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模式探究
2021-12-07张彦秀
张彦秀
(沧州市园林绿化局,河北沧州 061000)
随着住房保障建设愈加完善,截至2019 年底,沧州市区已申请登记应保障家庭为9456 户,已保障的家庭为9456 户,住房保障率为100%;截至2020 年底,市区已申请登记应保障家庭为12711 户,已保障的家庭为12711 户,住房保障率为100%,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住房保障率大幅超过国家级园林城市指标标准。2019年保障性住房开工项目92 个22962 套,省定责任目标为22000 套,建设计划完成率为104.4%。2020 年共开工16040 套,省定责任目标为15000 套,建设计划完成率为107%。连续2 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100%。保障性住房的绿地率均符合审批要求。为更深入地研究沧州市保障性住房的景观现状,沧州市园林绿化局成立了“沧州市保障性住房种植设计模式研究”课题组,按照该项目的技术路线对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1 沧州市保障性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注重形式,缺乏合理规划
当前保障性住房小区和商业住宅不同的是,对景观不够重视,过多强调成本,使景观形式过于单调。设计师不去花大力气为使用者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只是流于形式。
1.2 功能及人性化设计不完善
在保障性住房小区景观设计中,对于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情感需求考虑还不成熟,景观效果简单划一。
1.3 管理混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保障性住房的居住者年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职业、受教育程度都不同,易给景观管理带来困难,没有维护小区景观意识,在建成的小区内把绿地变成菜地、养鸡场、小区草坪乱踩乱占等现象严重。
2 保障性住房景观的特殊性
2.1 受众群体
按保障性住房所限定的供应对象是中低收入家庭和住房困难户,都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或特殊群体。
2.2 使用强度
保障性住房土地开发强度大,建筑密度大;单套住宅户型面积较小,居住人口密度偏高。使大部分保障性住房小区景观使用强度高于普通商品性住房小区。
3 保障性住房景观种植模式现状
3.1 景观模式现状
因保障性住房造价的原因,不能像商业住宅的景观那样不计成本。在铺装材料,植物选择等各方面造价方面精打细算,就会出现植物设计品种、模式单一的问题。植物的规格也是按照造价控制,无法保障苗木质量。植物配置种类单一,形式单调,只注重是否绿化,对配置模式缺乏探讨。植物造景无法体现特色,流于形式。
铺装材质大多为水泥砖、面包砖等,颜色样式单调,无法体现景观特色。对集散广场、人车分流等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小品及设施只是传统的廊架、亭子等,很少有创新样式的小品,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考虑较少。
小区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很少,居民没有充足的活动场地,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对活动场地需求十分紧迫。小区中基本上都没有可欣赏的景观,景色平淡无趣。绿化质量较差,后期养护管理也不到位。公共设施少而简陋,特别是坐凳严重短缺,垃圾箱不够用。停车系统不完善,自行车数量较大,但没有很好的规划,停放无序,影响小区整体景观。
3.2 种植模式单一
通过调查永安家园、福鑫家园、悦民家园等几个小区内种植现状,发现绿植数量不算太少,但由于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更换部分死亡的乔木,灌木生长随意,缺乏修剪。许多地被植物种植处由于长期践踏,已露出裸土面,不再生长植物,也有部分被户主改造为菜园。大面积草坪由于缺少绿篱及可以让人进入绿地的嵌草小路,踩踏破坏现象严重。有些绿地设置位置不合理,影响了住户的正常通行。
在配植方面缺乏层次感,缺乏植物的空间围合与景观塑造。在植物造景追求季相变化,色彩变化、层次变化,以及嗅觉触觉等感官变化的形式下,还是用形式单调单一的种植形式。对于商品住宅区常见的精品配置种植方式,差距还是很大。
3.3 植物普遍规格小,质量偏低
为了节省造价成本,在购买苗木时不按照设计规格要求,或者本身就要求设计师对苗木规格降低要求。再加上施工方一味追求利益,在购买树种时,对冠型、姿态、生长情况等放低要求,购买便宜苗木。导致栽植后现场效果欠佳,苗木生长势弱。
3.4 养护不专业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三分种,七分养”,养护工作相对于施工更加重要。在保障性住房种植施工中重施工、轻养护。在工程养护期已满的情况下,小区物业不愿意再寻求专业队伍进行养护。而是雇佣不专业的工人进行简单养护,导致很多植物死亡,且不及时补植完善,使景观更加杂乱无章。
4 保障性住房种植模式提升方案
通过调研现有保障性住房景观,目前保障房居住区景观的工程造价大部分控制在120~150 元/m2。这样的造价控制远远低于景观造价的平均水平,无法保证大范围、高精度设计及优质材料的使用,难以做出精品。提升保障性住房植物造景水平,首先要扭转观念,提高造价。其次提高植物配置力度,即便低廉的植物品种,也能创造出优质的景观效果。
4.1 植物品种
在大量应用乡土树种的基础上,拓宽应用范围,多种植成活率且效果好的新忧品种,如美国海棠类、樱花、郁李、麦李、碧桃类、锦带类。
4.2 注重冬景栽植
多应用胶东卫矛、大叶黄杨等阔叶常绿品种,进行模纹栽植,增加冬季景观效果。
4.3 垂直绿化的应用
为增加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建议增加垂直绿化内容,利用围墙、挡墙、廊架等,栽植攀爬类植物,如:甜蜜红米香、紫藤、凌霄、五叶地锦、观赏葫芦、葡萄等,增加立面视觉上的绿量。
4.4 注重季相变化
为增加观赏性,多栽植开花灌木,注重季相变化、花期接续等。春季推荐种植花灌木有:美国海棠、西府海棠、迎春、连翘、黄刺玫、缫丝花、榆叶梅、美人梅、碧桃等;夏季推荐的开花灌木有:木槿、紫薇、月季、凌霄花等;秋季推荐种植各类菊科地被植物、月季等。
4.5 多栽植宿根地被花卉
因冷型草坪养护成本高,建议增加种植宿根地被,品种有鸢尾、萱草类、紫菀、天人菊、金鸡菊等。为降低成本,可用野花组合。其应用从欧美园林发展而来,在我国也逐步得到重视,具有许多优点,如应用领域广、成本低、耐粗放管理、品种类型多样、富有情趣等,适宜在道路、林带、公园、小区、庭院等多种场合栽植。
野花组合通常指按照一定的配方将多种多年生宿根花卉以及1~2 年生草本花卉进行混合搭配。具有较强的自播繁衍能力,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优于人工常规栽培的花卉,其生命力强,播种后可以连续开花,通常野花组合由10 种左右的野生花卉组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置。
二月兰、石竹、波斯菊、蛇莓、白三叶、美女樱、虞美人、紫花地丁等草花都可作为播种草花品种。
4.6 增加彩叶树种应用
为增加植物造景色彩,彩叶树种应用是很好的选择。近年来,金叶榆、金叶槐等金叶树种苗圃苗木供应充足,成本不高,可嫁接多种状态,在居住区景观中可多加应用,紫叶李、紫叶矮樱等品种是常用的彩叶树种。乔木树种有白蜡、红叶椿、红叶白蜡的栽植,也可有黄栌、五角枫等在本地价格较高,且成活较低的彩叶品种的效果。
4.7 增加层次的应用
为了避免层次单调形成的景观单调,建议在设计之初,丰富造景层次,增加组团栽植,体现自然的效果并丰富层次。如:乔、灌、低灌、地被、色块、草坪的多层组合。
5 结语
通过对保障性住房植物景观的调研,在现有景观现状的基础上,课题组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的方案。从增加多品种的应用,增加垂直立体绿化、增加彩叶树种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为广大景观从业者提供了参考。也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分析,能够使保障性住房建设单位高度重视景观提升,增加投入,改善此类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增加居住者的幸福指数。