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宜居街区建设探究
——以宜兴东氿新城街区为例

2021-12-07张翔寅

现代园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滨水宜居景观

张翔寅

(上海景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1 街区宜居改造需求分析

1.1 宜兴东氿新城街区现状

宜居示范街区位于宜兴东氿新城北市河通往东氿的水城特色景观廊道上,区域性河流北市河、大溪河穿示范街区而过,周边水系发达,尽显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之美。但水面两侧空间并未有效利用,视线被周边灌木、房屋阻断。街区公园内部绿色植物充足,但较为杂乱,没有层次感,且缺少人文气息。并缺少相应标识、互动装置及桌椅等特殊人群的辅助性工具。

1.2 宜居改造需求分析

随着现今宜居示范街区环境进一步老旧,及人口流入后引发的出行拥挤、街区老年人日常活动所需的辅助性设施的缺失等情境,无法匹配街区的发展速度和街区居民对于舒适、宜居的需求,宜居改造已迫在眉睫。

2 街区宜居改造原则

2.1 满足需求原则

示范街区的宜居改造其首要目的即为更好地满足街区内居民的各项生活需求,主要包括学生通学需求、儿童游玩需求、老人活动需求、节日活动需求,主要归类为生活便利性需求、绿化四化需求、人文关怀需求等。

2.2 生态环保原则

示范街区的宜居改造是要打造一个街区居民能够长期舒适的生活场景。因此,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系统,应该得到维护及改善,以支撑居民对居住适宜的需求。

2.3 经济可行原则

示范街区的宜居改造将修整街区内的绿植草坪,改造桥路并增设坐凳、标识、服务设施,在保障设施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供与同类产品相同功能、质量及服务的同时,选择最佳性能价格比,达到经济适用原则。

3 街区宜居改造设计

宜居示范街区改造首先要解决街区内的功能定位问题及人文、景观等规划。根据街区内现有建筑物格局,将宜兴东氿新城街区功能结构规划为一廊、二轴、三片区。按照温情家园、交往空间、全民服务、人本交通、低碳生活和公共治理的设计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使得街区内各空间功能区分明确,定位清晰。一廊为水城特色景观廊道的滨水休闲廊,二轴为形象展示轴和休闲娱乐轴,三片区为住宅区、商业区及学校。

3.1 滨水休闲廊改造设计

滨水休闲廊,横穿整个街区中部,在设计中是示范街区展示生态风貌及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该滨水休闲廊道存在诸多与宜居理念不匹配之处,第一,滨水岸线连续性不足,无法最大化展现出北市河滨水地带优美的景观。第二,交通主次不明晰,慢走系统的人行步道、健体跑步走廊及机动车道未作区分,街区居民不能快速进入场地。第三,滨水区域人文内容缺失,整体形式单一,无法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度。

针对街区上述实际问题,围绕北市河开展滨水休闲廊进行宜居性改造设计,沿河设计了康体健身区、生态体验区、口袋公园区、科普教育区、湿地涵养区、音乐广场、市民休闲活动广场,针对融洽邻里关系、学生通学需求、儿童游玩需求、老人活动需求、节日活动需求为出发点,力求提升城市品质。同时,为了将该区域进行串联,以人本出发,交通为基础,沿着北市河建立连续完整的无障碍交通网络体系,让城市居民在此可游、可赏、可玩、可憩,以线带面,提升整个地块的活力。做到理想的临水而居的生活蓝图,探索了以水岸生活为特色生活风貌的宜居街区。

3.2 形象展示轴改造设计

在宜居改造设计中,着重考虑了激活临溪河的生态功能,丰富河道边植物品类及层次以及桥体改造满足街区居民过往需求。

首先,河流改造。临溪河水质差和缺乏流动性的问题设计使用浮水喷泉曝气机、生态浮岛、增氧泵和沉水植物等方式来净化水质及增加水体的流动性[5]。其次,沿河植物景观。为解决该部分植物稀疏且杂乱无章的现状,亦达到优化景观的目的,在河道两侧设计了榉树和樱花、春鹃等高中低3 层植物,原有道路两旁种植黄山栾树等高达行道树,引导车行路线,再有规律的配以樱花打造有层次有景可观的道路滨水绿化,塑造层次感分明又四季常青的植物组合。最后,在临溪河南侧,规划有学校,会有较大的过河通行需求。而现有的老旧小桥由于桥面宽度较窄,与宜居街区建设要求不符。在设计中,通过在原址扩建桥面的方式,将桥面由原先的4m 宽扩建至6m,桥面采用环保型EPDM 橡胶颗粒材料铺设,兼顾美感的同时功能性得到了极大增强。

4 施工改造效果分析

4.1 生活便利设计改造效果分析

在生活便利性改造中,主要体现在交通、街区生活辅助性设施的增设、改造等。

4.1.1 交通改造设计。临溪河东侧未来规划建设学校,设计在满足通行的功能需求下,将原有存在安全隐患、桥体宽度较窄不利于通行的栈桥拆除,建设桥面更宽、桥体更坚固的新桥,并赋予轻松明快的色彩,打造了一条充满活力的通行道。且在学校入口处增加了家长等候区域,满足了家长接送、学生等候的需求,为家长、学生上下学提供了便利。

4.1.2 生活设施改造设计。街区周边存在大量人员居住和商业综合体,街区东虹路街道商业区域对于车位的需求持续旺盛,经常造成街区内车辆行驶拥堵,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不利于街区宜居发展。为有效改善、缓解该现象,在改造施工中,将街区内停车位由横向改为斜向,进而增加了车位总量,解决了沿街车位少、停车难的问题,真正做到人车分离,将人流引导到商业界面。

此外,在居住区内部,通过计算服务范围,对垃圾箱、建筑装修垃圾集中点、快递自提柜、公共服务站等服务设施进行加密,方便邻里生活。

4.2 绿色生态设计改造效果分析

在绿色生态改造方面,本来改善街区内生态环境、调节微气候和增添绿色与美感。在主入口绿化改造设计时,通过大树和时花的搭配,既营造了主入口尊贵感受,还营造了不同种类植物之间高中低循序渐进而形成的层次感,体现了艺术性。用树形高大优美的银杏、香樟在入口处做点景大树,秋季满树黄金,观赏性极高;通过层层递进增强轴线进深感。主体树种银杏、榉树、多头香樟、夏鹃、时花等,制造了区域内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

在街区河流生态改造上,针对临溪河水流速度慢、水质差的问题,在临溪河内增设浮水喷泉曝气机,用于河道主要是通过增氧、造流、循环等过程,达到净化及改善水质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河道内小型喷泉,美化河道,增加生态景观效果。另外,通过引进生态浮岛,将经过筛选、驯化的水生或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具有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并达到改善水质及创造良好水环境的景观功能。

4.3 人文关怀设计改造效果分析

街区住宅区内部有大量空地,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通过宜居改造施工,林下空间改造后转变为儿童活力空间,体现了对儿童的关爱。此外,在场地的地面材质的选择上,使用了环保型EPDM 橡胶颗粒,既有助于防止儿童游玩时的不慎撞摔,提高安全系数,也能更好地降低触地时发出的噪音,避免对周边居住区产生噪音污染。同时为了解决场地内排水问题,结合宜兴降水特点,不仅通过完成面找坡设置不锈钢排水地漏,同时在基层处设置φ75 排水孔,间距1000mm×1000mm,使其能够在宜兴雨季更为有利快速的排水。在以往的常规设计中,绿地内取水口与雨水口是分开设计的。但在本次项目施工图深化时,作为创新设计的亮点,将取水口与雨水口相结合,利用同一砌体既能做取水使用,又能满足排水功能,同时降低并优化了成本。

在生活区外围改造施工时,将原先的水泥砖更换成了橡胶跑道,方便街区老人进行休闲散步和健身,有助于老年人强身健体。在跑道外侧,每隔200m 布设桌椅和运动导视图。通过运动导视图辅助老人进行健身步行,同时提醒老人运动距离,量力而行。而歇脚亭则可以在老人运动过程中提供休憩时使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增设饮水点,尽显人文关怀。

5 结语

在阐述宜兴东氿新城街区宜居导向下的景观改造设计是围绕宜居住区、宜居街区、宜居城市三级体系,力求全面覆盖温情家园、交往空间、全民服务、人本交通、低碳生活、绿化四化和公共治理等主题,做到街区有机更新,修补城市空间;起到激发街区功能、赋能城市活力、完善城市要素和奠定城市格局的功效。最后达到解决街区“城市病”,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需求。

猜你喜欢

滨水宜居景观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景观别墅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