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的应用

2021-12-07袁玥

现代园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营造乡土景观

袁玥

(淮安市园林设计研究院,江苏淮安 223001)

乡土元素发源于乡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乡村的生活习惯、地域特征等具有紧密联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经济有了很大突破,使得一些具有地域特点的村镇逐渐变成毫无特色的小城镇,传统的地方特色、乡土人情等逐渐消失或受到限制,乡土文化传承受阻。对于这种情况,建设新农村时应将具有地域特点的元素加以保存,让新农村能够更好地传承乡土风俗,同时,也让新农村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从而促进当地风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1 乡土元素的定义

乡土元素是植根于某一个限定地区的,是一种与当地人民生活习惯、情感表达有着密切关系的传统优质文化,在经历时间的检验后,更显得弥足珍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土元素就是一张鲜活的文化名片,在乡村居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乡土文化来源于乡村,发展于乡村,与乡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地域符号,也是乡村生活的体现。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但它仅限于该区域乡土元素和存在地域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混为一谈。乡土元素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领域较广,比如,在乡村建筑中可以看到乡土元素,也能够从当地人们生活中及民俗中感受到。因此,设计新农村时不可将其忽略,合理融入当地的特色风俗和优秀文化,不仅能让当地人满意,也能让外地人学习到优秀的文化,从而实现地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2 乡土元素的呈现方式

2.1 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即当地生长稳定的植物群落,如云南地区的滇丁香、马缨花、云南樱花、橡胶树等;东北地区的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江苏地区的枫杨、紫穗槐、乌桕、榉树、三角枫、月季等。这些植物都是经过千百年的自然选择保留下来,若将其大量使用在新农村景观营造中,不仅能很好地成活,还能展现出地域特色。

2.2 乡土动物

乡土动物主要以农田动物和家禽家畜为主,如平原地区的稻田鱼,山地地区的散养野猪等,都是通过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方式养殖特色动物。同时,这些动物的形态、声音等还会成为该区域自然景观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此外,在一些特定地区,秋冬季就会有部分动物进行有规律的南北迁徙,这也是一道十分独特的自然风景。

2.3 设施

石磨、石碾子、犁、谷仓、竹筛等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乡土元素。在现代生活中,这些元素并不显眼,甚至有可能对于农业生产没有多大作用,然而这些传统的生产工具在乡村景观塑造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些包含历史元素的雕塑,还能大幅度增加地区人文气息。在进行相关设计时可利用这些元素装饰庭院及公共场合,让新农村更富乡土气息与地域特色。还可将广场等区域的桌椅板凳替换为石桌石椅,让其使用寿命更长,也更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

2.4 建筑

乡土建筑继承于当地传统的建造工艺和技术,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生产、生活特点而创造的工艺技术,主要适用于本区域的生产、建设等。采用当地特有的材料建设而成,其能够反映乡土文化和居住习惯,如草原蒙古包、北京四合院、广西壮乡麻栏、贵州苗寨等。这些丰富的建筑类型,既与区域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又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和社会历史的见证。

2.5 手工艺品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间手工技艺,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及现代机器人的出现,使得许多民间手工艺逐渐消失,过去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陶艺、编织、剪纸……逐渐被现代工艺品所代替,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因此,景观设计要注意保护和传承民间手工技艺,让民族文化能够不断发扬光大。

2.6 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往往继承于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是能够反映当地特色的活动,主要目的是祭祀与祈福,这些民俗活动包含舞蹈、音乐、礼仪、供品、服装、道具等。我国比较常见的民俗活动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比较小众的民俗活动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傈僳族的刀杆节、白族的三月节等,这些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要素。

3 新农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的应用

在新农村景观营造过程中,肆意改变原有地域特点,无秩序、无规划地盲目模仿其他地区特色,不仅不会让新农村的景观变得优美,还会破坏原有环境及地域特色乡村文化,导致乡村景观逐渐消失。对此,建设新农村应保存具有地域特点的元素,让新农村能够更好地传承乡土风俗。

3.1 自然景观

3.1.1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当前阶段的景观营造中,为了更好地利用居住环境和耕地,可在村落外围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防护林,采用自然和人工环境相互融合的思路,既能让新农村保持原有田园风貌,又能扩大村落的绿地面积。

3.1.2 营造乡土动植物景观。在当前一些村落中,保留着为数不多的古树,这些古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代代村庄人们的回忆,也是村庄的标志。因此,在新农村景观营造中应将其保留,让它成为农家乐等旅游的金字招牌。除此之外,每家每户还应保留养鸡、养狗的习惯,鸡鸣犬吠,增加村落乡村气息。

3.2 乡土材料

3.2.1 石磨。石磨原先用于农村磨米、麦、豆子,随着时代的变化及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需要石磨,这些传统工具作用逐渐消失,最终导致乡土物体的消失。如果在乡村景观营造中,将这些传统工具作为点缀进行布局,实现二次使用,不仅可以为乡土景观增添色彩,还能节约资源。石磨通常大小不一,但整体形状一样,因此,可以将大大小小的石磨混合拼接,让其成为新农村的景墙装饰,同时,还会增加墙体的坚固性,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3.2.2 陶罐。在乡村改造中,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陶罐,被当成废弃物置于屋前屋后,若直接将其遗弃,不仅会破坏乡村的整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可将小陶罐作为花盆种植花卉,将大陶罐作为喷水设置的储水箱,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3.2.3 青砖。居民房前屋后经常能看到造房子剩余的砖块,长时间未经处理,表面会长出青苔,缝隙也会滋生各种毒虫,破坏了村庄整体环境,还会对人们安全构成威胁。在新农村景观营造中,可再次利用这些青砖,如修建道路、建筑等,不仅可以妥善处理多余的砖块,还能节约新农村建造成本。

3.2.4 碎石。碎石是普遍存在的一种乡土材料,在新农村景观营造中,也应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可用碎石取代昂贵的花岗岩石材,有效节约成本。

3.2.5 块石。块石既可以用于水池围边和道路装饰,又可以用于鹅卵石铺装或铺设在明沟盖板上,既美观又实用。

3.2.6 瓦片。瓦片形状优美,常常应用于各种景观营造中,如苏州园林的花窗。

3.2.7 玻璃。多余的玻璃存放于村落中,不仅会占用公共用地,还会对儿童构成危险,可将多余的玻璃碾碎用于装饰景墙。

3.3 人文元素

3.3.1 民俗文化和技艺。庙会是当地居民集会、游乐、交易的场所,也是当地民间活动及传统民间艺术表演的场所,它是一代代人们的回忆,不仅能够为新农村增添乡土韵味,还能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途径。

3.3.2 戏曲文化。戏曲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民间艺术,有些农村每逢节日都会有戏曲表演的传统,特别是在一些戏曲发源地,可谓是每个村落都会唱戏。因此,新农村景观营造也应将其保留,让戏曲文化能够一直保存与传承下去。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土元素植根于某一个限定地区,与当地人们生活习惯、情感表达有着密切关系,历经时间的考验后流传下来。在新农村景观营造中加入乡土元素,已成为当前时代的潮流,不仅能为乡村景观增添色彩,还能为农村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及保护和恢复传统乡土文化。

猜你喜欢

营造乡土景观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景观别墅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