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凤凰城光明绿环的发展规划

2021-12-07万小方

现代园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凤凰光明新区

万小方

(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54)

1 项目概况

光明新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下辖公明、光明2 个街道,辖区总面积为156.1km2,人口约100 万。凤凰城位于光明新区东南部,总面积为14.89km2,涵盖光明新区高铁站门户区及高新区主要区域,是深圳市15 个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是进入深圳、辐射内地的重要门户。

2 背景研究

2.1 光明凤凰城与周边其它城区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

(1)轨道交通资源:高铁光明城站是广深港客运专线进入深圳的第一个站点,乘高铁10min 可到达福田中心区,30min 可到达广州市区。凤凰城内规划了有轨电车线路,将凤凰城与光明中心区和公明中心区连接在一起。(2)高、快速交通资源: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包括龙大高速、广深高速、南光高速、外环高速路。未来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将进一步提升凤凰城的交通便捷性和可达性。

2.2 慢行系统建设

凤凰城现状绿道主要沿城市主干道及光明新城公园周边道路网设置,绿道网络层次不够,系统性不足。

2.3 绿化系统

构成环境优美的生态绿网,以大型公园绿地为主体,由东坑水、鹅颈水、高铁绿廊作为主要连接廊道,构成光明绿环的基础,形成结构完整、生态延续的绿环。

2.4 相关政策支持

2.4.1 低碳产业鼓励政策。深圳市鼓励发展新兴低碳、高效节能,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从而有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方向。

2.4.2 生态项目鼓励政策。2008 年,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关于建设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框架协议》,光明新区被列为全国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区”。2011 年10 月,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确定将光明新区列为全国首个“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近几年,编制《光明站门户区低碳生态及低冲击开发启动示范区详细规划及实施方案》。

2.4.3 旅游产业鼓励政策。《光明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提出“重点发展休闲度假、绿色生态、科技人文三大旅游产品,将光明新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位高尚的休闲度假区”的总体目标。

3 研究分析

3.1 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较为分散:在凤凰城现实发展中,高新产业聚集、高铁及轨道站点枢纽效益是其发展的触媒,建设表现出多点而分散的状态。(2)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凤凰城存在生态退化、河道水质污染、暴涨暴跌等诸多问题。(3)功能定位不全面。(4)整体连接较为脆弱:现实状态中的光明绿环已被方格路网分割成多个片段,且局部段落空间尺度过窄,部分界面为非公共性质。

3.2 反思与启发

(1)绿环发挥更大效应,绿化是城区的脊柱,形成一个完善的绿网密布的环境。(2)提高城市形象,加强绿环整体性,塑造绿化大公园,形成园中城的格局。(3)让市民离自然更近,出行更方便,引进轨道交通,将绿环连接,方便市民出行。(4)依靠绿环完善生态系统,通过连续的绿网、水网,形成生态走廊。(5)绿环各节点连接更紧密,形成大公园概念。(6)更好地体现凤凰城的文化。通过都市田园肌理与产业体现“都市田园休闲文化”;通过铺装与雕塑、家具等体现新丝路文化;通过色彩、纹理等体现地域文化。(7)通过绿环系统才能达到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通过对光明凤凰城的地形研究,结合现有水体,对河流、水库、湿地、滞留塘、草沟等进行全方面的生态排水管理。(8)通过绿环完善绿色产业,提高经济价值。通过“都市田园”的全方位绿色产业;通过绿环产生旅游经济效应;通过生态服务产生赢利性商业项目。(9)实现智慧城市,引入智慧城市能源管理系统。

4 发展规划

4.1 规划理念

①保护既有自然:保护现有的自然环境,不再过多破坏,影响大自然的发展平衡。②修复受损生态:人为修复已经受损的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③人——城市——自然和谐共生:人类需要与自然共生,为了生活而开发自然实现需要的功能性。

4.2 规划目标

汇集湾区活力及腹地资源,对接产业创新与产业制造,延续山环水抱的绿色理想,构筑宜居、宜业、宜人的新田园理想城市。

4.3 规划策略

强化绿色光明品牌,提升绿色环境品质,策略分为绿色创意、绿色产业、绿色生活3 个方面,分别针对发展框架、产业引导、城市品质等方面做出规划建议。

4.4 功能定位

珠三角区域交流与创新服务平台;深圳市创新型产业培育基地;光明新区行政、商业、文化休闲及公共配套核心区。

4.5 空间结构

一环——光明绿环;两轴——城市综合发展轴、创新产业发展轴;三核——高铁光明城站节点、轨道观光站节点、轨道长圳站节点。

4.6 五大节点

4.6.1 华强综合体产业节点。以创意产业为主的产业综合体内部,形成以绿环为结构的海绵城市内系统。以EOD“生态城市”建设为导向的土地布局模式,充分发挥沿铁路绿带、绿化通廊、水体造景等资源优势。

4.6.2 光明高铁城节点。以环装立体交通作为设计理念,成为城市交通综合体的象征,采用TOD 开发模式,以步行10min 距离(600m)的半径为空间尺度,以高铁站点为圆心,高强度混合开发周边地块。

4.6.3 综合服务与生态办公产业节点。城市综合体、总部生态办公依河而建,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景观,营造绿色活力氛围,激活城市核心功能,可以成为周边人群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的首选目的地。

4.6.4 长圳综合体节点。长圳综合体作为城市公园与复合功能混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同时,具有轨交停车场。根据地铁上盖区现状柱网的评估,划分为适宜开发区域和保留开发区域,将中高密度的城市开发与生态自然景观营造相融合,形成时尚有机的城市风貌。

4.6.5 生态示范住区节点。采用生态节能技术,作为整个光明新区的绿色社区典范,最大化增加宅间绿化面积,以扩大居民内部行动范围与活动可能。

4.7 交通规划

4.7.1 边界绿环路。结合地区上层次道路规划,以次干道为载体,构建出可连接所有绿环空间的连续道路,称其为绿环路。沿绿环路组织地区的公交主环线和城市慢行主干,并通过站点的合理设置,形成慢行、地区公交、区域公交、有轨电车的无缝换乘站点。同时,引导绿环空间的入口向绿环路集中,形成复合多种交通为一体的多元活力街道。

4.7.2 绿环内主路及连桥。规划在绿环路设计一条贯通所有次级公园的主环路,串联绿环内的大型公共建筑和重要节点,并对接省立2 号绿道、省立5 号绿道。在干道分割地段,设计抽象地区符号的立体“桥”,将绿环连接起来,保障无障碍通行,同时,提供良好的观景视野。

4.7.3 街块与绿环。所有的城市街块在与公园相邻时,地块的人行主入口皆朝向公园一侧设置,未与公园直接相邻的地块则通过规划,确定5 条主要慢行通廊与绿环连接,地块入口朝向步行通廊布置,以强化光明绿环使用效率。

5 改造提升建议

5.1 考虑生态效益

(1)可在原有林带与人群活动空间用地之间设计再生林带,贯彻海绵城市技术应用,优化生态链。(2)南北向连接新型科技产业园与小学,为周边高新技术产业园及学校科普教育提供展示服务功能。(3)考虑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结合现有环境,设置社区生活、商业办公、科教等作用的集散空间。(4)考虑生态效益,在原有林带与人群活动空间用地之间设计再生林带,贯彻海绵城市技术应用,优化生态链。(5)考虑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结合现有环境,设置社区生活、商业办公、科教等作用的集散空间。(6)模拟自然界,即通过蒸发、渗透、径流的雨水管理过程,实现雨水自然净化,其景观形式结合艺术化设计,完全模仿自然环境。

6 可持续性经营建议

公园植入盈利性商业设施,如咖啡吧、茶室、便利店、短租型户外办公室等,收入用于公园维护;发展城市互动农业,发挥经济价值和绿色产业的示范价值;依靠特色绿环发展旅游产业,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山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注重长远利益发展。

7 结语

凤凰城光明绿环不仅突破了深圳城市公园孤岛状的格局,更是开创了深圳城市公园系统化时代,希望未来更多人参与探讨全新的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构建绿色城市。

猜你喜欢

凤凰光明新区
宜宾市三江新区
遇见光明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凤凰飞
黑暗中的光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走向光明
凤凰精选TOP10
无声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