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绿化中的园林植物配置
2021-12-07王艳梅
王艳梅
(阜新市城市公用设施服务中心(集团),辽宁阜新 123000)
1 园林植物配置对园林绿化的意义
1.1 美化环境
一个园林系统是否科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植物是园林绿化的核心和灵魂,运用得当能提升整个园林系统的美化效果,为园林绿化提供创造性和活力。另外,植物还能对城市的工业体系和建筑环境形成美化效应,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科学美观的园林体系无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良好地展示城市面貌,还能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很多土地资源被征用,高楼大厦的数量与日俱增,环境问题随之出现,例如常见的沙尘暴及酸雨问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做好植物的配置非常关键,良好的植物配置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水源及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应用效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构建生态系统,做好植被搭建。除此之外,植被还对改善城市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要很大程度提升植被覆盖率,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园林植物配置需要遵循的原则
2.1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园林植物配置需遵循的重要原则,这需要园林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进行合理规划。基于此,植物配置时要进行多方案的设计和选择,从综合要素方面考虑,遵循经济性原则对设计方案进行更为深入的优化。除此之外,在植物配置前,先要调查本地区的城市资源和群众需求,按照调查结果配置合适的植物资源,保证需求与配置树种的合理性,最大程度避免资源浪费。
2.2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需求不一样,因此不同城市的植物必然存在地域性差异,这也是植物配置要因地制宜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园林工作人员要对植物做好前期的调查,分析其特性,选择与当地种植环境相符的植物。除此之外,要尽可能选择乡土植物,会更加符合当地的人文环境。
2.3 保护植物多样性,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性,植物类型不同其生长速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不同生长类型的园林植物能够符合不同的园林配置需求。比如,有的植物枝叶繁盛,那么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就可以被运用为观叶类植物,而有的植物花和果的形态美观,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那么园林植物配置中则更多的利用其观赏性。所以,园林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配置需求,合理搭配不同观赏价值的植物,保障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使本地区即使在不同的时间段,也有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供观赏。除此之外,园林植物的配置还要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保证园林植物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4 结合季相变化配置
在近些年的园林植物配置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花期和果期,为不同的季节营造出不同的特色形态。特别是我国的北方地区,四季变化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那么可以从植物四季生长情况出发来配置植物。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因此要更多地选择抗寒的树种和花卉,例如冬季的植物配置可更多的选用油松、云杉、冷杉等抗寒的针叶树,而秋季则可选用拧筋槭、色木槭、美国红枫等观叶类彩叶树种,夏季则适合种植荷花、睡莲,春季适宜的植物主要有京桃、山杏、连翘、榆叶梅等在春季开花的植物,使得不同的季节都会有不同的景观可供观赏,自然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3 园林绿化中的园林植物配置方法
3.1 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搭配
在乔、灌木及草本植物搭配过程中,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生态园林植物设计环节,通常主要以乔木为主,使其能够相互铺垫,一般情况下对于大乔木、小乔木及大灌木的占用比例,可以在整体控制面积的70%左右,此外针对相关小罐及本体植被,可以控制在30%左右,在具体搭配环节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形式及规则进行搭配,使其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色,满足生态的要求。
3.2 按照四季配置不同植物
春季,植物的配置应从层次感入手。每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的花期,而采用分层搭配的办法则优势明显,大大丰富了绿化景观,更重要的是各种花木陆续在春天绽放,丰富了春季植物的层次性。一般来讲,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可采用月季等开发周期较长的植物作为主体植物进行种植,另外在植物栽植过程中,分析开发区的植物差异性,保证季节交替时,园林景观不受影响。
夏季,全国各地高温环境,一些地区湿度条件不好,干旱问题较严重,因此在该地区选择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以达到自然成活的要求,所以要从舒适度及凉爽度考虑,设置空旷的乘凉区域。人们可以在观赏的同时,得到片刻的凉爽歇息。一般而言,主干道并不适合栽植高大灌木,但较多的绿色才能实现遮阳降温的目的,植物配置时要合理选择植物。
秋季,植物的配置要更多地考虑其种类和生长条件,只有保证了植物强大的生命力和成活率,才能依照其自然生长速度进行生长。通常针对于野外及山林之间的生长植物,需要的生长空间较大,所以在选择植物过程中,需要选择生存能力强,耐久性强的植物进行种植。另外在实践过程中,针对独植应用效果较好的,例如油松、五角枫及相应的成群种植植物,使其能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植物群,以达到美观的目标。
冬季寒冷干燥,与夏季的气候特点形成鲜明对比,那么园林植物的配置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总的原则是要保持园林的活力,可以综合规划和利用枝干姿态、绿意、落叶等,常见有侧柏、红瑞木、忍冬等,即使在冬天其观赏价值也较高,其果实和枝叶形态美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游园的温暖感觉。
3.3 园林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
园林的绿化场地众多,不仅包含公共场所绿化,还包括居住地绿化和道路绿化等,绿化场地不同,其绿化的要求和达到的效果也有差异。例如,道路两旁的绿化主要起到净化空气和美化街道的效果,而居民区的绿化则主要是起到改善居住环境,营造绿化文化氛围和突出美观性的作用。居民区的绿化不可避免地会与居民的活动区域重合,那么就需要在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活动区域的设计,植物的配置要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的生活所需。除此之外,公共场所的绿化则主要是指公园、植物园、花园、动物园等多种公共场所的绿化,植物配置时要更多地考虑其不同的功能特征,比如花园植物的配置要更多地选择观花植物,采取合理的配置方法,保证在一年四季不同的时间段都会有开花的植物可供观赏,突出花园的功能特征,提高花园的观赏性。
3.4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手法
上层植物主要是高大乔木为主,这也是整个园林绿化植物体系的主体性构架。乔木的形象高大繁盛,很容易形成视觉焦点,吸引人的眼球,还能最大程度遮挡不良的视线,另外乔木类还常常作为景点背景出现。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组成了高大乔木的主体,乔木种类的选择还需考虑树型和叶型等因素。
绿化植物的中层是以花灌木为主体,遮挡和衬托是绿化中层的主要功能。花灌木的高度更接近人体高度,因此能在更大程度上吸引人的注意力,人们也能够更为细致和全面地欣赏花灌木,对其花型和花香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灌木丛茂密的特征也十分有利于营造私密空间。
最下层便是草坪和地被植物,草坪类似于户外地毯,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地被植物起到很好的视觉层次感,尤其还可以在园林铺装和草坪之间充当一个缓和的过度,在从铺装到草坪的过程中显得自然美观。
3.5 本土植物优先,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要与当地的生长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树种的成活率,提高园林植物绿化的整体水平。这需要园林配置准备阶段就做好调查工作,收集当地的环境和气候资料,进行细致研究,并制定出综合性的植物配置方案,合理选择植物种类。本土植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配置植物时可优先考虑本土生长的植物,而且还能很大程度减少外来植物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害,有力地维护当地生态环节的和谐和稳定。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想要保证园林植物配置的效果,达到实际的要求,就需要按照园林绿化工程的实际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案进行处理。分析了园林植物配置的要点,通过论述可知,在园林植物配置环节对于植物自身的特性及整体场景的要求,要全面地了解才能够保证园林植物的配置效果达到预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