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孝道文化的乡风治理功能及实现路径
2021-12-07龚亚萍
龚亚萍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54)
儒家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对于现代来讲,孝道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积极弘扬孝道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因此对儒家孝道文化的探讨,研究如何将传统孝道文化与乡村治理有效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儒家孝道文化的主要思想
孝道文化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导人们要尊敬父母、爱护父母、赡养父母等。孝从狭义角度来说,就是善事父母,从广义角度来说,就是尽忠国家、感恩社会、回报父母等。儒家所提倡的孝道文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理解。
1.1 赡养父母,“物养”与“敬养”兼顾
这是从父母角度阐明了孝道文化中“物养”与“敬养”是缺一不可的。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即赡养父母、敬养双亲是人类的天性。通常人们所说的孝敬父母,分为“物养”和”敬养”,“物养”是要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确保父母吃饱穿暖;“敬养”是除了物质方面的满足,还要满足父母精神层面的需要,在赡养父母的时候态度要和善,要恭敬顺从,不能恶言相向。《论语·为政》中曾说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这句话说明了赡养父母不仅要提供经济上、物质上的保障,更需要儿女温暖的关怀和细心的呵护,说明“物养”和“敬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1.2 生养后代,传承前人良好孝道品德
这是从后人角度阐述了对前人优良品德传承的重要性。孟子曾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以为犹告也。[2]”意思为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其中没有后代来奉祀是最大的不孝。人类社会是由一代一代人连接起来的,只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人类社会才会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人口寡多是评价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生养后代也是人们为提升国家竞争力而做出的力所能及的贡献,不仅要给予后代生命,还要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高尚的人格。
1.3 推恩及人,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这是从社会角度阐释了孝道对象的多元性。“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3]”意思是能够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推恩及人是把孝道的范围扩大化,这里孝的对象不仅局限于自己的家庭之内,还表现在社会关系的处理中。孝道文化中的推恩及人要求人们既要对父母尊敬关爱,也要亲邻睦友,在全社会形成爱护老人、尊敬老人,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的和谐社会氛围。
1.4 忠孝两全,忠心与孝心两者紧密相连
这是从国家角度强调了忠心与孝心的密切联系。孝道文化中忠孝两全的内涵是指孝不仅要对父母怀有孝心,也要对国家报以忠心。“自古忠臣多孝儿”,忠心与孝心是紧密相连的,忠于国家是孝的一部分,不忠就是不孝,这里孝的对象已经由赡养父母变成效忠国家,衡量一个人孝的程度在这里由对父母的关爱程度变为对国家的忠诚度。国家的命运与每个小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在顾好每个人小家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去关心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努力做到忠孝两全。
1.5 缅怀先祖,将前人的教诲内化于行
这是从亡者角度强调将先祖的教诲转化为个人行动的重要意义。缅怀祖先是让后代常怀感恩之心,不要忘记父母先祖曾为子孙后代创造的良好物质条件,留下的伟大美德。一个人如果能够时常缅怀自己的先祖,就会常怀感恩之心,心地变得善良,德行变得深厚。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得归厚矣。”意思是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在父母生前要敬爱父母,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之间学习优秀的德行;父母过世之后,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德兼具的人,同时不能忘记思念祖先,要时刻牢记先祖的优良品德,牢记父母的谆谆教诲,在生活、工作中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品行。
2 孝道文化的乡风治理功能
2.1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养老氛围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需求不断膨胀,出现了家庭医疗开支增加、家庭照顾人员短缺等现象。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年轻人整日为了工作忙碌,生活压力逐渐增加,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年迈的父母,由此乡村出现空巢老人、虐老弃老等养老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家统一协调解决养老问题压力较大,需要把庞杂的养老问题细化到每个村镇、每个小家庭,从小家做起,一起营造良好的养老氛围。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赡养父母这一重要思想阐述了孝是物养与敬养的缺一不可,教导人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在父母年老时,尽自己所能为其提供物质条件,同时也要在精神上多关爱父母,给父母尽可能多的精神慰藉,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孝道文化的核心内涵,有利于在每个家庭、每个村镇形成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的良好养老氛围,从而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矛盾。
2.2 有利于建成和谐融洽的村民关系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中国广大乡村淳朴的乡风、民风受到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村民出现价值偏差,相互攀比、嫌贫爱富等不良社会现象时有发生,直接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谐融洽的关系需要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念上,只有认知相同、思想同行,才会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孝道文化是从血缘至亲所生成的感恩文化,它以孝道为中心教导人们对自己周围的人怀有感恩之心,努力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推恩及人这一主要思想阐释了孝道文化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独立的小家庭,对于朝夕相处的同事、生活在一起的邻居、时常陪伴的朋友都要怀有感恩之心,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互相尊重、和谐融洽的村民关系。
2.3 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实施,中国广大乡村经济得到了切实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乡村振兴要求广大乡村实现全面振兴,不仅是经济,文化、生态、产业都应同步发展,共同振兴。但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与偏远地区,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依旧较低,思想政治文明素养还需进一步加强。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对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在现代社会,思想文化素质影响着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个方面,也是评价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孝道文化的熏陶培养下,有利于人们形成对老人尊敬关怀、与兄弟姐妹互帮互爱、与邻里团结和睦的优秀品质。
3 乡风治理中存在的孝道问题
3.1 因思想观念冲突引起的婆媳矛盾
婆媳关系是来自两个家庭的男女因为相互爱慕而结为夫妻,形成家庭之后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非血缘关系[4]。造成婆媳关系问题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可以分为3种:①年龄代沟产生认知差异。已婚女性与自己的婆婆基本上都存在20岁左右的年龄差异,现在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点也在快速的变化,婆媳之间的消费观、关于下一代的生育等方面存在认知差异,在相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矛盾。②家庭部分权利转移造成隔阂。婆媳矛盾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家庭有限权利的争夺,在孩子还没有结婚之前,家里的一切事宜主要由婆婆管理,婆婆在家里具有绝对的权利和地位,但当孩子结婚之后,家里又出现了一位女性,婆婆的中心地位受到了影响,关于分配日常家务、支配家庭日常开支等权力受到媳妇的影响,故易造成婆媳之间的隔阂与矛盾。③排他心理造成婆媳疏远。婆媳关系是因为婆婆的儿子和媳妇的丈夫而非自愿产生的非自然关系,儿媳妇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儿子对母亲的依赖,很多母亲会在心理上产生不悦,从而影响与儿媳妇的相处状态。
3.2 因孝意识淡薄导致的孝行为缺失
在商品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子女孝行为缺失有着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原因。①老人的家庭地位降低,家庭存在感较弱。首先是因为年老体弱,大部分老年人都没有劳动能力,不再为家庭创造价值,甚至需要别人去照顾,成为家庭的负担。其次是因为现代家庭重心的转移,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家庭都围绕着孩子转,从而忽略了老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最后是因为家庭关系的变化,古代严格的尊长关系在现代已经被平等、自由、相互尊重的家庭关系所取代,现代家庭不再以长者为权利的核心,而是以个人能力和为家庭创造的价值作为标准来赋予个人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和地位。②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影响乡村养老。由于中国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为了享受更加完善的生活条件,给下一代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大批的农村人口选择向城市迁移,他们带着孩子进入城市打工或者自主创业,农村留下的大多是孤寡老人或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半年甚至一年都不回家,他们不仅不能正常的履行赡养父母的职责,而且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由父母帮助抚养孩子,使得老人不能安享晚年。
3.3 因乡村养老方式单一引发的家庭矛盾
现在农村的养老基本都以家庭养老为主,但由于农村经济来源缺乏保障,遗老、弃老现象不断上升,亲兄弟姐妹因为赡养父母问题大打出手的事情时有发生。关于赡养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主要分为以下2类:①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矛盾。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里的中心,家里的所有资源都会向他倾斜,导致其独自生存能力较弱,父母年老后没有兄弟姐妹分担赡养父母的压力,很容易产生打骂父母、拒绝赡养等不良社会养老现象。②多子女家庭的养老矛盾。多子女家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互相推让赡养父母的义务,兄弟姐妹之间会因为在赡养父母时付出的多少问题上发生争执,也会在老人的财产分配问题上产生分歧,严重的甚至会大打出手,闹上法庭。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往往是不对称的,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往往是不求回报,倾其所有,但当父母年迈而不能自理时,很多子女将赡养父母视为一种负担,甚至连吃饱穿暖都不愿意给予,让年迈的老人在心灵上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4 孝道文化乡风治理功能的实现路径
4.1 大力宣传孝道文化的主要思想,强化村民孝文化意识
在乡风治理中要大力弘扬孝道文化中的合理思想,构建农村新型孝道观念,让人们的言谈举止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涤,使其在乡风治理中发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缓解乡村养老问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进行的重要作用。加强孝道文化的宣传教育,可主要从政府宣传和地方践行2个方面出发。①政府大力宣传孝道文化,巩固孝文化的传统地位。加强人们的思想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统优秀孝道文化的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孝道文化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推崇的优秀文化,不仅要学习它,还要将孝道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对待父母、对待亲友、对待同事的实践中,要以孝道文化的主要思想为行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刻理解“物养”“敬养”相结合的意义以及推恩及人的内涵,成为一名知恩、感恩的高素质村民。②地方应针对孝道文化观念淡化、行为缺失的不良现象提出切实方案,强化监督孝道文化学习,督促孝道文化践行。学校和基层单位应加强协作,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学习孝道文化的良好氛围。针对广大学生,学校要承担育人责任,不仅应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方面结合孝道文化的主要思想及时代新要求,还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孝道文化的深刻内涵,将孝道文化外化为自己的行动,有效避免孝道文化意识的淡薄。针对广大村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组建基层德育工作小组,提升德育工作人员素质,通过入户宣传、专题报告、先进事例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广泛宣传孝道文化内涵,确保学习质量,有效强化村民的孝道文化意识,实现乡村孝道自觉。
4.2 转变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缓解乡村养老压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养儿防老,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年轻时候生养孩子就是为了在年迈不能自理时有人可以照顾自己。在父母年迈时,孩子成为他们惟一的靠山,老人在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上很大程度依赖着孩子。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养老的内容要素分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3个方面,这3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5]。但是由于当前农村经济物质基础亟待发展完善,大量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涌入,给传统的家庭养老带来了冲击,为缓解冲击,应引导老人逐渐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首先,除了家庭养老这种模式,养老院也是养老的优选方式之一。随着养老院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以及养老院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父母送去养老院安养晚年。同年龄段的老人聚集在一起,有共同语言,既能弥补独居老人的孤独感,又能避免年轻人与老人观念不同而产生矛盾,可有效减少家庭矛盾。同时,应鼓励老人发展自己的爱好,做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自主养老,一方面可以缓解子女的养老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个人社会价值的充分发挥。
4.3 加强孝道舆论宣传,营造淳朴民风村风
孝道文化主张“忠孝两全”,每个小家庭都是中国数以万计的普通家庭的缩影,只有每个小家践行孝道文化,尊老敬老、邻里和睦、兄弟姐妹团结友爱的淳朴民风才会形成。农村生活环境范围比较狭窄,村民基本以村为单位进行交往,消息传播速度较快,而人们大多比较在乎个人在村中的声誉和名声。因此,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孝道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功能,注重提升宣传硬件设施水平,认识到大众传媒在意识形态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广播、杂志、报纸等传播媒介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大力弘扬孝道文化的核心思想,引导人们自觉关爱老人、尊敬老人,让孝道文化的主要思想深入人心。深刻理解推恩及人的内涵,敬老爱老的主体不仅局限于自己的父母,还包括周围的邻居、村里其他的老人等,要提升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在整个村子形成爱老、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其次,运用榜样的力量树立践行孝道的模范。选取榜样有利于村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凝聚人心,净化乡村社会环境,形成淳朴民风。在每个村镇制定评选机制,给予在敬老养老方面表现突出的村民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模范典型为学习目标,运用以点代面的方式激励更多村民积极主动践行孝道,营造乡村践行孝道文化的良好氛围,使爱老敬老、团结有爱、邻里和睦在各个村镇蔚然成风。
5 小结
本研究通过分析孝道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乡风治理中的时代价值,提出通过在乡村大力宣传孝道文化的主要思想、转变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和加强孝道舆论宣传等措施,帮助村民强化孝道文化意识,将孝道文化主要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农村形成年轻人敬老爱老、老年人努力自主养老的和谐养老氛围,有效发挥儒家孝道文化的乡风治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