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山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

2021-12-07曹昕宇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山区云南省农场

曹昕宇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农业的分散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而家庭农场可以有效解决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破解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的双重困境,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被提出,云南省2014年开始兴办家庭农场,起步较晚,发展不充分。云南省总国土面积的94%都为山区,普遍具有土地细碎化、机械化推广较难、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问题,在培育家庭农场时,应更加重视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在劳动力水平和技术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的云南山区,如一昧地从收益角度去追求大规模家庭农场,容易出现经营管理粗放现象,如果规模过小,则会浪费生产资源。探索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农业生产经营适度化,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农场,对云南省山区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

1 云南山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情况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94%的国土面积皆为山区,其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情况对山区家庭农场的培育具有代表性。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对云南家庭农场数量及经营状况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共有家庭农场5853个,耕地总面积达到3.24万hm2,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的耕地面积为5.5hm2,仅占云南省总耕地面积的0.52%。其中,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绝大部分低于3.3hm2,经营面积3.33hm2以上的小型家庭农场有932家,占15.92%;33.33hm2以上的只有25家,占0.43%。基于以上研究数据可知,云南省家庭农场的数量,平均耕地面积和耕地总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值。

2 云南山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规模的判断依据

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生产组织形式,这在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袁赛男[1]认为,家庭农场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最大化的发挥集体经营的优势。陆文荣[2]结合松江家庭农场发展经验指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技术规模或是效率规模,而是由政府、市场和村庄共同建构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规模。黄新建[3]认为,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规模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的地区适宜的经营规模也各不相同,普通农户与家庭经营的最大区别是家庭经营具有适度规模。苏昕[4]认为,适度规模的现代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切实可行的生产组织方式。王春来[5]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调研了解到,一对夫妻在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到66.67hm2并雇工4人后,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又减小规模为家庭经营,总结得出在农业领域采取工业化经营往往监督与管理成本较高、收益较低,研究认为适度规模是我国家庭农场的重要特征,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基本制度决定的。黄宗智[6]认为,中国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大面积的家庭农场单位面积产量反而低于小面积家庭农场的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只有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才能为中国农村提供充分就业机会的“劳动与资本双密集化”的农业。

虽然学术界大都认可家庭农场必须坚持适度规模的原则,但是学者根据不同地方实践经验或数学模型估算出的适度规模又是千差万别。朱启臻[7]认为,家庭农场的规模大小受经营内容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如以地区划分,黑龙江1个劳动力最多可种粮20hm2左右,在河北山地地区的1个劳动力最多只可种1.3hm2的规模;以经营内容划分,蔬菜型家庭农场的规模为0.3~1.3hm2,而种苹果的2个劳动力的最佳经营规模为0.4hm2。袁赛男[1]认为,家庭农场的面积应以不超过夫妻2人或1个家庭2~3个劳动力的经营管理能力为标准,一般情况下,南方两季种植的适宜面积为4hm2,北方一季种植适宜面积为8hm2。陆文荣[2]在实地调研后对结果分析后得出,4.7~10hm2是江西省家庭农场的最佳规模,随着科技水平进步和经营者能力的提升,土地适度经营的规模会逐渐上升。伍耀规[8]通过数据分析,测算出了广西家庭经营的适度规模为6.6~9.5hm2。基于以上研究数据,结合云南山区家庭农场的发展特点,以及党国英提出的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应在4hm2左右和高帆提出的家庭农场适度规模以3.3hm2为宜,云南省山区家庭农场面积在3.3hm2左右为最佳种植面积。

3 云南山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

3.1 农业生产规模小,土地流转困难

云南省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山多地少,据统计,2017年云南省总国土面积为3940万hm2,其中,607.21万hm2为耕地面积,而148.36万hm2不适宜耕种,全省实际常用耕地面积仅为458.85万hm2,仅占云南省土地面积的11.65%,有限的耕地资源制约了耕地面积的扩大经营。加之云南省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完善,土地流转较为困难,难以实现集中连片的土地规模经营。

3.2 云南山区农业的城镇化与非农就业水平

城镇化水平和非农就业率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地流转速率,同时也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而云南山区农民相较于平原或坝子地区农民,更加看重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不愿流转土地。要构建适宜家庭农场发展的环境,就需要激发本地非农就业的活跃性,使土地自发走向集中的人地关系结构。

3.3 云南山区家庭农场主的经营能力

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农户家庭的实际劳动者数量、生产技术水平、信息掌握能力、抵御灾害能力等都会约束土地规模的大小。当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超过了农户家庭的经营能力范围,就易出现粗放经营,效益不佳的情形。当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较小,则会出现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而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云南山区大部分家庭农场主年龄偏高,文化素质较低,且仍采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担任起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因此,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必须保持一个适度规模,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即与农户家庭生产经营能力相匹配的规模。

3.4 云南山区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规模取决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家庭农场适度经营的规模大小。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需要匹配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因为细碎化的土地不适宜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无法完全替代人力,又限制了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云南山区的耕地分散,有的耕地甚至分散在坡地上,适用的农业机械很少,严重阻碍了云南山区农业的发展。

3.5 云南山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相对于传统小农,家庭农场的规模、产出水平、专业化水平,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需求更高、更专业,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单靠农户个人的能力难以运营,这就对云南山区本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要求,完善的农业培训和社会化服务是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关键,家庭农场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如耕地、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环节都需要独立的专业化服务,但云南山区的地势不平,耕地分散,满足这种需求所需的成本较高。

4 保障云南山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效益的路径

4.1 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促进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建立农民承包权流转的服务体系,向流转土地的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协调利益关系、指导合同签订,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采取措施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政府应支持和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流转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

4.2 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山区非农就业率

以有利于三农发展为城镇化建设的前提,不断推进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非农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农业人口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夯实发展基础,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效益。

4.3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着力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

云南山区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最基础的就是要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除了是农业生产者之外,还应是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者、农业生产的投资者、农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农业生产风险的决策者、农业生产风险的承担者。因此,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政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要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农民对农业现代化生产的认识,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提供智力保障;要建立以政府资助为主,定期开展面向山区农民的无偿农业技术培训,通过讲座、参观、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办学,有针对性地对家庭农场主教授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机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市场信息的搜集,农产品销售等相关知识,以适应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运作;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高素质农业人才参与家庭农场的经营。云南山区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务农收入远低于务工收入,导致大量青壮年外流,导致山区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要一批具有闯劲、创新力和创业激情的高素质人才,为云南山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政府应制定专门的政策支持其创业兴办家庭农场,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并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

4.4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模式,建立专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使家庭农场与市场无缝衔接,有效降低家庭农场主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在家庭农场推广先进的新兴技术,优质高产的良种与生产经营的新模式,为家庭农场主提供专业的咨询与服务。完善山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家庭农场的信用评估体系,支持和引导大中型银行为家庭农场提供特色化的信贷服务,拓宽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云南省政府应加大对山区基础设施的投资,重点做好农村道路建设、土地平整与改良、水利灌溉设施建设3方面的工作,改善山区农村的生产条件,使其便于机械化作业,为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山区云南省农场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农场假期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山区修梯田》
农场
山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一号农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