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乡土树种在城市园化绿化建设中的应用和思考
2021-12-07黎天伊
黎天伊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1 绍兴市自然地理条件
1.1 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北部为宁绍平原地区,南部分布有诸暨盆地、新嵊盆地、三章盆地,常年平均气温16.5℃,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0.1℃。
1.2 土壤资源和植物资源
绍兴市境内土质良好,适宜农林业利用,分布着红壤(黄壤)土、水稻土、潮土、石灰岩土、盐土和紫色土、石质土、粗骨土、中基性火山岩土、新积土9 种土类。其中,红壤(黄壤)土面积最大,占土壤总面积的45.60%;水稻土面积排第二,占土壤总面积的29.82%。丰富的土壤资源,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天然森林植被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盐生6 类。人工植被主要有粮油作物、经济作物、观赏植物3 类,其中,经济作物品种均超过100 种,观赏花卉有120 多种、240 余属、800 多个品种。
2 绍兴市主要乡土树种资源
2.1 乡土树种的概念
乡土树种的概念可以理解为2 个类型组成:一是本地种,也可称“地方种”。指地方上原来就有的野生树种,在林业管理基础术语中,乡土树种是在自然分布范围以内的当地原产树种;二是已适应本地并广为运用的外来树种。外来树种通过长期引种和繁殖,已在实践中证明其适合在当地种植和生长,并被当地接受且广泛应用。
2.2 绍兴市乡土树种主要种类
(1)绍兴市境内已基本无原始植被、天然植被,以次生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为主,人工栽培以经济林树种为主。(2)国家级保护植物主要有香樟、鹅掌楸、榧树、厚朴、蓝果树、榉树、黄山木兰、短穗竹、紫荆等。(3)山地木本植物常见有马尾松、杉木等针形物种及壳斗科、樟科、杜英科、榆科、冬青科、金缕梅科、山茶科等阔叶树种及毛竹等。(4)经济树种主要有杨梅、柑桔类、桃类、香榧、柿子、板栗、桃形李、青梅、茶叶、桑、枇杷、油茶、枣、山核桃、樱桃、梨、杏等。(5)平原地区有水杉、池杉、落羽杉、二球悬铃木、柳、柏木、女贞、无患子、檫木、榉树、漆树科、红豆杉等。(6)滨海地区(杭州湾沿线)以意杨、刺梅、黑杨、芦苇等植物为主。(7)苗木、花卉品种主要有香樟、桂花、杜英、广玉兰、银杏、雪松、月季、龙柏、红李、桃、白玉兰、红玉兰、杜鹃、紫薇、木芙蓉、牡丹、红山茶、木樨科、六月雪、梨、樱、腊梅、海棠等上百种。(8)古树名木主要树种有樟树、榧树、银杏、重阳木、枫香、圆柏、苦槠、马尾松、枫杨、朴树、三角槭、黄檀、黄连木、银杏、南天竹、雀舌黄杨等。
3 绍兴市现有乡土树种的应用分析
3.1 运用价值
3.1.1 美化绿化功能。乡土树种中的桂花、银杏、元宝枫、垂柳、二球悬铃木、南天竹、紫竹、油松等均可以作为绿化建设中的园景树,能构建出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美丽的风景。(1)观赏类乔木:桃、樱桃、李、梨、杏、青梅等因其花之美,能给园林绿化建设中增添色彩和活力。(2)藤本类植物:紫藤、凌霄、爬山虎、牵牛花、常春藤等,能够绿化和美化墙面、围墙、廊架、假山等。(3)灌木类植物:杜鹃、大叶冬青、小叶黄杨、红叶石楠等可起到营造立体空间和隔离的作用。在不同的季节,乡土树种都能发挥出树形、观花观叶、衬托景观、高低错落等功能。
3.1.2 生态与防护的功能。绍兴市乡土树种中的夹竹桃、柑桔类、兰科、杨梅等树种有增加湿度、制造氧气、减少噪声、净化空气、减轻雾霾的作用。而成片林种植香樟、银杏、桂花、杜英、夹竹桃、杨、槐等,能起到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作用,发挥城市“绿肺”功能。
3.2 乡土树种应用优势
3.2.1 适应性强。绍兴市有丘陵、平原和滨海滩涂。丘陵为酸性土壤;平原为冲积平原,沙性土壤;杭州湾沿线的滨海滩涂为盐碱地,碱性土壤。不同区域对植物要求差别较大,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如杨梅、竹类、杜鹃、山茶等不适合栽种在滨海滩涂,梨、葡萄等适宜。
3.2.2 性价比高。相比外来树种,乡土树种栽培技术简单、成活率高,加上资源丰富、运输成本低,所以,无论种植,还是日常养护管理,在资金投入上有很大优势,绿化来源更为方便。
3.3 存在的问题
3.3.1 缺少色彩搭配,季节感不强。过多强调“四季常青”,常绿树种应用偏多,色彩较单一。从调查看,乡土树种常绿乔木类运用的主要是香樟、桂花、马尾松、杜英、大叶冬青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香樟和桂花。杜英因长势问题,目前已基本淘汰,苦楝和浙江樟等乡土品种应用少。落叶类乡土树种主要有樱花、银杏、无患子、枫香、朴树、合欢、黄山栾树、玉兰、榔榆、鹅掌楸、红枫等,应用最多的是银杏、无患子和黄山栾树。灌木类运用主要有杜鹃、鸡爪槭、南天竹、山茶、红叶石楠、碧桃、黄杨、海桐、无刺枸木、瓜子黄杨、腊梅、紫荆、中华常春藤、红花檵木等,应用最多的是杜鹃、红叶石楠、南天竹、黄杨、红花檵木。
3.3.2 植物配置重复性高。在实际调查中看到,许多地方大面积采用模纹种植形式,缺少层次对比和质感对比,立体感、造型美感有待加强。植物群落的模式搭配比较雷同,比如,常见的搭配模式有:黄山栾树(紫薇)——黄杨(红花檵木)——书带草,香樟(红枫)——杜鹃——书带草,银杏——黄杨(红叶石楠)——书带草,无患子——桂花——兰花(三七),玉兰——山茶——书带草,樱花——杜鹃(黄杨)——麦冬(三七),红李(桃、杏、梅)——红叶石楠(黄杨)等,树种少,特别是缺乏乡土树种。
3.3.3 对乡土树种研究不够。设计时往往参照案例设计,模仿多,与林业、绿化园林部门沟通少,对乡土树种缺乏了解。反复运用一些常用树种,影响了乡土树种的应用。
4 建议对策
4.1 加大对乡土树种的深入调查和宣传
首先,应充分了解乡土树种基本情况,包括生态习性、美化功能、生态效应等。多渠道宣传乡土树种,摒弃掉对乡土树种的偏见,扩大乡土树种的运用范围。在设计时要更新理念,注重提高绿化建设档次,利用不同种类乡土树种的优势特点,因地制宜通过不同树种的叶色、树形、观花、果实、季节变换、层次搭配等进行造景。但也要避免树种的不足之处,如二铃悬木、杨、柳等春季飞絮较多,不宜大面积种植。女贞果实粘性强,栾树蚜虫分泌物极难清洗,所以运用时应取长补短。
4.2 在项目设计和运用中增加乡土树种比重
目前,有一批园林绿化专家呼吁,加大乡土树种应用比重,城市绿化目的也已经从观赏和休闲发展到兼顾生态平衡和再现自然景观的阶段。乡土树种能展现出一个地方原生植物多样性,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景观,实现景观文化的本土化和特色性。因此,在绿化设计时,应明确提出增加乡土树种比重,加大乡土树种的推广和使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园、道路、镇村(社区)做到有差异性的考虑,努力做到一地一景、四季分明,有花、有果、有叶、有型。
4.3 提高绿化管理和质量
“三分栽培、七分管理”,尽管乡土树种的适应性强,但绍兴市区域自然条件也不同,土壤自然条件差异大,需要专业的养护和科学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应适当推行和扩大专业养护公司进行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专业化绿化养护和管理。通过加强绿化管理,提高绿化设计和建设水平,加强全民护绿意识宣传,让园林绿化发挥最佳效果。
4.4 加大对乡土树种的研究和保护
政府要加强资金、技术上的投入与支持,鼓励农业、林业技术人员和园林企业、合作社、经营户等开展乡土树种的研究和发展,合理搭配发展乔灌木、草本、花卉等,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宣传,推进乡土树种的应用和发展。
5 结论
乡土树种在浙江省绍兴市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和现实需要,具体体现在乡土树种适应性强、性价比高、观赏性强,可体现城市自身特色,丰富树种多样性。因此,提高乡土树种运用比例发展空间较大,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应用乡土树种,加强对乡土树种研究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增加乡土树种在绍兴园林绿化中的比重,为乡土树种的应用与推广作出积极贡献。此外,绍兴市运用乡土树种的实践也能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