容亦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企业的运作和生产需要团队协作,质量管理需要每一个岗位上成员的努力,现代的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一个人成为不了英雄,大家必须要友善互助,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2 采用多样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内化思政元素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思政元素进行内化。比如课堂中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列举真实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实例,可以使抽象概念具象化,使理论的由来和演进被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并记住[4]。引入食品安全事故——集体中毒事件、企业真实案例——生产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最终产品召回等反面例子,加深学生的印象,明确食品行业是一个诚信行业、道德行业,提升学生的岗位意识。
通过互动式教学法,在学习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现代食品质量管理基本内容的教学任务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果蔬类、畜产类等初级加工食品在进出口贸易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也告诉学生我们国家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法律、参考国际标准,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以“中国标准该不该与国际接轨”为题进行课堂的辩论互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尝试使用角色扮演法,实现思政元素的内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学会换位思考。在学习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时,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现场审核模拟,以学校的食堂为例,要求扮演审查员的角色进行SC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找出问题。以学生每天去的食堂作为审查现场,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本身也是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促进课程思政的内化吸收,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弘扬敬业精神。
2.3 改革考核方式,助力课程思政,实现多元评价
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达成度和思政元素的内化度,拓展考核内容和方式,比如在实践课程中赋予学生考评责任,实践内容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分析,然后到班级里进行展示和分享,实践成绩则考虑由20%自评、30%小组互评和50%老师评价这3部分组成,以增强大家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利用线上职教云平台,通过学生课件学习,课后任务实施,线上互动发帖等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律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认真严谨的职业素养。期中考核则注重开放式的命题,以对食品质量管理课程的所思所想为命题,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所具有的理想信念、岗位意识等。最后通过期末试卷的命题,使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能力的提升,同时考核学生针对本课程中相对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船精神(创新、奋斗、奉献)等育人元素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情况。
3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新、奋斗、奉献这样的价值观有了更好地认识。多元化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通过典型案例与知识点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并从枯燥的条款中认识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态度对食品安全的重要影响。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不仅仅作为消费者,也开始代入角色,结合自己的专业,意识到食品从业人员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明显地提高,对食品安全有更认真的审视,增强了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