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与自然保护
2021-12-07李艳
李艳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山东东营 257500)
林业资源是社会发展赖以支撑的宝贵自然资源,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而且还能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材料。加强林业自然保护,不仅能保护森林资源,避免出现大面积破坏情况,还能通过人工种植养护,提升森林覆盖面积。在新时代发展下,加强林业自然保护,提高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是目前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推动林业生态资源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实现林业自然保护的意义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总面积为15.30 万hm2,核心区域面积为5.94 万hm2,缓冲区域面积为1.12 万hm2,试验区域面积为8.24 万hm2。整个自然保护区共分为南北2 个区域,南部位置在黄河入海口,面积为10.45 万hm2,北部位置是1976 年改道之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为4.85 万hm2。自然保护区共有685 种植物,广泛分布的有柽柳、盐地碱蓬、罗布麻等。芦苇分布面积达到26666.67hm2,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分布面积为4333.33hm2,自然植被覆盖率达到55.1%,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域。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独特的生态环境,促使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具备奇幻、特别、广阔、野生、新奇等美学特征,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正是这种自然保护,才能促使林业正常发展,自然保护区中丰富的林业资源能够在大气循环系统的作用下,调节当地气候,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化发展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而丰富多样的林业资源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既能净化空气,又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
2 目前林业自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育苗技术落后
一般在林木种植过程中,需要将环境温度、降水情况、气候状况等因素融入种植研究中,考虑到不同区域由于温度、地质、水文等不同,种植林木的品种也不同。不同地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结合当地土地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林木品种进行种植。但目前,林木种植应用模式单一,没有综合分析湿地情况,导致每个区域都种植同样的树苗,这种单一的种植方式,已经不再满足现阶段林业种植育苗发展需求,而且还会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发展,出现生态环境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我国林业整体性发展。
2.2 林业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
尽管我国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都具有林业资源管理的权限。但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是由于部门之间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联动机制和统一的管理标准。在林业资源管理中,常常出现多方管理情况,而且在设定管理单位时,由于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标准,导致管理机构中一些岗位出现职权交叉或执行力减弱的情况。因此,要想保护林业与自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建立完善的林业资源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构建统一的管理标准,提升自然保护区各个机构工作效率,才能促进林业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3 加强林业与自然保护的措施
3.1 应用多样化育林技术,丰富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
为了实现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应不断研究和创新林木种植栽培技术。在种植林木过程中,结合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种植的林木品种,进而提升林木种植成活率和质量。技术人员在栽培林木时,应根据具体气候、土壤等因素,深入研究不同种类的林木,以便培育出质量更高、生长能力更强的林木。之后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进而完善林业资源工作。在应用多样化育林技术的同时,加强对育林人才的培养,提升林木种植的专业性。
3.2 建立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实现林业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建立林业与自然保护政策法规及管理制度,发挥多部门联动作用,为实现林业自然保护提供有效的支撑与保障。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制定林业法律法规,构建《自然保护区法》,重点对林业保护做出立项方案,建立配套法规和政策等条例,进而建立统一性的林业保护标准。同时,准确划分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部门的管理权责和范围,明确职责,划分管理区域和内容,进而将林业资源保护实践落实于实际行动中。
3.3 做好火灾、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升林木质量
对于林业发展来说,需要做好火灾防范工作,建立火灾检测系统,应用现代化传感器技术和遥感技术等,构建智能监控系统,对林区进行动态化检测,及时预警火灾发生,在出现火灾情况时快速响应。制定紧急应对方案,确定相关部门责任,火灾救援小组时刻准备,迅速达到火灾现场,及时控制火灾发展,减少损失。同时,还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是林业发展的主要威胁,需要进行林木病虫害的调查和检测,根据林木生长特点和季节特征,对容易出现病虫害的林木采用物理或化学防治措施,加大防治监控力度,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林业资源的损害,并提升林木抗病虫害能力,提升林木质量。
3.4 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林业保护质量
林业自然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才能顺利进行。对此,应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与社会培训机构、高校等进行合作,加强对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另外,还需加强对林区内部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等,进一步提高林业自然保护质量。
3.5 提高对林业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宣传
针对林业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宣传,让社会大众都了解到林业自然保护的价值,进而促使人们自觉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加强林木栽培和管理,这对推动我国林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需要向人们宣传破坏林木资源的后果,让人们意识到林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平衡维护之间的关系,明确林业破坏的为害。具体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向社会大众普及林业资源存在的价值和保护意义,鼓励人们主动参与到林业自然保护中,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进而促使相关人员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落实保护工作。
4 总结
总之,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关键条件。在当前社会发展下,需要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自然保护意识。在林业与自然保护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提升保护水平,将自然保护区的价值发挥出来,才能促进林业实现长久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