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汉语拟声词的形象化教学

2021-12-07松,鲍

煤炭高等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古音拟声词形容

吴 松,鲍 周

拟声词发音往往来自对事物声音的模拟,但在一般成熟的语言中,这种模拟并非机械的复制,而是受到发音系统和文化习惯的影响,有着约定俗成的特点。不同语言对于同一声音的模仿常常各有差异,同一语言对于同一声音的写法也常存在语音相近的异形。在汉语中不少拟声词存在音同形异的写法,如“叮咚”又作“丁冬”“丁东”,“扑通”又作“噗通”;同一模拟对象也有形式不同的音近拟声词,如水声可以是“潺潺”也可以是“淙淙”,鼓声可以是“咚咚”也可以是“通通”。这些都表明拟声词的语音和文字形式相较一般类别的实词存在一个更大的弹性空间。耿二岭在《汉语拟声词》一书中指出:“描摹的精确与否,却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拟声词既是语言的一部分,那它们就毕竟具有人为的和非本能的符号系统的特性,只要人们认可某种语言代表某种自然声音就行了。”[1]李树红也指出:“拟声词是某个民族根据他们的语言所固有的语音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声音进行一番改造加工的结果。”[2]换言之,拟声词是否与其原型惟妙惟肖未必那么重要,只要语言使用者认可就行。拟声词形式多变,而在语言中的读音和模拟对象又渐行渐远,这使得拟声词的教学常常如隔靴搔痒,难得三昧。

日本学者舆水优曾指出,拟声词是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并呼吁今后辞书重视拟声词的收录和解释[3]。古代汉语中的拟声词,发展到现在有语音、字形甚至词汇更替等多种变化,约定俗成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但古今汉语中相同事物的拟声词,许多仍然是紧密联系、一脉相承的,只是存在一些形式阻碍。纵观汉语史,许多拟声词的早期发音,与所模拟对象的相似程度高于现在。马清华指出:“拟声特征的损耗、隐晦乃至消隐跟语言系统化同步进行。”[4]因此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结合汉语语音史和具体情境以及其他知识,逆向解构这种拟声特征的损耗消隐,有助于勾连古汉语发音和现代汉语发音,帮助学生突破一些形式障碍,从而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一、古代汉语教材拟声词分类分析

1.模拟人类生活发音

如相当常见的“乌呼”,模拟人们感叹或者悲痛的声音,这个词也记作“呜呼”。乌呼可以表示悲伤,如《尚书·五子之歌》中的“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也可以表示赞美或慨叹,如《尚书·旅獒》中的“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从表示悲伤的义项,其又可以引申出哭声、死亡等相关义项。追本溯源,该词是人喜悦或悲伤时发出的感叹声。《小尔雅·广训》将它的功能概括为根据上下文情境表示喜或悲:“乌乎,吁嗟也。吁嗟,呜呼也。有所叹美,有所伤痛,随事有义也。”从现代汉语的读音我们很难感受到该词情感的迸发。郭锡良编著《汉字古音表稿》是古音构拟的重要成果,有较为权威的参考意义[5]。“乌”,在该书“影”母“鱼”部,拟为[a];“呼”,载于“晓”母“鱼”部,拟为[xa]。从绝对音值来看,该词相当于今天的“啊哈”,那么其能够用于赞叹和哀伤就是不言自明显甚至显得有些幼稚让人失笑了。再如“嘻”字也可以用作叹词,表示喜悦、赞叹及悲伤等情感的宣泄。《庖丁解牛》中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譆(Xī)”,教材的注释为“同嘻,赞叹声”。而“嘻”作为惊叹声也见于课文《鲁仲连义不帝秦》:“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课文注释为:“嘻,惊叹声。”“嘻”字,郭锡良《汉字古音表稿》收在晓母之部,拟音为[xiə],接近今天的“呵”。人们在开心赞叹时会自然地发出今天的“呵”这样的送气央元音。我们推测“喜”的发音也正与此相关,表示开心、福气,“禧”也是由此衍生而来。

2.模拟动物发音

《诗经》因口语性较强,拟声词使用较多,用于描绘情境、烘托气氛,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郑风·风雨》前两章对鸡鸣有“喈喈”“膠膠”两个拟声词,两者的注释都是“鸡叫声”。鸡是人们熟悉的动物,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古音,才能理解鸡的叫声为什么这样来模拟。“喈”,《汉字古音表稿》收在见母脂部,拟为[kei]。这个发音,比较接近我们今天模拟鸡叫的“咯咯”。“鸡”这个字的发音,也应当与这个拟音相关,或者说由此而得。“膠”,《汉字古音表稿》收在见母幽部,拟为[keəu]。这个发音比较接近今天模拟公鸡叫声的“喔”,“喔”和“胶”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少了舌根辅音[k]。大约“喈喈”“膠膠”是常见两种鸡的叫声。一般来说我们今天也只能模仿出两类鸡叫,因此大胆猜测该诗的第三章可能因为无法写出第三种拟声,只能换一种表述写“鸡鸣不已”。

3.模拟事物声音

王力的古汉语教材当中关于伐木有两种拟声:一是“坎坎”,如《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注释为“用斧砍木的声音”,《汉字古音表稿》拟为[khuam];二是“丁丁”,如《诗经·小雅·伐木》中的“伐木丁丁”,《汉字古音表稿》拟为[teŋ]。“坎”和“丁”虽然发音迥别,但用于模拟伐木声,却具有内在联系。两者的声母一为见组一为端组,都是用塞音来模仿斧子和树木的撞击声,而韵母均为鼻音,模拟撞击后产生的震动。这种模仿结合了人的感知和语音系统,不是对声音的直接复制。这种硬物猛烈撞击后有所震动的拟音,还有凿冰的“冲冲”,如《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二之日凿冰冲冲”,“冲冲”注释为“凿冰的声音”,《汉字古音表稿》拟为[ȶhiwoŋ]。

二、拟声词教学的课堂组织

拟声是一种词类,同时也是一种修辞,运用拟声可以使得场面生动鲜活,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它的这一特点施教,即在情境中教,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领悟拟声词,也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充分调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引导学生时可以从分析语音规律、参考词语使用情景等角度来入手。

1.分析语音规律

分析语音规律,了解该词的演变,能够把同源和相似的词联系起来。赵爱武指出,拟声词“只记声音,本无定字”,其标写形式任意性很大,有大量“音近义通形异”的现象[6],在学习中突破这样的字形障碍是很有必要的。如模拟唤狗声音的“嗾”。《晋灵公不君》中有“公嗾夫獒焉”,注释为“唤狗的声音,用如动词,嗾使”。“嗾使”是现代汉语常用的书面词,但“嗾”这个字怎么发出指令,颇费思量。查《说文》:“使犬声。从口,族声。”段玉裁注:“使犬者,作之噬也。《方言》:‘秦晋之西鄙,自冀、陇而西,使犬曰哨。’”可见“嗾”只是一个表音的词,其中声符为“族”。根据扬雄《方言》的记载,“秦晋之西鄙”的发音有所不同,按照当时的读音记作“哨”。《方言》中指出的这个“哨”今音sāo,《集韵》苏遭切,“心”母“豪”韵平声。

唤狗的声音在口语当中是一脉相承的,我们通过和学生交流问答,发现不同方言的唤狗声用普通话借字记音有类似“作”“邹”“啧”等发音。这些发音和“嗾”的普通话读音有一些出入,但它们声韵之间有相通之处。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它的古音,在中古韵书《广韵》中,该字有三个近似音切,苏后切为“心”母“厚”韵上声,又苏奏切为“心”母“候”韵去声,又仓奏切为“清”母“候”韵去声,都是精组声母阴声韵。由于《左传》是上古文献,我们有必要了解“嗾”的上古音,查郭锡良《汉字古音表稿》“心”母屋部长入(侯),拟音为[sok],而同页中“族”为“从”母短入屋部,拟音为[dzuk],两者都比较接近现在唤狗的声音,后者更为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没有入声,相关的字有“唆”(suō),《广韵》苏禾切,“心”母“戈”韵平声。《汉字源流字典》指出“唆”“是‘嗾’的后起分化异体字。如今二字表义有分工。”[7]综合以上可知,唤狗的声音“嗾”的拟音特性有所降低,在不同的方言中分化出不同的音值,在当代书面语中有“唆”这样使用较为普遍的后起分化字。

2.参考词语使用情景

参考词语使用情景,是指借助视频音频以及文字材料,加深对于学习对象的理解,甚至进一步拓展看该词还有哪些使用场合。如表示召唤提示的“嗟”,这个词可见于《尚书·费誓》:“公曰:‘嗟!人无哗,听命。’”成语“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结合这两处文献的情景,组织学生来讨论分析,我们认为“嗟”这种打招呼或召唤,应当是尊卑悬殊的场合使用,如果听者不认同自己是地位卑贱者,“嗟!来食”完全可能使得听者产生被羞辱的感觉。查《汉字古音表稿》,该字为“精”母歌部开口四等,拟音[ʦia]。“嗟”是咂嘴之声,所以也可以用于赞叹、应答及表示悲伤。结合情境也有助于理解同源词之间的关系,发音类似的“啧啧”也可以表示赞叹、叹息、惊异等情感态度。《陈仲子》课文中有“鶃鶃”,注释为“鹅叫的声音”。“鶃”(yì)今天的读音和鹅叫没有明显联系,该字中古《广韵》五历切,“疑”母“锡”韵入声,查《汉字古音表稿》拟音为[ŋiek]。我们可以借助鹅叫的音频视频来与该字的上古音联系,帮助学生了解为什么这个字可以记录鹅的叫声。

参考词语使用情景,也可以根据实情和常理反过来剖析词语语音变化的脉络。如“呱呱而泣”,王力教材附录二注释为“呱(gū,小儿哭声)”,有实际经验的人都了解,这个(gū)音和婴儿的哭声相去甚远,这不是婴儿哭的准确模拟。在现代汉语当中,相应的形容是“哇哇大哭”。呱,在《广韵》中是古胡切,“见”母“模”韵,中古音离这个词用来形容的婴儿哭已经有距离,查郭锡良《汉字古音表稿》拟为[kuɑ]。而郭氏对“瓜”的拟音为[koɑ],可以看出“呱”和“瓜”两者的上古音相比,“呱”的上古音更接近“瓜”的今音。受到声符“瓜”的影响,“呱”也有与读作(ɡuā)的另一个拟声词用法。沙汀《闯关》十六:“在凌晨的静寂中,一只青蛙呱呱呱叫了两声,随又猝然而止。”赵树理《登记》一:“张木匠生了气,撵到房子里跟她说:‘……我是狼?’‘呱’一个耳刮子。”从鱼部主元音为[a]变为今天的读音,“呱”经历了元音的高化。沙汀《闯关》引文中有相近发音的“蛙”,也能从生活常识中明白其得名缘由。上古音拟音当中,“蛙”和今天同样是零声母,但考虑到零声母和见组字之间关系密切,我们就可以将“蛙”和呱”联系起来,那么就可以明白,“蛙”的得名和鸡鸭一样,源自于该动物自身的叫声。这就启发我们,虽然事物的名称有约定俗成的特点,但约定俗成不代表一定没有理据,动物也是因为其自身的鸣叫而得名的。如“牛”,它的叫声我们今天写作“哞”。该字在《说文》当中写作“牟”,《说文·牛部》:“牟,牛鸣也。”而实际上“牛”的声母古代是后鼻音疑母,今天普通话“牛”、一般模拟牛叫读音和古代“牛”三者韵母相符,而声母分别正好是[n]、[m]、[ŋ]三个鼻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基于此我们推测“牛”的现代读音也是从对该动物鸣叫声的模拟演变而来的。

三、反馈与拓展

拟声词教学的效果如何,可以从两方面考查:一是直接问答、测试教学内容,可以选用教学辅助平台进行在线测验练习,减轻教师压力、提高教学效率;二是请学生发挥所学,撰写小论文。拟声词除了在语音上具有节奏美,也能增加语言的形象感,对于提高语言渲染力很有帮助,因此古代文学作品拟声词所在多有,可请学生自行寻找归纳并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测试学生能力水平。

1.测试

测验的设置,可以从拟声词词义理解、字形联系以及语音联系等角度展开。为了节约教师的时间,最好采用客观题的方式,以便直接得出学生的成绩。为了提高做题的效率,可以在课堂中专门安排几分钟,以免学生拖延时间、减少互相沟通。这毕竟不是正式考试,学生之间的通气难以完全避免,只要多数学生能独立快速完成的话,通过多次的练习,就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绩。题目示例如下:

(1)请选择对拟声词解释错误的选项()

A.“隆隆”一般形容雷声。B.“萧萧”可以形容马鸣。C.“飒飒”可以形容风声。D.“填填”一般形容水声。

(2)请选择出字形上一般不通用的一对拟声词()

A.“潇潇”和“嗖嗖”。B.“唆”和“嗾”。C.“刮刮”和“呱呱”。D.“填填”和“阗阗”。

(3)请选择出语音上没有明显同源相通关系的一对拟声词()

A.“隆隆”和“咚咚”。B.“萧萧”和“飕飕”。C.“哗啦”和“呼噜”。D.“噔”和“咚”。

2.撰写小论文

请学生撰写小论文,最好先圈定范围,给学生一定的选题引导,并安排学生分组限期完成。因为这样的探索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完全放开,只是布置一个泛泛的题目,难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如表示风声的“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这样的名句为人熟知。教材陶潜《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萧萧”教材注释“风声”。语音相对文字是更为基础的要素,相同的语源可以衍化出具有相同所指的文字形式。学生可以发现教材中的“潇潇”也可以形容风声。《郑风·风雨》有“风雨潇潇”,“潇潇”,注释为“又猛又急”。《汉字古音表稿》将“潇”收在心母幽部,拟为[siəu]。学生通过思考就可以发现实际的发音相当于今天的“嗖嗖”“飕飕”,“嗖”字形更为常用。相关的字除了可以用于形容风声,也可以用于汽车、箭等速度较快的物体。《汉语大词典》中“嗖”的释义是“象声词,形容“很快通过及迅捷动作的声音”。下面列举两个例子:《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女子〕迈步出门,嗖的一声,纵上房去。”端木蕻良《遥远的风沙》:“忽的,嗖一条‘子溜子’(子弹经过之路)从我的马耳边响着。”前一个例子用于形容人的移动快,后一个用于形容子弹飞速快。风声快和其他物体速度快是相通的。古代有形容雨点因风而斜落的“潲”读音与之也比较接近。《集韵·去效》:“潲,水激也。”该字也写作“哨”。元·马致远《赏花时·孤馆雨留人》套曲:“客舍骎骎过几朝,雨哨纱窗魂欲消。”扩大视野,不局限于古代汉语教材,我们可以通过历代文学作品找到“骚”“飕”“颾”“颵”等许多文字形式。尽管该词形式变化多端,然而推循其根本,与“萧”语音相近、来源相同而所指相同,其本质是一样的。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突破文字局限,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拟声词。

当然,教法之妙,存乎一心,只有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在现代生活容易取得联系的拟声词才适合用这种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对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对于古人的生活越来越隔膜,相应的共鸣就越来越难以获得。如《诗经·唐风·鸨羽》:“肃肃鸨羽,~于苞栩。”“肃肃”注释为翅膀的声音。《诗经•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栗栗。”“挃挃”注释为收获的声音。这两个拟声词就不容易用形象化的方式展开教学。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和局限,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也需要教师们不断钻研教学对象和改进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古音拟声词形容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你会形容吗
别无长物
常德童谣里的古音浅析
一干二净
落霞(外一首)
Walk on Eggs
英文里的拟声词与重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