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化
2021-12-07耿燕军
耿燕军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多年建设与发展,尤其近年来,随着学校升格和校园面积的扩充,硬件设施不断升级,绿化面积也大幅度增加,校园绿化管理日益显露出不足和诸多问题。
1 绿化分区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徐州市南区,占地1100m2,多属丘陵山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800mm 以下,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老校区面积为980m2,新校区面积为120m2,两个校区合而为一,分为教工生活区、综合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行政办公区、运动休闲区、教育科研区、教学试验实训区7 个功能区。设有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公共绿地、庭院绿地四大园林绿地,各绿地之间植物种类配植和形式结合功能需要,从而实现了良好适宜的绿化效果。
1.1 教学科研区绿化
教学科研区包括行政区、综合教学区、教育科研区、教学试验实训区,是校园形象最直接的体现,营造一个庄重、宁静、整洁的环境,绿化设计以观赏性植物为主。道路和入口配植高大乔木和整形的绿篱,增强透视效果,体现该区域的严谨和庄重。周边绿化满足通风和采光需求,选用小乔木和低矮花灌木,各院系采用多种植物配置和造型,塑造不同风格的绿化景观,体现各自院系和专业特点。
1.2 师生生活区绿化
师生生活区包括教工生活区和学生生活区,绿化以方便日常生活起居为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舒适的休憩环境。考虑防护、日照和通风条件,整形树、自然树相结合,选择观叶、观形、观果、观花及抗菌防病的植物,避免有毒、有刺、花粉较多、气味难闻的植物。住宿区周边种植落叶大乔木,不影响采光,也能庇荫防嗮,中心设立草皮,有助视野开阔和锻炼需要。生活区食堂、水房等后勤保障设施根据功能需要,种植防火、滞尘、隔音及能吸收有害气体的常绿植物。
1.3 运动休闲区绿化
运动休闲区是活动休闲场所,应选滞尘、防踏、萌发力强、抗病虫害强的常绿植物,远处配植大乔木,近处配植耐阴灌木,发挥隔音、滞尘、防风功能,铺设繁殖快、耐践踏、管理方便的草皮,营造成片小树林。
2 各区域绿化设计要点
2.1 建筑物周边绿化
教学场所是以建筑物为主的空间环境,需要保证通风采光,高大乔木配植应距离建筑物5m 以上,建筑物墙基配植低矮花灌木,高度不遮挡一层窗户,建筑物西侧种植生长迅速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防止西晒。
2.2 行道树防护林绿化
行道树选用栾树、樟树等枝叶茂盛的树种,不建议使用悬铃木,围墙防护林选用速生常绿乔灌木,采用带状自然布局方式,减少风沙、噪音干扰。
2.3 运动休憩场所绿化
运动场所噪音大,休憩需要遮荫环境,植物有隔音效果,建筑一侧可修建15m 宽的常绿与阔叶乔木混交林带,不适宜种植灌木,以免妨碍运动,甚至造成伤害。
2.4 整体绿地设计
各校地貌、地形、气候差别不能一概而论,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经济、人文、专业性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布局要与总体布局相协调,结合面积、自然地形因素,设计多处小范围的景观,提升绿化品位。
3 校园绿化现状
3.1 绿化有余、美化不足
老校区原生态树木众多,杂乱无章,有的绿化不够美化,乔灌木修剪成拙劣的动物形态,与教学氛围不衬,产生了负面影响。高大乔木树梢伸展过长、主干过低,影响人们通行的同时,还会遮挡光线、影响通风,遇见大风天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2 封闭过多、开敞不足
老校区植被不能及时进行修剪、移栽、压枝,树冠过大,品种繁杂拥挤,绿篱过高过密,造成人景隔离,视线范围缩短,花坛小景不易观赏,且增加车辆行驶隐患。呆板、拥挤、闭塞的绿化空间会产生压抑、烦躁的消极情绪,无法调节工作和学习的紧张状态。
3.3 品种有余、配植不足
原始树种丰富,隔几年也会种植部分树种,以填补部分荒地,久而久之品种杂乱、单调,缺乏合理的布局,显得杂乱无章,失去了整体效果的艺术性。
3.4 老化有余、朝气不足
老校区植被病虫害多,疯长失去形态,花灌木枯萎,花期变短,绿篱过高,干枯脱叶,失去风韵。枯老、杂乱、病弱植被形态与校园欣欣向荣的氛围格格不入。
3.5 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筹建新校区使绿化有了初步规划和布局。植被多被修剪成几何状,整齐庄严,但过于单调,缺少诗情画意、轻松活跃的氛围。21 世纪校园不再是封闭、机械、循规蹈矩的,是充满阳光、活跃、自然、思维跳跃的。老校区绿化的腐朽,新校区绿化的刚性,皆不适应21 世纪校园潮流,如何体现新时代潮流,凸显新教学意识的风范,制定艺术的、符合美学的绿化设计,已是高校园林绿化迫在眉睫解决的问题。
3.6 层次布局失调,立体绿化不足
老校区绿化面积小,植被高矮叠加、拥挤杂乱,建筑物难以凸显。新校区开阔,零星建筑外几乎为空地,行道树间距过大植被稀松,缺少轩榭亭阁、小桥流水,只有灰冷建筑,单调缺乏层次感。新老校区绿化衔接是硬性结合,呈现两头冒尖状态,绿化布局失衡,新老校区取长补短,有机结合才能完善校园绿化效果。
3.7 品种缺乏多样性,不够丰富
校园植被约40 余种,针叶树有雪松、水杉等;阔叶树有银杏、悬铃木等;灌木类有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等;草本植物有三色堇、彩叶草等,品种不够丰富。
3.8 园林绿化保护意识淡薄
缺乏绿化保护意识、手段及宣传,没有合理采取管理措施,师生任意践踏、攀爬,折花、摘果情况屡见不鲜。
4 绿化现状整改建议
4.1 扩展植物品种
行道树尽可能多样化,选择污染小、适应强、易管理的树种,在形态和生态上有多层次变化,让四季充满色彩和情调。长廊增加攀援植物和不同的乔灌木,创造蔓藤垂涎、悬花密聚的浪漫,水池点缀睡莲,排洪沟砌石垒景,配荷花蒲草,绿篱选龙柏球等。
4.2 合理调整植被
老校区稠密植被应选择性移植,进行局部景观设计,一区一景,设立观赏性花坛。幽深小径要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色彩,洼地可建湿地,栽种水杉,搭建木质小桥,长廊配紫藤、蔷薇、白茅等。新老校区有机结合、相互调配,才会实现良好的搭配效果。
4.3 增强师生护绿意识
加强绿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多平台护绿宣传,规划别致景区,配合各院系特点,体会园林风情。树木、景观实行“领养制”,以个人团体的情感牵系等方式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对园林绿化的爱护意识。
5 绿化建设发展建议
5.1 相互调节,逐步深入
新老校区绿化衔接生硬,老校区高大乔灌木多,遮蔽性强,阴暗潮湿。新校区树木低矮,品种单调、过于空旷,两区域成了鲜明对比,缺乏相互调节,新老校区结合部应多下功夫,使绿化逐渐深入完美衔接。
5.2 逐步更新,改造突出植物造景
老校区植被密度大,病虫害多,枯枝败叶、树木倾斜严重,应逐步进行移植和更新。应科学整修高大乔木,凸显精致自然,不杂乱。新校区初种植被时应进行远期规划,体现景观雏形,突出植物造景,营造四季景观。
5.3 建立植物档案,加强管理
对植被登记造册,进行微机管理,建立病虫害及养护记录,既可以进行规划和调整,又可以直接对比和分析数据,从而详细了解树种适应性及改良研究。
5.5 开展护绿宣传,增强环保意识
利用广播、网络、海报等形式宣传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自觉维护校园绿化环境,将绿化工作落到实处。植被分类标注名称、科属、用途等信息,为相关专业提供教学试验研究,同时,也能普及生物科学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5.6 精心养护管理,提高绿化养护技术
加强人员素质和技术培训,科学修剪养护及病虫害防治,做好抗旱、排涝、防冻、防风等工作,随时清理和修整景观,带动和影响师生护绿意识。
6 结语
现代化高校园林是美观、别致、园林式的,要营造健康、舒适、美观的环境,将校园形象、品位与教学有机结合,满足构建和谐校园的实际需要。因此,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阔思路、大胆创新,提高艺术水准。在绿化设计施工中,一方面要选择专业人员,另一方面要进行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运用新技术,采取科学的养护措施,为建成生态园林式大学校园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