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2021-12-07刘艳美卢慧芳王荷香
刘艳美 周 敏 卢慧芳 王荷香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1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处理现状
1.1 配套建设不完善
现在大多数大型猪场都没有综合污水处理设施。一些有粪便污水处理厂,另一些有沼气消化厂,处理能力不强,粪便废水处理不科学,有些未经沉淀发酵而直接排放。
1.2 处理方式单一
当前,大型养猪场粪尿处理与回收主要涉及沼气发酵酒液再发酵、混合堆肥及循环利用。种植蔬菜和谷类作物的农民利用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渣,产量超过80%。大部分猪场没有粪便或污水处理设施,排泄物和尿液几乎是无害的,在4月份发酵后,一些靠近河流和沟渠的猪场把粪便直接排放到水和沟中。
1.3 资源化程度低
猪肉质地柔软,有机质含量为15%,氮含量为0.5%,P2O5含量为0.5%。K2O含量为35%。传统上,猪肉和猪尿储存在田里,然后返回稻田。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素流失是一些养猪场的主要原因,生猪未经发酵就被转移到田里,有时还会烧掉种子。有机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生猪减产,有机肥开发利用不足。
1.4 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不佳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第9号令)要求,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规定,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环境治理。在县内,还存在着实施标准化农场工程,对部分农场建设给予适当补助,补充资金不足,进度缓慢,环评和排污许可管理不严等问题。
1.5 防控形势严峻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和废弃物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例如,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会影响生态环境,难以防止猪粪环境大规模发生改变。
2 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问题
2.1 布局不合理
榆林市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良好,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猪业的主要污染问题之一是监管不力。绝大多数养猪户相对靠近村庄和农村公路,在村庄附近建养殖场,公路、河流交通便利,养殖场组织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农场离村庄太近,大量的养殖废弃物必然会污染周围的空气,造成村民的生活质量下降;如果农场离河流太近,许多养殖户会把死猪直接扔进河里,从而造成水质污染问题。不合理的选址和缺乏规划是造成榆林养猪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2 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低
低污染治理水平是榆林市养猪业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养猪户缺乏避免猪场污染的意识,传统的洗猪法基本上就是用来洗猪的。猪是造成猪污染和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榆林的养猪户也有这种治污技术,造成了污染问题。大部分猪场只建沉淀池或消化房。该厂设备简陋,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工业污染,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技术手段,缺乏当地政府对养猪户的指导和培训,使该厂污染日益严重。
2.3 监管约束不足
榆林市畜牧业规模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政府监管不力。一是当地许多养猪场没有经过认证,手续繁琐。他们并未注意污染控制的问题,仅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其次是长期发展利益和环境利益,缺乏监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养猪场环境污染的监控。地域性强,质量差,不能对养猪户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呈恶性循环趋势。此外,对于造成严重环境问题的农民,没有采取相应处罚措施,无法有效发挥监督与约束的作用。
3 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措施
3.1 合理布局
对榆林市规模养猪场进行污染治理,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设施建设,远离村庄、道路、河流和人口密集的农田等。当地政府应该帮助养猪户选择猪舍的位置,这样既能占据足够的土地,又能避免距离村庄和居民太近而无法满足养猪场的交通需求。不能污染周围的居民和环境。对农户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设计,并邀请专家到基地参观,使农户能够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上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治基础设施,为畜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
根据国家标准,在充分保证生猪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控制猪的营养、生理和环境负荷,科学配制猪饲料,严格控制各种微量元素,严格控制猪饲料生产,推广应用多酶食品和微生物发酵食品,提高日出烘烤率和饲料利用率,减少猪粪便和猪发热。合理选材,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排泄物,清理养殖场,尽量减少仔猪数量,改进养殖场,进行虹吸清洗。
3.3 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最终途径,例如,规模化生猪在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采用干湿混合工艺,建设污水池和化肥场,保护雨水,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有机肥生产线,提高综合利用率。
3.4 强化排污达标检测
若排除猪瘟对环境的影响,则可通过环境监测的测量和采样,加强对过程的监测和最终控制,增强环境保护效果。加大监管力度是解决猪肉污染的重要措施。为解决农村养猪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建立养猪业污染专项整治小组,对大型猪场严格管理,确保养殖户能独立处理污染物质。要积极开展对当地猪场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养猪户充分认识到环保的作用和价值,定期进行环境清理工作检查。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产业调整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近几年生猪产业发展迅速,但并无改善,伴随养猪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业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养猪业也面临着布局不合理,污染治理技术落后,监管不力等问题。因此,要积极加强对养猪场的监管,提高防治技术水平,加强政府对品牌的监管与管理,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