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新理念
2021-12-07代保清
代保清
(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沈阳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16)
近几年,国内各地区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同时伴随传统二元体制的变革,整体的城市建设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部分,但受建设理念、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水准等方面因素影响,整体的绿化发展水平发生了迥异的变化,规划不够合理;部分城市获得了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称号,这与整体的城市建设水准出现了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甚至对城市生态系统原有的良性循环造成了负面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问题,探寻园林美与城市美的结合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城市绿化发展。基于此,探究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新理念及问题有重要意义。
1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新理念
基于现代城市所衍生出的园林绿化发展理念是指,通过将多种植物布置成艺术性浓厚的人工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优势在于降低噪音,减少粉尘,净化地下水,丰富物种多样性,平衡碳氧环境,调节城市气候。近些年,各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迅猛,导致各地过度浪费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甚至衍生出物种灭绝等问题。
近几年,国内各地区的城市演练发展状况迅猛,各级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建设,结合各地区实情,有效协调生态平衡与社会经济发展并提出明确的发展思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国家相关部委在持续完善有关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的法规条例,各地科研院所与农业院校也深入探寻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从数量到质量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的发展水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国内发达城市逐渐将原本较封闭的游乐园、公园等绿地转变为开放式绿地,逐步开发林荫大道、街道小公园、街心广场等多种园林绿化发展模式。简单而言,各级地方政府将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推出了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等多种新理念;这也意味着人们在持续性的城市实践进程中,逐渐提高了自身对城市发展的认知水准。同时,近些年国内部分较发达地区不断举办全运会、亚运会、园艺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已建设数量较多、规模庞大、高质量、高水平的绿地景观。这些园林景观绿化主题明确,有助于提升区域内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断革新广大居民的环保理念[1]。
2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理念落后
对现代化的城市而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十分重要。只有合理的城建总体规划设计,方能产生优质的园林工程。现阶段,大多数地区在城市建设理念及经济发展水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下,在开展城市建设活动时,大多采取边修改边建设的方式;这就导致城市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规模始终处于不平衡、不协调的状态,极易导致后续的重建工作遇到诸多不便,甚至会影响整体的园林绿化水准,使园林绿化景观不具备创新性且设计感较单一。
2.2 苗木种类多样
目前,大多数城市主要采用不同规格的苗木开展园林绿化活动,不具备系统性的植物检验程序。在城市园林绿化进程中,多种多样且规格不同的苗木会大幅影响城市整体的绿化效果;若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科学合理地选取苗木,则能保证园林景观在完成施工任务后可以达到预期标准并符合相应的绿化要求。现阶段,绝大多数城市的绿化建设活动呈现显著的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若地方政府拥有充足的资金,则会选取价格昂贵的苗木,这种苗木能够在绿化初期获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该种苗木的成活率较低,在绿化后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死亡现象,极大浪费政府的财政资金及自然资源[2]。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的资金不充裕,则会选取价格低廉的苗木;这类苗木较难取得优质的绿化效果。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科研院所也持续深入地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参与国际性的植物交流活动。但由于我国在园林植物领域的检疫技术仍然较弱,与国际平均水准差距较大;这就导致在园林国际交流活动中,大量陌生的病虫害会流入国内,并影响苗木植物的健康生长。
2.3 种植与养护管理不科学
部分地区在对城市园林进行种植、管理与养护时,没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反而加剧城市环境污染,导致城市内部出现植物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园林苗木的生长状态。当前,各地区的城市园林普遍存在当工程责任期满后,后期的种植与养护管理出现纰漏的现象;这就导致植物极易陷入缺水状态,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进而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与此同时,城市环境作为人造的生态系统;其中,城市中的各项人类活动均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及城市生活污水,这些问题都会演变成大量的生活性垃圾,对土壤造成污染,进而无法有效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不能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养护措施,则会大幅提升病虫害发病率。
2.4 园林绿化结构单一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缺乏多样性且整体结构较单一。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绝大多数城市在开展绿化活动时,尽管能够选取较多品种的树种,但大部分树种不具备浓郁的生机,很难充分展现园林的美观与艺术效果。第二、单一的绿化结构层次,多数城市的园林绿化景观存在比例不均衡、树种单调的问题。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只是采取单一树种开展种植活动,会导致整体结构单一,不能充分展现植物的多样性优势,较难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3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园林绿化应充分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现代化城市体系中,人是主体,城市园林绿化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因此,在建设园林绿化景观时,不能过分追求其美观性,而应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园林绿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及生活环境,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具有同等的战略地位,也是当前国内的重要战略任务,不仅涉及到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还直接牵扯到环境、生活等诸多方面。简单而言,城市园林绿化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城市产生积极正面影响。基于此,各级地方政府应从长远发展角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依照整体的规划框架不断强化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严格遵循生态学理论,在科学技术及园林绿化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打造自然生态群落,构建综合性的生态绿地系统,进而提升城市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推动城市健康发展。
3.2 有效利用本地资源
我国疆土幅员辽阔,国内各地区拥有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其中,园林植物资源也展现显著的地域特征。基于此,在园林绿化建设进程中,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应结合植物的生长规律、地域特点,优选植物资源。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也在持续引进外来植物。但在引进外来植物前,首先需要详尽分析本地的生态环境,明确地区生态需求,强化外来物种引进的针对性,确保能够准确引进适应当地环境发展的植物品种。
3.3 合理配置城市景观
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及农业科研机构应结合当地绿化材料、绿化场地的实际情况,配置植物景观。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进程中,为保障植物结构的合理性,研究人员可灵活选取列值、孤值、群植等多种植物模式,尽可能地搭配花、草、冠、乔等多种植物。与此同时,还可依托造型变化,提升园林景观的多样性、美观性,围绕同种材料设置不同类型的造型;借助修剪绿化材料,强化整体景观的美化效果。
3.4 把控苗木规格
各地农业主管单位应严格把控园林绿化景观的苗木规格,加强对园林绿化景观与植物苗木的检疫工作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苗木规格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化效果。但由于国内并未根据苗木规格建立统一标准,各地农业主管单位应组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研究人员统一制定园林绿化工程标准。与此同时,各地农业主管单位也应科学合理地把控苗木来源。例如,若地方需要引进外来苗木,应预先了解苗木特性,尽可能选取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等植物品种。此外,农业部门应注重检疫外来苗木病虫害,一旦发现苗木病虫害问题,要立即进行处理并依照原定的管理机制,重新引入合规苗木,尽可能避免苗木出现病虫害问题。同时,对不合规的苗木,政府职能部门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与渎职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迅猛,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巨大考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设计理念落后、苗木种类多样、种植与养护管理不科学、园林绿化结构单一;通过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利用本地资源,合理配置城市景观,把控苗木规格,能够推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准的发展,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更符合新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